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原作名: A Moveable Feast
译者: 刘子超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336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旅行文学经典
ISBN: 9787508668321
内容简介 · · · · · ·
首次收录海明威两万字遗稿,作家刘子超的全新译本,52张怀旧图片重新诠释巴黎,还原一个鲜明浪漫的爵士年代。
《流动的盛宴》为海明威回忆他于1920年代在巴黎的生活。其中穿插着巴黎文学、艺术圈 诸多名流的轶事,包括格特鲁德·斯泰因、埃兹拉·庞德、詹姆 斯·乔伊斯和菲茨杰拉德等人。书中海明威也毫不客气地对他们作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评断。虽然作者坦白因回忆中的事情年代甚远,本书中一些事件可能接近于虚构,但本书无疑是了解“迷惘一代”由来,以及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纠纷缘由的第一手资料,“虚构”一说更像是海明威自己自傲于其“写实”能力而作的诡计。
流动的盛宴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记者。海明威是20世纪的文学大师之一,并对后世有持续的影响。一战后他曾长期居住在巴黎,并在那里结识了格特鲁德·斯泰因等人,后者将他归作“迷惘的一代”。日后他回忆当时生活,写下了这本《流动的盛宴》。
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老人与海》。
刘子超
作家、译者、媒体人
198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曾任中德媒体使者、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著有旅行文学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获2015年“书店文学奖”
目录 · · · · · ·
正文
1圣米歇尔广场上一家不错的咖啡馆
2斯泰因小姐的教诲
3“迷惘的一代”
4莎士比亚书店
5塞纳河畔的人们
6虚假的春天
7一项副业的终结
8饥饿是很好的锻炼
9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魔鬼的门徒
10一个新学派的诞生
11和帕散在圆顶屋咖啡馆
12埃兹拉·庞德和他的“才子”
13一个颇为诡异的结局
14一个带着死亡征兆的人
15埃文·希普曼在丁香园咖啡馆
16邪恶的化身
17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18鹰不与别人分享
19一个尺寸长短的问题
20巴黎永远没有终结
附录一:巴黎素描(海明威遗稿首次中译)
附录二:文中的作家和艺术家(勾勒巴黎的时代肖像)
译后记
· · · · · · (收起)
"流动的盛宴"试读 · · · · · ·
穆费塔大街(Rue Mouetard)是一条通向护墙广场的市场街,出奇的狭窄、拥挤,而业余爱好者咖啡馆就是这条大街上的“阴沟”。街上老旧公寓的每一层楼梯旁都有一个蹲式厕所,蹲坑两侧各有一个鞋形的水泥踏脚,以防如厕者滑倒。粪水排入阴沟,夜里由马拉的粪车抽走。夏天开着窗子时, 我们能听到抽粪的声音,还能闻到阵阵臭气。那些粪车被漆成褐色和橘黄色,在勒穆瓦纳主教街(Rue Cardi...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城里有那么多树木,你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直到一夜暖风突然在一个早晨把它带来了。有时一阵阵寒冷的大雨会又把它打回去,这样一来似乎它再不会来了,而你的生活中将失去一个季节。在巴黎这是唯一真正叫人悲哀的时刻,因为这是违反自然的。在秋天感到悲哀是你意料之中的。每年叶子从树上掉落,光秃的树枝迎着寒风和凛冽的冬天的阳光,这时你身子的一部分就死去了。但是你知道春天总会来到,正如你知道河水冰结了又会流淌一样。当冷雨不停地下,扼杀了春天的时候,这就仿佛一个年轻人毫无道理地夭折了。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春天最后总是来临,但是使人心惊的是它差一点来不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8页 -
城里有那么多树木,你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直到一夜暖风突然在一个早晨把它带来了。有时一阵阵寒冷的大雨又会把它打回去,这样一来似乎它再也不会来了,而你的生活中将失去一个季节。在巴黎这是唯一真正叫人悲哀的时刻,因为这是违反自然的。在秋天感到悲哀是你意料之中的。每年叶子从树上掉落,光秃的树枝迎着寒风和凌冽的冬天的阳光,这是你身子的一部分就死去了。但是你知道春天总会来到,正如你知道河水冰结了又会流淌一样。当冷雨不停地下,扼杀了春天的时候,这就仿佛一个年轻人最后毫无道理地夭折了。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春天最后总是来临,但是使人惊心的是它差一点来不了。 当春天来临,即使是虚假的春天,除了寻找什么地方能使人过得最快活以外,没有别的问题了。唯一能败坏一天的兴致的要算人了,而如果你能做到不跟别人约会,那么每一天都没有止境了。对你的愉快心情构成障碍的总是人,除非是极少数像春天那样美好的人。 但是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以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谁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那是在欧洲,我们认为葡萄酒是一种像食物一样有益于健康的正常饮料,也是能使人愉快、舒畅和喜悦的伟大的赐予者。喝葡萄酒不是一种讲究派头的行为,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标志,也不是一种时尚;它和吃饭一样自然,而且在我看来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因此我无法想象吃一顿饭而不喝葡萄酒或者连一杯苹果汁或啤酒都不喝。 巴黎不会再跟她的往昔一样,尽管巴黎始终是巴黎。 巴黎永远没个完,每一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困难或者多容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不管你给她什么,你总会有回报。不过这乃是我们还十分贫穷也十分幸福的早年时代巴黎的情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巴黎永远没个完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流动的盛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流动的盛宴"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惊异之城 7.5
