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難得的角度,書外,書裏,虛虛實實,不媚雅,也不媚俗。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種幸福,那就是和納博科夫一起去捉蝴蝶吧!
大部分内容只是对纳博科夫作品、研究著作的拼接和转述。她也试图在人生经历的层面上和纳博科夫建立联系,但收效甚微。“关目”的设置琐碎繁复显得故弄玄虚。
阅读体验并不好,几近梦呓,却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梦境...
我们现在追星,是给自己的爱豆拉票,在微博、朋友圈以及各个平台对他表白,为他氪金。不妨看看莉拉·阿扎姆在面对她的偶像纳博科夫是如何做的?——她写了这本书!
。。。什么鬼
妙趣横生,从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与伟大的灵魂在书页里对话,真实(对纳博科夫之子)和虚构(对纳博科夫本人)的采访与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交织,共同构成这本迷人的小书。
作者是纳博科夫的铁粉,以诗化的语言碎片写自己读纳博科夫的感受·。字里行间俨然有萤火虫在发出蓝色的光亮,又如同纳博科夫色彩缤纷的蝴蝶在书页中不停的煽动翅膀,名副其实的美女作家。
像是不断尝试找寻与偶像之间哪怕最细微联系的文学爱好者写的关于《说吧,记忆》、《洛丽塔》和《爱达或爱欲》的读后感,戏仿了《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作品的风格,但这世上怕是没有谁能跟纳博科夫组成《两生花》里的双面维罗妮卡了,他儿子都不能,作者也未能。
当粉丝文学素养极高时...
吊床和蜂蜜,80年后,他仍未忘记,他爱上阿达时那种最初的喜悦给他的青春带来的痛楚。凡的幸福仍然寄托在最初的那个夏天。伴随他的不是孤独的黑爪,而是持久存在的光华。
看不懂。
nabokovian
7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作者个人写给纳博科夫的 “情诗集”,语言优美炽热,同好还是值得一读。不过上架分类为“小说”我是不理解。
“我继续走着,大理石墓碑浪涛般朝我压来,我感到和它们如此亲近,却又如此绝对地无意义。和这风景融为一体可能是件美妙的事情,但这样做却是对脆弱自我的终结。”
纳博科夫 捉蝴蝶的顽童
阅读感并不好,但是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纳博科夫:喜欢蝴蝶(因为「一只蝴蝶已然振翅」而含泪)并且生吃过蝴蝶(尝起来像杏仁,或者杏仁与新鲜乳酪混合的味道)、《阿达》的乱伦感觉比《洛丽塔》更惊爆眼球。
的确不是对纳博科夫风格的效仿,而是受纳博科夫狂喜的感染而诞生的一种风格。换言之,“纳博科夫注我”的书写是对纳博科夫的一种深入的表征,是对其原本特征的再风格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原本运用得当的对光的想象在本作中被肆意使用。但这没有什么关系,激发狂热本身就是纳博科夫文本的效果之一,一切对色彩与光的重复和呓语都是为了让A(阿扎姆)与V(弗拉基米尔)更为接近,而这在第十章虚构的采访中达到了顶峰:结论是,我自己。
作者也同样是流亡异国之人,多多少少有些共情。薄薄的一册书,从图书馆借过来,半个下午翻完了。有点像小女孩的梦呓,没什么太多见解,大多是对纳博科夫的引用和略显矫情的描写,有点后悔前两天先读了另一本纳博科夫的传记,相比之下这本书真的稍显弱势了。
文字虚虚实实,令人摸不着头脑。华丽的词藻,难以掩盖空洞的内核。作品满是媚俗的痕迹。 “一只蝴蝶已然振翅。”对比纳博科夫的文字,高下立判。
> 魔法师:纳博科夫与幸福
1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17-07-02 08:39:47
難得的角度,書外,書裏,虛虛實實,不媚雅,也不媚俗。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種幸福,那就是和納博科夫一起去捉蝴蝶吧!
1 有用 阿多 2020-02-06 21:51:45
大部分内容只是对纳博科夫作品、研究著作的拼接和转述。她也试图在人生经历的层面上和纳博科夫建立联系,但收效甚微。“关目”的设置琐碎繁复显得故弄玄虚。
2 有用 ivanala 2017-07-21 11:31:40
阅读体验并不好,几近梦呓,却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梦境...
