内容简介 · · · · · ·
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
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游刃有余,亲切可读,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
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志一以贯之,直达生命终点。那些在岁月中轻轻翻动的泛黄书稿,带我们回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调查现场,体味瑶山惨剧的恸殇时刻,师友的恩情与离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诚反思……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关怀是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和探寻,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
这些珍贵手稿,亦在历史的浮沉中遭遇叵测的命运:有的湮没于战乱流离,不知所终;有的毁于浩劫岁...
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
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游刃有余,亲切可读,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
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志一以贯之,直达生命终点。那些在岁月中轻轻翻动的泛黄书稿,带我们回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调查现场,体味瑶山惨剧的恸殇时刻,师友的恩情与离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诚反思……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关怀是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和探寻,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
这些珍贵手稿,亦在历史的浮沉中遭遇叵测的命运:有的湮没于战乱流离,不知所终;有的毁于浩劫岁月,毕生心血毁于一旦;有的竟在佚失多年后传奇般地重见天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书话,重现费孝通起伏动荡的生命记忆,亦勾勒出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探寻一个好社会的创作者
· · · · · ·
-
张冠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苏,生于河南。知青五年,七七级四年。有社科研究、编辑、记者、公务员经历。曾长期就职于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为费孝通教授做助手。先后主持宣传部和参政议政部工作。发表文章于《中国社会科学》、《读书》、《东方》、《随笔》、《温故》等刊。出版著作《费孝通传》、《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晴耕雨读》、《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纸年轮》、《纸日月》等。
特别感谢:本书摄影沈继光先生(即《物语三千》、《乡愁北京》作者)。
目录 · · · · · ·
前言 1930,一个开始
01 抑止不住的爱好
02 青春作伴
03 吴师三引
04 外教三师
05 潘师三序
06 江村三访
07 云南三村
08 乡土中国
09 我们复兴的基地
10 人生的另一道路
11 世界缩小得太快
12 我怎能不低头呢
13 干校家书
14 重访美国
15 小城镇,大问题
16 行行重行行
17 译稿传奇
18 年近谢幕
19 人世纷扰
20 究天人之际
后记 听费孝通先生“重释美好社会”
附录一 费孝通先生访问江村纪事
附录二 费孝通先生著述年表
跋 1936,一块界碑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常有一地有了一个成名的人物,所以开了风气,接着会有相当的时期,人才辈出的。循环作育,蔚为大观。人才不脱离草根,使中国文化能深入地方,也使人才的来源充沛浩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2页 -
以前保留在地方上的人才被吸走了,原来应当回到地方上去发生领导作用的人,离乡背井,不回来了。一期又一期的损蚀冲洗,发生了那些渣滓,腐化了中国社会的基层乡土。 乡土损蚀始于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始于教育失当。由传统进入现代,社会需要改造,改造需要新知识。新知识要从教育获得,而偏偏教育上出了偏差。一方面,传授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另一方面,灌输的观念使学生不愿回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探寻一个好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被张老师“翻了超级大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3 年初,我申请加入民盟,同年成为准盟员,在 2024 年的最后一天,我正式入盟。未曾想,这竟成了我与一本书奇妙缘分的开端。 早在 2024 年 10 月,我得知 2025 年元旦过后,张老师会来给我们盟员讲盟史。听到这个消息,我满心期待,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我决定提前做... (展开)
关于费老著作的书评而已

一个智慧、豁达、谦逊、好学的老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朱永新:#友人赠书#读完张冠生先生赠送的新著《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 ,很有感触。作为秘书,他认真研读了费老的所有重要著作,用书话的方式,以时间的维度,分析了费先生的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用自己与费老长期交往的经历,验证费老著作中的文字与思想,...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 书香2016 (理想国imaginist)
- ╚书╗我的阅读详细 (深夜球迷)
- 乡村建设 (蒋瞰)
- 2016年购书详细 (深夜球迷)
- 文学 (豆友_DJlXak3p0)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探寻一个好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项平 2018-08-13 11:04:10
高一在新华书店买到。
0 有用 吃人陈女士 2023-03-11 19:55:18 上海
三星半。这是一本费孝通“周边”,主要介绍了费先生著作的成书背景及相关事件。阅读收获是“该书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增强对费先生作品进行审视的可能性”。阅读体验犹如在海滩拾贝,常有惊喜。
1 有用 shu 2016-11-25 18:34:58
概括费老的一生,乡土中国四字足矣。可惜内容泛泛表面且有重复。
2 有用 brant 2016-11-16 01:45:26
以“书话”为载体为费孝通做精神小传,很有意思的方式。围绕《乡土重建》来谈乡土社会人才流失的章节尤其好,潘光旦的见识更厉害。
0 有用 三完月 2023-07-19 15:34:28 安徽
以作品为线索撰写的一部费孝通的传记,每本书的内容都只泛泛几句,像是一个文本导读。书里处处洋溢着作者对费老的敬仰,个人情感的痕迹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