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论 短评

热门
  • 40 東郷柏 2018-01-04 23:59:37

    2018 1;知识分子是最严重的道德洁癖/愤世嫉俗者 他们只能遵循自己的良知行事;书中的观点现在看来已经是陈词滥调 理想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抱着良心站在弱势的一边为弱者发声 同时不畏权力的利爪永远站在反抗权威的最前线 而事实是当下的专业分子取代了知识分子成为权力的顾问 权威变得肆无忌惮 更可悲的是 连应该与知识分子同盟的弱势群体=无权者也开始讽刺嘲笑知识分子 使他们的地位 存在感 责任意识一落千丈 而时代的进步使成为知识分子的门槛降低 与专业性相比更强调“业余性” 不在于谁能替谁发声 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社会讨论中 即使声音再小也能超过为数不多的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声音;与知道自己在抗争什么相比 知识分子更应该明确抗争的目的在哪 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叛逆与反抗;豆瓣是理想的“业余”知识分子聚居地

  • 27 水月镜花 2017-12-08 07:18:54

    此版错别字极多,全书的模式近乎于高端版本的“豆瓣时间”讲稿,全书的核心在于前三章,其中班达、奥威尔、奈保尔的引入有用,《知识分子的背叛》、《政治与英语》、《大河湾》三书该读。萨义德本人的论述,最为精彩的是第三章,知识分子的流浪,其引用阿多诺的理论,衔接自然,动情。然综观全书,萨义德谈知识分子的论调,基本遮掩于他的论据里,他秉持左派思想,却又不能熟稔的驾驭,且含太多自己的主观诉求。所以后三章,此书完全偏离了他最初的意图,而成了一种近乎口号式的隐形的政治诉求与主张,标语即是知识分子该如何如何。此为该警惕的。

  • 14 成知默 2018-05-15 16:40:26

    2018年已读054:萨义德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很多方面我是个经验主义者。阅读的经验、文本的经验对我而言是首要的。要我不指涉历史经验而创造出理论陈述是很困难的”,而这本书也正是通过屠格涅夫《父与子》、伏尔泰《老实人》等虚构作品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及班达、阿多诺、葛兰西等人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和他们本身作为知识分子对这一角色的形塑,来探讨知识分子的传统与真谛、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等。但其实萨义德提出的保持独立、不畏强权、勇于批判、不对任何人负责等知识分子的标准,并没有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多么具有颠覆性的洞见,而且因为太过绝对而更像是一个理想。真实的流亡与隐喻的流亡构成了知识分子的互文,他们天生都是流亡者。这一版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太多了,编辑失职。

  • 12 霓生。 2017-04-25 14:26:10

    有不少错别字……内容还是很振聋发聩

  • 9 Berlinka 2020-05-21 12:22:19

    非常激动而不舍地读完了这本小书。萨义德又是我长久寻觅且会长久亲近的那类遵循广泛人文主义传统的知识分子。心有所戚于他的诸多观念和魅力。作为一个终身以业余者热情、站在边缘位置的知识分子,他拒绝了许多东西,拒绝系统、精英学派、偶像崇拜、中心主义、“我们”的“政治正确”……他沿着阿诺德和特里林的传统,开拓它的边界,雄辩而温柔坚定地为少数派、弱者、他者发声,从事探索、自我批评、不断改变的工作,试着使自己和读者惊奇。他从福柯和福山等人的理论中得到启示,又反过去有力地批评他们,他看到训诫和陈词滥调的无处不在,仿佛权力的巨大网络,又知道多重原则对知识分子的伤害是什么,可是还是像一个战士,看见从中反抗的可能性和价值所在。一个深知开端重于结果、过程重于目的的人,面对死亡和虚无的威胁,依然潇洒笃定。

  • 5 哭之笑之 2018-05-23 09:05:54

    知识分子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知识分子并加以迫害的历史,就不会有知识分子的历史。 知识分子的产生,离不开产生知识分子的政治环境,一个既严厉又宽松的时代。没有产生知识分子的政治环境,也不会有知识分子。换句话说,知识分子总是与权力的苟合之物,不过是在一种权力的笼罩下反对另一种权力。知识分子能说的话,几乎不可能超过“权力”的允许范围。所以想说真话,几乎注定在国家之外,中心之外,专业之外,成功之外。——不然就去死吧! 本来期待本书可以从更大的视角,以史学方法考察知识分子的诞生、发展与死亡,揭示知识分子的本质,却发现本书只是凭激情与理想主义赞美知识分子、神话知识分子,而不是反思与批判。 但是应该理解萨义德的立场,他可能暂时不需反思知识分子,只是召唤知识分子。——读者却应警惕。

  • 5 #暗蓝# 2017-12-17 11:38:53

    (都第三版了,行文间还能见到“知识分了”这种错误,真让人尴尬)萨义德为知识分子的画像提供了三个关键词:主动、道德、知识。主动并不意味着他要时时批评,但要时时警觉,不随既定的观念而行;道德意味着他是个世俗之人,起点绝非虔诚的信仰,而仅仅是为人的道德观念;至于知识,则意味着他所拥有的,是见地,是经验,而非专业技能,他必须是个业余者,才有权力干涉现实的一切,而知识是他行动的基础。他要爱,却不可执意僵化;必须边缘,直至放逐自我,却还要寻求影响和改变。这是萨义德的自我辩护,也是知识分子稀缺的理由。

