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定窑》分为上、下两卷,三十余万字,近两千幅图片,依据史料全方位阐释中国定窑崛起的社会背景、文化风貌、艺术借鉴以及古今生产工艺流程等,涉及面广,是一部大型文献类图书。全书以古今两条线为切入点,其中古代定窑部分以考古为主要依据,结合实物材料及当前研究成果,对古代定瓷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造型装饰风格、各个角度都有细节展示,阐述科学、全面、翔实;当代定窑部分则以定窑恢复、发展的实践为依托,以图片步骤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定窑古今生产制作的方法及工艺流程,述说直观、完整。
该书是定窑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的全面总结,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更具有生产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对继承和发展中国定窑艺术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及学术争鸣也有着广泛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0 有用 那夙思 2022-04-07 10:52:16
该书集中阐述了定窑历史,从唐、五代、北宋、金代到元代,列举了代表性器物,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其中一文《宋徽宗“弃定命汝”的背景因素探讨——以定窑为中心》:定窑曾是我国陶瓷史上代表性窑口之一,但在北宋晚期时被宫廷弃而不用。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言“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芒口是瓷器口部缺陷之一,口沿无釉露出胎骨。但论文作者王建保认为此事未有定论,尚有探究空间,多方取证,... 该书集中阐述了定窑历史,从唐、五代、北宋、金代到元代,列举了代表性器物,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其中一文《宋徽宗“弃定命汝”的背景因素探讨——以定窑为中心》:定窑曾是我国陶瓷史上代表性窑口之一,但在北宋晚期时被宫廷弃而不用。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言“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芒口是瓷器口部缺陷之一,口沿无釉露出胎骨。但论文作者王建保认为此事未有定论,尚有探究空间,多方取证,得出新的结论,导致“弃定”的背景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与窑场距离较远、交通运输不便、自然灾害影响及战争袭扰等“天灾人祸”的背景因素密切相关。 书的结尾部分还附上定窑陶瓷收藏情况一览表,可做工具使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