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883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ISBN: 978710112084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依据曹植作品创作时期的先后,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卷,注文诠释语义,尤重对连语的解释,订正旧注,征引史实,以助读者探求其内蕴。末附曹植逸文、旧序、旧评以及曹植年表。
作者简介 · · · · · ·
曹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恃才傲物,任性而行,终于失宠。生前本封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后人又称陈思王。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情人物,促成了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七哀诗》等。
赵幼文,文史学家,著名语言学家赵少咸之子,赵振铎之父。四川大学、西北大学教授。著有《曹植集校注》、《三国志校笺》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8页 -
昔枚乘作七發,傅毅作七激,張衡作七辯,崔駰作七依,辭各美麗。餘有慕之焉,遂作七啟。並命王粲焉。 玄微子隱居大荒之庭,飛遯離俗,澄神定靈。輕祿傲貴,與物無營。耽虛好靜,羨此永生。獨馳思於天雲之際,無物象而能傾。於是鏡機子聞而將往說焉。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經迥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屆玄微子之所居。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對芳林。冠皮弁、被文裘。出山岫之潛穴,倚峻崖而嬉遊。志飄颻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若將飛而未逝,若舉翼而中留。於是鏡機子攀葛藟而登,距岩而立,順風而稱曰:“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勳。今吾子棄道藝之華,遺仁義之英。耗精神乎虛廓,廢人事之紀經。譬若畫形於無象,造響於無聲。未之思乎,何所規之不通也?”玄微子俯而應之曰:“焦,有是言乎!夫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蓋有形必朽,有跡必窮。芒芒元氣,誰知其終?名穢我身,位累我躬。竊慕古人之所志,仰老莊之遺風。假靈龜以托喻,甯掉尾于塗中。” 鏡機子曰:“夫辯言之豔,能使窮澤生流,枯木發榮。庶感靈而激神,況近在乎人情。僕將為吾子說遊觀之至娛,演聲色之妖靡。論變化之至妙,敷道德之弘麗。願聞之乎?”玄微子曰:“吾子整身倦世,探隱拯沈。不遠遐路,幸見光臨。將敬滌耳,以聽玉音。” 鏡機子曰:“芳菰精粺,霜蓄露葵。玄熊素膚,肥豢膿肌。蟬翼之割,剖纖析微。累如□縠,離若散雪。輕隨風飛,刃不轉切。山鵽斥鷃,珠翠之珍。寒芳苓之巢龜,膾西海之飛鱗。臛江東之潛鼉,臇漢南之鳴鶉。糅以芳酸,甘和既醇。玄冥適鹹,蓐收調辛。紫蘭丹椒,施和必節。滋味既殊,遺芳射越。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應化則變,感氣而成。彈徵則苦發,叩宮則甘生。於是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可以和神,可以娛腸。此肴饌之妙也,子能從我而食之乎?”玄微子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鏡機子曰:“步光之劍,華藻繁縟。飾以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曹植集校注"的人也喜欢 · · · · · ·
曹植集校注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曹植集校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八斗文采,皆换作人世沧桑。

关于曹植诗文的几个命题

曹植——步衡薄而流芳
> 更多书评 6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僧哲洛默 (自經喪亂少睡眠,運去時衰在荒村)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雖說其中注曰高樹悲風都有政治含義,前者象征曹丕政權,後者謂法治嚴峻,但這裏有一個起興的問題。在起興之中,所興事物與下文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第一行的風樹海波,就與下文的利劍、結友和黃雀的遭遇、少年的義行都沒有什麼關聯。 不過,必須看到的是,在內容上沒有...2017-06-20 14:01 2人喜欢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引自 野田黃雀行 雖說其中注曰高樹悲風都有政治含義,前者象征曹丕政權,後者謂法治嚴峻,但這裏有一個起興的問題。在起興之中,所興事物與下文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第一行的風樹海波,就與下文的利劍、結友和黃雀的遭遇、少年的義行都沒有什麼關聯。
不過,必須看到的是,在內容上沒有關聯,但是在音韻上是緊密聯繫的,最直接的就是韻腳上的聯繫。波、多、羅即是韻腳,從而將這首詩分成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起興和事件的起因,後半部分是少年的義行。
言及黃雀,步兵《詠懷》當中也有與此呼應的詩篇——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
李善音《戰國策》(楚策四)莊辛對楚襄王:
(黃雀)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鹹,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鱔鯉,仰嚙蔆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脩其碆盧,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谿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繫己以朱絲而見之也。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輩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李善注所引是這一首詩主旨的關鍵,到底是憂患意識。
如果將這一首詩和《野田黃雀行》放在一起,則可以看到步兵的“哀”之中還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歎,即無法像後者當中的少年一樣揮劍撤去網羅而恢復黃雀之自由。
回应 2017-06-20 14:01
-