0 有用 药山 2018-12-27 21:15:13
我们现在追星,是给自己的爱豆拉票,在微博、朋友圈以及各个平台对他表白,为他氪金。不妨看看莉拉·阿扎姆在面对她的偶像纳博科夫是如何做的?——她写了这本书!
0 有用 K 2018-07-08 21:42:45
。。。什么鬼
0 有用 丛林宜歌 2017-06-19 23:30:56
妙趣横生,从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与伟大的灵魂在书页里对话,真实(对纳博科夫之子)和虚构(对纳博科夫本人)的采访与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交织,共同构成这本迷人的小书。
0 有用 牟仃 2017-10-19 22:19:48
作者是纳博科夫的铁粉,以诗化的语言碎片写自己读纳博科夫的感受·。字里行间俨然有萤火虫在发出蓝色的光亮,又如同纳博科夫色彩缤纷的蝴蝶在书页中不停的煽动翅膀,名副其实的美女作家。
0 有用 么顺 2022-03-30 17:07:34
像是不断尝试找寻与偶像之间哪怕最细微联系的文学爱好者写的关于《说吧,记忆》、《洛丽塔》和《爱达或爱欲》的读后感,戏仿了《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作品的风格,但这世上怕是没有谁能跟纳博科夫组成《两生花》里的双面维罗妮卡了,他儿子都不能,作者也未能。
0 有用 nissyyan 2022-02-07 13:16:44
当粉丝文学素养极高时...
0 有用 一根鸡毛菜 2022-01-23 15:08:51
吊床和蜂蜜,80年后,他仍未忘记,他爱上阿达时那种最初的喜悦给他的青春带来的痛楚。凡的幸福仍然寄托在最初的那个夏天。伴随他的不是孤独的黑爪,而是持久存在的光华。
0 有用 我头像有只猫 2021-11-03 13:00:44
看不懂。
0 有用 volodya 2022-08-06 07:40:20
nabokovian
0 有用 dudub 2023-12-23 09:56:49 浙江
7
0 有用 松鼠在啃书 2023-08-18 09:31:13 福建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作者个人写给纳博科夫的 “情诗集”,语言优美炽热,同好还是值得一读。不过上架分类为“小说”我是不理解。
0 有用 语辕 2017-04-03 21:53:06
“我继续走着,大理石墓碑浪涛般朝我压来,我感到和它们如此亲近,却又如此绝对地无意义。和这风景融为一体可能是件美妙的事情,但这样做却是对脆弱自我的终结。”
0 有用 3Jane 2017-07-04 10:42:00
纳博科夫 捉蝴蝶的顽童
0 有用 韦🔥 2018-04-20 13:58:13
阅读感并不好,但是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纳博科夫:喜欢蝴蝶(因为「一只蝴蝶已然振翅」而含泪)并且生吃过蝴蝶(尝起来像杏仁,或者杏仁与新鲜乳酪混合的味道)、《阿达》的乱伦感觉比《洛丽塔》更惊爆眼球。
0 有用 湖2 2024-07-10 22:30:32 安徽
的确不是对纳博科夫风格的效仿,而是受纳博科夫狂喜的感染而诞生的一种风格。换言之,“纳博科夫注我”的书写是对纳博科夫的一种深入的表征,是对其原本特征的再风格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原本运用得当的对光的想象在本作中被肆意使用。但这没有什么关系,激发狂热本身就是纳博科夫文本的效果之一,一切对色彩与光的重复和呓语都是为了让A(阿扎姆)与V(弗拉基米尔)更为接近,而这在第十章虚构的采访中达到了顶峰:结论是,我自己。
0 有用 mimi 2019-09-29 17:13:23
作者也同样是流亡异国之人,多多少少有些共情。薄薄的一册书,从图书馆借过来,半个下午翻完了。有点像小女孩的梦呓,没什么太多见解,大多是对纳博科夫的引用和略显矫情的描写,有点后悔前两天先读了另一本纳博科夫的传记,相比之下这本书真的稍显弱势了。
0 有用 2025 2019-03-03 17:09:00
文字虚虚实实,令人摸不着头脑。华丽的词藻,难以掩盖空洞的内核。作品满是媚俗的痕迹。 “一只蝴蝶已然振翅。”对比纳博科夫的文字,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