  • 2 יוֹחָנָן 2017-11-12 15:24:44

    说实话,萨义德的知识分子是理想中的知识分子,然而他并没有权利要求知识分子就是这个样子。纯按理论上来讲,主人是正,奴隶是负,知识分子就是零,他既不是处于附庸位置,也不完全独立,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尴尬位置,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无论你多么标榜独立,在我看来连加缪也不是理想中的知识分子。

  • 3 风寒如雪 2017-12-13 22:55:17

    具有公共意义的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取向

  • 2 恩醯NX 2024-11-04 08:35:21 德国

    知识分子的角色是“对权力说真话”,而这必然面临来自知识领域(专业化)、意识形态(政治正确)、机构特权(就业支持)、大众传媒(迎合性)的巨大压力。萨义德认为在这些压力中寻求相对独立是知识分子的主要责任。“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业余者’,搅扰现状的人”,高度概括了其核心特质:“公共角色”意指关注公共利益,为无权发声的人群代言(for the people);“业余”表明其思想不应被学术专业话语束缚,而应懂得善用语言,以清晰通俗的方式传达给大众(to the people);“局外人”暗喻不依附权力中心,以流亡者身份理解边缘人群的处境和需求(of the people);而“搅扰现状”代表知识分子的批判态度,敢于提出令人不安尴尬的问题,关注知识与权力、学术与帝国主义、刻板印象和种族主义等。

  • 1 易之 2024-03-25 22:09:24 北京

    逾期前草草翻完。最有感触的是专业人士与业余者的一章。那些行业内的黑话筑起了高高的壁垒,让外面的人畏惧,让里面的人傲慢。而知识分子的角色不应该是壁垒的建造者,而是身在其外却勇敢地挑战壁垒本身。

  • 1 章罗储林52hz 2020-07-01 04:41:45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书的时候非常有既视感。想起许多曾经的精神导师或偶像。看到他们总是在想,那些价值、行动、理念,还值得相信并坚持吗?是所信非人,还是只是世事变化太快? 我固执且持久地,过这种生活。而我现在竟不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许,「知识分子必须终生与神圣的幻想作战」吧

  • 1 ᡩᡠᡩᡝ 2020-12-16 22:41:56

    晚上在朋友圈看到一段令我震惊的言论,便拿出来阅读反省——“然而悲哀的是,要重复集体的套语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

  • 1 Kiyoko🌲 2024-11-30 23:21:31 广东

    草长鸢飞35 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流亡者、边缘人、业余者,搅扰现状的人,代表弱势者发声,揭露和批判社会不公,敢于对权势说真话,不管立场如何,都要固守有关人类苦难和迫害的真理标准,维护社会良知。觉得这个标准有点理想化,现实中更多的是妥协,但他树立了一个标杆,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该如此。少数族裔、跨文化的背景赋予他独特的视角,关注到边缘区域权益,他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心主义,认为将世界划分为“东方”与“西方”是一种虚伪不实的建构,是以西方为文明中心建构了一个愚昧落后的“东方”,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和美国双重标准,例如托克维尔谴责美国虐待印第安人和黑奴,却为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血腥屠杀辩护,“所有知识策略中最卑劣的就是自以为是地指责其他国家中的恶行,却放过自己社会中的相同行径”,骂得好!

  • 0 童末 2018-08-14 09:55:31

    人文主义的力量

  • 0 江海一蓑翁 2018-03-06 17:53:37

    阿拉伯裔美籍学者萨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源于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的系列演讲。萨义德对于知识分子的界定与要求是极其严格和苛刻的,独立、业余、批判,可谓是他眼中知识分子的三个关键词。独立,是指他拒绝从属于任何体制化的力量,独立思考,独立评判;业余,在于他会广泛对公共事务发声,而并非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批判,源于他的发声,并非是歌颂、赞美和粉饰太平式的言论,而要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完善。三联这个版本,附有绪论、萨义德的两篇重要访谈及其作品书目提要,尽管仍然存在一些文字编校错误,但整体而言,是相当不错的一个版本。

  • 2 湯放桀 2017-10-26 23:23:49

    萨义德对知识分子要求颇高,既要是被流放者,又要是业余人,还得敢对权威讲真话。受益颇多。但此译本错别字较多。

  • 0 trats-i 2018-07-31 20:37:03

    端正态度,以及打假,但还不够满足。可能更多地放回个体生命中去讲,反而更好。

  • 1 如夢 2019-09-23 14:54:40

    若是几年前读到此书,我可能会热血澎湃,但现在不会了。在中国,做萨义德所言的这种知识分子太难。

  • 1 厘子冷酒馆 2018-12-18 20:17:02

    对知识分子责任和位置的要求。保持边缘,非常类似于本雅明向十字路口开放,却守住桅杆位置的84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