僧哲洛默 (自經喪亂少睡眠,運去時衰在荒村)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雖說其中注曰高樹悲風都有政治含義,前者象征曹丕政權,後者謂法治嚴峻,但這裏有一個起興的問題。在起興之中,所興事物與下文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第一行的風樹海波,就與下文的利劍、結友和黃雀的遭遇、少年的義行都沒有什麼關聯。 不過,必須看到的是,在內容上沒有...2017-06-20 14:01 2人喜欢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引自 野田黃雀行 雖說其中注曰高樹悲風都有政治含義,前者象征曹丕政權,後者謂法治嚴峻,但這裏有一個起興的問題。在起興之中,所興事物與下文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第一行的風樹海波,就與下文的利劍、結友和黃雀的遭遇、少年的義行都沒有什麼關聯。
不過,必須看到的是,在內容上沒有關聯,但是在音韻上是緊密聯繫的,最直接的就是韻腳上的聯繫。波、多、羅即是韻腳,從而將這首詩分成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起興和事件的起因,後半部分是少年的義行。
言及黃雀,步兵《詠懷》當中也有與此呼應的詩篇——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
李善音《戰國策》(楚策四)莊辛對楚襄王:
(黃雀)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鹹,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鱔鯉,仰嚙蔆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脩其碆盧,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谿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繫己以朱絲而見之也。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輩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李善注所引是這一首詩主旨的關鍵,到底是憂患意識。
如果將這一首詩和《野田黃雀行》放在一起,則可以看到步兵的“哀”之中還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歎,即無法像後者當中的少年一樣揮劍撤去網羅而恢復黃雀之自由。
回应 2017-06-20 14:01
-
僧哲洛默 (自經喪亂少睡眠,運去時衰在荒村)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雖說其中注曰高樹悲風都有政治含義,前者象征曹丕政權,後者謂法治嚴峻,但這裏有一個起興的問題。在起興之中,所興事物與下文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第一行的風樹海波,就與下文的利劍、結友和黃雀的遭遇、少年的義行都沒有什麼關聯。 不過,必須看到的是,在內容上沒有...2017-06-20 14:01 2人喜欢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引自 野田黃雀行 雖說其中注曰高樹悲風都有政治含義,前者象征曹丕政權,後者謂法治嚴峻,但這裏有一個起興的問題。在起興之中,所興事物與下文沒有必然聯繫,比如第一行的風樹海波,就與下文的利劍、結友和黃雀的遭遇、少年的義行都沒有什麼關聯。
不過,必須看到的是,在內容上沒有關聯,但是在音韻上是緊密聯繫的,最直接的就是韻腳上的聯繫。波、多、羅即是韻腳,從而將這首詩分成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起興和事件的起因,後半部分是少年的義行。
言及黃雀,步兵《詠懷》當中也有與此呼應的詩篇——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
李善音《戰國策》(楚策四)莊辛對楚襄王:
(黃雀)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鹹,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鱔鯉,仰嚙蔆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脩其碆盧,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谿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繫己以朱絲而見之也。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輩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李善注所引是這一首詩主旨的關鍵,到底是憂患意識。
如果將這一首詩和《野田黃雀行》放在一起,則可以看到步兵的“哀”之中還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歎,即無法像後者當中的少年一樣揮劍撤去網羅而恢復黃雀之自由。
回应 2017-06-20 14:01
3 有用 衛慕準 2017-08-29
电脑排印 超级精良 就因为一篇洛神赋 产生了想刷曹植集的冲动 篇末附曹植年谱 很有用 交代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 从曹植对古代名人的赞 以及刘邦刘秀二帝比较也可以看出时人的历史观
1 有用 花花草草由人恋 2019-10-27
《释愁文》,“思想感情迁化的标志”
20 有用 DaisyKeats- 2018-02-02
我喜欢的曹植从来都是锋芒毕露的男人。他的自负、他的锐气、他的傲慢、他的随性那么清晰的刻印在他的骨血中。我喜欢他在「与杨德祖书」中强烈的情感与抱负,我喜欢那样坚硬不懂收敛的曹植。那样的曹植不会委屈求全的写下「责躬」「应诏」,任命运侵蚀掉所有的锋芒,不会卓尔不群踌躇满志却糟蹋掉自己所有的骄傲。同袍阋墙、为臣独难,那样的曹植终究还是埋葬在邺城的高台盛誉中,而陈王也在佛老的景慕中、在离乱落寞下结束了自己黯... 我喜欢的曹植从来都是锋芒毕露的男人。他的自负、他的锐气、他的傲慢、他的随性那么清晰的刻印在他的骨血中。我喜欢他在「与杨德祖书」中强烈的情感与抱负,我喜欢那样坚硬不懂收敛的曹植。那样的曹植不会委屈求全的写下「责躬」「应诏」,任命运侵蚀掉所有的锋芒,不会卓尔不群踌躇满志却糟蹋掉自己所有的骄傲。同袍阋墙、为臣独难,那样的曹植终究还是埋葬在邺城的高台盛誉中,而陈王也在佛老的景慕中、在离乱落寞下结束了自己黯然的半生。留下满纸盛藻,不过皆为凄楚之言罢了。 (展开)
4 有用 对雪 2018-04-19
觉得注释还可以注得更好,简单的倒是都注了,有的生僻字没有注啊!不太好解的地方也稍稍带过。另外,不同意编年的体制。曹诗中本来就缺乏很强的年代暗示,坐实到具体年份或事件中反倒限制了阅读感受。
1 有用 叶疏篁 2019-08-14
建安七子和三曹代表了建安时期的文学最高水平,曹植诗赋文各种体裁都精通。《释愁文》里对愁的描写很细腻,让人同感。“愁之为物,推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其来也难进,其去也易追。”
0 有用 秦州德里奇 2021-04-05
没必要把系年推定地这么精确。尤其诸篇拟乐府诗,实际上很难有编年方面的确证。
0 有用 沈孤辰 2021-02-28
才华太让人嫉妒,谁能不爱曹子建。
0 有用 一枕山。 2020-12-31
曹子建,我的仙女。 (别泥了,求你了)
0 有用 清和 2020-11-22
适合拿来做摘抄静心
0 有用 海洙 2020-06-01
读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