-
- 沿着季风的方向 8.2
-
- 血与蜜之地 8.7
-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8.5
-
- 染匠之手 9.1
-
- 中亚行纪 8.7
-
-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9.0
-
- 旅行 7.4
-
- 书店四季 8.1
-
-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 8.3
流动的盛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0 条 )






《流动的盛宴》里提到了哪些地标性的巴黎文化符号?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8.3分 3499人读过
-
Arrow Books Ltd (1994)8.7分 49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3分 977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8.1分 24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海明威 (RMR)
-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寻找失踪人口de水晶)
- 购书单【1】 (波豆豆)
- 亚马逊编辑推荐的100本必读的传记和回忆录 (鹿鸣之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流动的盛宴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飞年 2017-12-16 11:10:27
感觉补增版就是第一任和第二任妻子之间的某种抗衡吧……精彩是精彩,至于有多精彩,可能看一遍还未得知。对海明威了解有限,加之他晚年写此书时健康有损,许多记忆或许并非那么可靠。但话说回来,此书与真实情况是否一致根本不是最重要的,即便读者总是想通过文字窥视那个“黄金年代”。无论如何,当我翻开这本著作时,一种对海明威以及与其同时代的创造者的羡慕油然而生。增补本的最后一章基本是海明威生前的最后一笔,有些抽象,... 感觉补增版就是第一任和第二任妻子之间的某种抗衡吧……精彩是精彩,至于有多精彩,可能看一遍还未得知。对海明威了解有限,加之他晚年写此书时健康有损,许多记忆或许并非那么可靠。但话说回来,此书与真实情况是否一致根本不是最重要的,即便读者总是想通过文字窥视那个“黄金年代”。无论如何,当我翻开这本著作时,一种对海明威以及与其同时代的创造者的羡慕油然而生。增补本的最后一章基本是海明威生前的最后一笔,有些抽象,但能很真实地感受到作家暮年的喟叹,当然也包括对岁月的无能为力。增补的部分并不很精彩,但补齐是一种尊重。尽管作家并未能真正写完此书,但他的一生已是佳话。阅读时经常会想起《莎士比亚书店》,两本书对海明威的描写拼凑在一起,也许能了解一个更为全面的伟大作家。Anyway,那个时代,太美好了。 (展开)
4 有用 于小船 2016-12-10 09:26:36
“尽管如今人们都说无论什么碎了,有时,在这之后,都会在破碎的地方变得更坚强。此刻我对这些一无所知,但这就是巴黎在我们早年十分穷困也十分幸福时的样子。”
4 有用 appleausten 2016-12-13 15:41:23
之前看过the paris wife,据说就是流动的盛宴的女性视角版本.虽然觉得哪本书写的一般,但是因此对海明威这段故事很感兴趣,这次在书店看到还带照片的版本就买回来看.没想到真的特别好看,特别是帧帧让我联想到paris wife的对比.觉得特别感触.以往对海明威比较有偏见,觉得他是个浪子,过分纵容自己.但是看完这两本书对比起来,感觉却有点开始接纳他这个为人.那个“迷惘的一代”,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 之前看过the paris wife,据说就是流动的盛宴的女性视角版本.虽然觉得哪本书写的一般,但是因此对海明威这段故事很感兴趣,这次在书店看到还带照片的版本就买回来看.没想到真的特别好看,特别是帧帧让我联想到paris wife的对比.觉得特别感触.以往对海明威比较有偏见,觉得他是个浪子,过分纵容自己.但是看完这两本书对比起来,感觉却有点开始接纳他这个为人.那个“迷惘的一代”,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暇疵,但却又每个人都带有独特的亮光.就像我们文革时期的那批文人.在流动的盛宴里,不仅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人名和他们的生活,还看到了那一代人的纠结和瓜葛.特别是看到海明威写他自己关于写作的感想和表白,的确让他自带光环一般迷人.当然还有菲茨杰拉德,任何跟他有关的周边都不愿意放过呢.很喜欢。 (展开)
4 有用 萧轶1989 2017-05-30 02:12:58
也算是一个新译本。在奥威尔的笔下,巴黎岁月是穷困潦倒的,心酸得“比旅馆里的臭虫都不如”;亨利·米勒要好点,至少他还能让“巴黎所有的妓女都认识”;海明威的性格,或者说他对生活的态度,注定了他体验的巴黎生活和他笔下的巴黎回忆有所不同:在饥饿的阴影下,一种节制而冷峻的浪漫。
3 有用 璃人泪@2011 2017-01-16 22:56:22
既非海明威小说里的海明威,亦非八卦杂谈里的海明威。虽不能说哪个更真实,但临水照花惊鸿一瞥,也够惊艳可观了。这版照片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