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荸荠 2018-01-17 07:46:07

    观点简单、认识浅淡,有事无识。

  • 4 ronjackie 2018-11-14 23:26:26

    实在觉得不能昧着良心说话。这本传记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人物史附会官方革命党史,作为个体的丁玲的存在感几乎荡然无存,任何一个行动都能被解读为日后靠近革命或被冤枉或与周扬长期恩怨的预备动作。仅举一例:丁玲1941年的创作谈竟然被说成与1942年《讲话》精神一致,这根本无法解释《三八节有感》为何作为文艺整风的导火索之一,毛泽东为何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丁玲,丁玲为何经历了四年蛰伏转型才写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于先打了丁玲巴掌,接着打了毛泽东巴掌,最后自打嘴巴,逻辑近乎荒唐。诸如此类的错误,让书中本性出彩的私人性的母子情深以及难得的历史现场一手材料,都成了一股股反讽流而黯然失色。

  • 1 太一 2018-10-24 21:41:42

    儿子所写,情感偏向还是太多,不过坐实了丁玲和冯雪峰瞿秋白的关系。另,丁玲真的和太多人有交集了:向警予李达,施蛰存戴望舒是她同学,沈从文邵洵美解救过胡也频。杨铨(杏佛)为救丁玲而被暗杀。应修人来丁玲家被特务坠楼而死。冯达和丁玲也是有缘无份了,且冯和后来的陈明,在这个女人面前都显得愈加渺小了。丁玲和周扬真生死冤家。

  • 2 野客 2017-11-26 23:34:56

    蒋祖林与其母始终有一道隔阂,这牵涉着丁玲复杂的婚姻,但毕竟有血缘关系,在追述的剥丝抽茧中不经意就贴近母亲的本心,始终是血浓于水呀。

  • 0 五花肉首领 2021-03-24 18:55:14

    传记最忌为尊者讳,为亲者讳。蒋祖林在处理丁玲的一些敏感问题时,显然都从母子关系出发,对丁玲无限地信任、理解和同情。当然,选择性地忽略了丁玲在文艺浪潮中加诸他人的伤害。读来最有趣的,定是丁玲与瞿qiubai 彭dehuai 冯雪峰 冯达等男性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

  • 0 Obelix 2022-03-28 14:29:37

    有材料无见地,倒可以体味纠结的母子亲情

  • 0 momo 2023-11-24 19:24:51 天津

    一股男味 想客观又还是往主流价值观靠……都是和丁玲有关的人 写出来 却让丁玲单薄了。。。

  • 0 坡外有坡 2022-04-22 08:16:58

    张爱玲走了有走了的痛苦,丁玲没走有没走的幸福。性格决定命运,她沉醉于那种得到,便能够面对有可能付出的成本,所以,丁玲即便在反右和文革中受了不少苦,但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切。 丁玲是个复杂的人,中后期,他首先是个官僚,其次才是作家,因为服务性太强,太过于主题先行,严重拉低了其文字的文学性。我不喜欢丁玲的任何一部作品,但,她的故事却具有范本意义,让我们能够从那些陈年旧事里窥见国家的兴替变迁,也能从她人生的颠簸里发现一些触动灵魂的东西。 人,物理上是渺小的,但,生命终究是伟大的奇迹。个体面对时势,往往力不从心,但,切勿泯灭良知。历史有的时候是一局臭棋,可以大声支招,也可以观棋不语,但,千万别粉饰,别拿着不是当理说,别活得下贱又猥琐。

  • 0 路易大叔 2022-06-30 23:17:52

    丁玲的儿子为母亲写的传记,洋洋洒洒,资料生平记述非常翔实,能从书里读到丁玲波澜壮阔的一生。虽然丁玲生前曾说:“我要告诫我的子女,我死以后,你们可以纪念我,也可以写文章,如果你们觉得有话说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吹牛,不要无中生有,不要把白的写成黑的。”话虽如此,作为子女难免为亲者讳。但是丁玲无愧为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 0 王恩琦 2022-08-11 00:37:02

