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思想史讲义 短评

热门
  • 15 筱麻迦 2017-12-28 15:46:57

    如果你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或过于单向的西式思维来阅读,那么,你注定无法读懂子安宣邦的思想史。子安宣邦的学术作品集中考察日本的思想史领域,并旁及亚洲文化和现代性等问题。其独特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无疑是子安宣邦作品的最重要价值。

  • 7 素心人语-天涯 2017-10-11 17:07:14

    小篇幅大容量的江户思想史(应用知识考古学方法成功解读的实例),最有意义的是其中‘对近代概念之构成的追问’——这种追问是带有政治性的思想史研究。在这一意义上,子安宣邦教授所做的仍旧是对日本近代发生的所有思想和社会史大事件的思想根源的深刻反省。

  • 5 Travis1997 2017-11-14 14:33:12

    野心極大而猶有未周之處。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之所以為名著,部分緣於極為明確的方法論,而子安此書的問題意識並不明確。而且,以荻生徂徠一章為例,日本學界對丸山研究的反思自七十年代始,子安似乎立了一個早被人打破的靶子。最後三章宜與王小林《從漢才到和魂》比較。

  • 4 Benjamin Rush 2018-03-17 14:22:49

    基于语言学的转换,通过作为方法论的江户,对日本江户儒学进行了再建构。其中解读山崎闇斋和荻生徂徠两章甚是精到。

  • 5 惠山老翁 2018-05-17 16:29:33

    读完全书,终于对子安宣邦所谓“作为方法的江户”之深意有所体察。另外,凭借国立公文书馆的强大数据库,在阅读此书余暇,竟能将书中提及的仁斋、徂徕等人之著作皆切实翻览一过,心下畅快,数年罕有~

  • 6 筱雅edisayeah 2017-11-20 13:26:49

    对江户思想的细致解读。用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本书集中分析的是末期之前的“近世”的日本思想,是前现代(日语中用“近代”一词)的萌芽时期的日本思想。(个人觉得,这一近世从社会史分期的角度来说,相当于中国明代中后期。) 当然,子安教授在前言中即已言明,这一部讲义是复合性考察的成果,是多视角的解读。“这里,既有与近代再解读交错的江户再解读,也有对近代概念之构成的追问,或对学问和思想史方法进行追问的江户再解读,以及对始于江户的向量视角构成意义上的江户再解读,等等。” 简而言之,在讲义中,子安宣邦进行的是知识考古学(福柯结构主义)和语言论的转换(萨义德东方学)双重意义上的解读。

  • 1 松雨轩 2017-12-23 10:46:27

    11月在鲁大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一口气读完。另一本即是此书,一个月来断断续续读,边读边忘,这两天决心着紧用力重新研读一遍。读完发现,此书的方法论意义远超知识价值。

  • 4 秋山雪見🍁 2023-09-10 14:04:28 福建

    子安解构了丸山构筑的近代主义徂徕像,认为徂徕在近代是作为“作为”论者或曰“主权论”者被唤起和引用的。子安不是从近代出发去看徂徕,而是从徂徕出发去看近代,考察在近世江户言说空间中徂徕的新学说,而非被丸山赋予了近代意义的思想实体徂徕。 子安还分析了近世知识人脱离传统儒学再生产过程外的知识生产场。如“私人”儒者中井履轩依托于“公的”经书学习体系推进对经书的知性探究,他通过对支撑该体系的朱子《中庸章句》的批判性解构,推出了新的经书文本。这说明,围绕经书的学习者的知性行为已经完全脱离了模仿、重复朱子经书解释的“道统之学”的再生产过程。“学”脱离了依托于经书解释的“儒学”言说的再生产过程,这种知识生产场定位在了“儒学”思维的再生产过程之外,子安发现了这些近世知识人试图构建的认识批判与知识转换的远大射程。

  • 1 _㏒ 2023-03-01 00:43:54 江苏

    每篇開頭都由專題中思想史的主人公故事開啟,似乎是受到了西方新史學論文書寫模式的影響(現在企鵝歐洲史還是這麼寫)感覺後面幾篇文章更精進。但是作者似乎並沒有完成自己設立的完全突破丸山真男對於近世到近代思想軌跡構建的任務。其中日語作業有操作的意思。意味則翻譯成意義更好,沒有必要生硬的保留和製漢語。まこと這樣的平假名也可以更多的標註。其中關於伊藤仁齋通過再構理學的核心概念,解構理學體系實現儒學日本化的一篇最精彩。