    非凡人生里的平凡人,这本传记还是包含了很多个人情感,遗憾没有看到丁玲自己的自传和那本未完之作在严寒的日子,有机会拜读莎菲女士和桑干河上。

  • 1 风华江水 2022-12-28 22:06:43 北京

    此书甚好,很透彻,很深刻,很多宝贵信息。有些人觉得写的不好,特别是一些豆瓣文艺评论家,说白了是不懂得革命,不懂得政治,不懂得中国近现代史。有很少部分人是连基本的母子亲情都不懂了。佩服丁玲,知识分子走向革命是不容易的,走成功就更不容易。

  • 0 滥觞么事 2022-08-03 10:58:21

    因蒋勋老师的访谈中称赞丁玲是少有的“优雅”女性而萌生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的想法。此外,文学课上,了解过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本传记期待着能够更多地探寻作家的创作心路历程。可惜,书中夹杂太多政治术语,且文辞平淡无味,期待落空,估计很久不会去碰太“红”的女作家了。

  • 0 Nada曾 2017-08-20 22:04:10

    也算是为母正名。大致按时间顺序编排材料,读来甚是流畅,解释了一些历史疑点。

  • 0 清晨 2021-07-06 10:40:03

    实在找不到李向东版本的丁玲传就找了蒋祖林写的。对于了解丁玲的生命历程有很多细微的一手资料。儿子对母亲的回忆果然是非常动人的。看丁玲传应当是要感动大哭的。看到结尾处的《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全部原文,真的悲伤得要哭。她后来的这整整几十年都在期待这一纸文书活着,她说她坚信党一定会给她正确的判决,她一定会等到这一天。看到她在北大荒和文革时候学养鸡住草棚病痛缠身还要为乡民们做这么多事,真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在秦岭监狱里读毛泽东思想马列恩文集更是让人佩服得不得了,毛和周这样待她,她还是拥护毛。可能是由于蒋祖林的原因,把周扬写得格外坏透,气到人拍案。年轻气盛的时候情感自是绵绵不绝,跟瞿秋白冯雪峰陈明等等的内容并未写得详细。避重就轻的嫌疑,没有写跟沈从文的那段故事,几乎在儿子眼里母亲就是没有缺点的。

  • 0 北地 2019-01-11 13:26:38

    读的第一本丁玲传记。看到评论里说的诸多问题,等到以后看了其他本子我再思考吧。作为传主的儿子,作者的偏向还是十分明显的。对毛与丁玲的关系没有深入(或者无法深入),对于周扬与丁玲关系也没有系统梳理(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绝望母亲不断被文化官员以各种理由陷害)。如果以上都可以归结为历史原因,那么作者始终对陈明的回避态度,大概只能看作是个人原因了。

  • 1 一城山色半城花 2021-07-26 16:11:37

    多一个视角来看丁玲吧。 读下来后,觉得这个女人不是一般的厉害,非常独立又非常弱小,非常坚韧又很脆弱,非常喜欢自由却又给自己限制自由,很复杂。在文革和反右阶段的经历,让我看得非常压抑。 总体来说,知识分子是有软弱性的,但知识分子的天真和单纯又容易被文阀、zheng客利用,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事实。总之,做为知识分子,少参浑水,自耕田地;诸恶莫做,纯善未可。 参考价值: 里面有很多关于丁玲的照片,可以看到她在各个阶段的风采。 喜欢里面陈鹤翔引用的一句话: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 0 MAZE 2023-10-06 19:00:55 北京

    后面跳着看图,十七章最后,丁玲一下老了许多。

  • 0 林朗 2022-08-01 17:28:29

    儿子写的,很翔实

  • 0 条约甲方 2020-07-16 22:26:47

    本以为重在史料价值,然而并非,丁玲个人的形象屈服于其他需要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