  • 2 智术师 2018-10-07 19:23:52

    思想史研究必读书目。

  • 1 朱颐钊 2020-03-02 16:09:43

    读者若对江户思想史了解较少,本书可能不是上好的系统性入门之作,因其实际上仍是若干篇各有主题的论文的合集。不过在于中国思想史的比较和对话中,也大致能梳理出一条相对明晰的线索,即朱子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及作为其反动一面的国学的兴起,而这两者都共同指向了「本土化」(如谨守朱学的崎门大言孔孟来攻、炮碎其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孜孜强调「作为方法的江户」,即尽可能剔出明治以降思想史领域对江户的塑造与「再发现」。

  • 1 哈哈 2017-12-28 14:25:21

    日本对中国的学习与努力摆脱同在,受他文化影响深入骨髓的文化,凭借流着他人血脉的肉身确立自身主体性的努力。最后一章说的好:“单一国家的起源史和成立史,乃是通过忘却和掩盖支配古代时间、空间和政治的诸关系,或是通过颠倒的叙述而得以成立的脆弱的言说。”

  • 1 槑邨大冰磚 2024-11-05 14:50:38 江苏

    实际上是以对明治时代的影响上进行的研究。尚未看过丸山氏著作,但子安宣邦对儒者、文学的解读是在叫人难以信服。其所谓的“破除经书文本束缚”到底能在什么程度上实现对前贤的理解恐怕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0 周公度 2020-03-03 19:09:58

    如何驱除“自我夷狄”思想

  • 0 梁尘秘 2018-03-14 15:56:19

    只看了最后的国学三章,贺茂真渊和本居宣长,与文学有涉的这两部分作者基本就是在讲废话

  • 0 吃蛋挞 2021-04-05 20:47:51

    读了藤树、暗斋、徂徕、真渊、宣长的部分,但真没觉出其“方法论的转换”的意义,可能徂徕那部分好点,但其他部分没怎么感受到宣邦的问题意识何在,虽然其本体也是不错的思想史梳理吧,但就有些失望…尤其讲宣长的最后一章,抛出了对作为死角的“朝鲜问题”和一国知的讨论,正兴致冲冲地等展开论述,结果戛然而止地没了……

  • 1 北隈 2022-05-23 15:47:04

    4.3汉文似乎仍需斟酌。这个方法论意识第一章表述得十分清除,但到后面似乎就有点不足了。整体来说,写得相当清楚。对我这个日本史外行、历史学外行来说,前六章对解读思想史于我有启发,表明日本朱子学的一些想法。本居宣长那两章让我对“物哀”“物语”有所理解,但仍然挺不满足的,没有第一章有冲击力。P246的第二段我在页边写满了想法,对我后面的工作予以极大启发。总体来说,这本书我觉得适合对江户时代思想已有所了解的人,对天皇制国家的形成有所理解的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会更大。三联这本书不错啊。

  • 0 金绿 2022-09-07 18:11:19 广东

    草草翻完几章,实在是不感兴趣,总觉得鸡肋了。

  • 0 掷果盈车正太喵 2022-06-24 21:59:33

    读完伊藤仁斋,还有点意思。后面实在看不下去了。

  • 0 tysky 2024-04-18 21:10:18 北京

    读了好几年,进入闇斋、仁斋、尚斋、徂徕每一位文本前,都曾反复读过其中专论,但也有部分章节因为对象不感兴趣没有认真读过。严格来说过于小的研究切口并不适合作为专人导论,其中浓郁而暧昧的气息可能也只有日本思想史批判语境下才能把握的更清楚,以及严苛点说子安宣邦先生对于江户儒学之于朱子学针锋相对处的把握是否精准也有待商榷。但在中文世界,这本书对于江户思想史开启门径的作用尚无可取代。相较而言,朝鲜性理学研究就缺乏这种类型的著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