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中原 短评

热门
  • 0 雲隱 2018-10-02 02:13:30

    不错,这种作者不胡诌的历史小说坠吼了。

  • 0 eien99 2018-04-01 16:48:38

    作者:名家、12装帧开本手感:好、3 画面图像清晰度:还行、3 印刷字体:一般、2 内容:还行、3 厚度:薄、3 价格:适中3 前面描述不错,后面内容一般,入门书籍

  • 0 院丸嗣 2021-10-21 21:55:53

    通俗读物,有不少地方的想象过于主观了,和史实有些出入,不过对于入门这段历史的话还行吧,其中孝文帝部分篇幅过半,让我大概对孝文帝时期的情况有了一个概括的印象了。 想了想,除了附录的五个表格外,正文当小说看过就算了。 现在我对北魏前期的历史和制度大概都了解了,中期的话重点是孝文帝时期的三长制、均田制等改革措施,后期是六镇和北齐北周的的兴起。对我来说重点是北魏前期尤其是道武帝立国时期的各种事件措施,中后期之后的历史顺推下去就好了。至于北魏前期的历史基本可以对阅读过的一些作品进行整合了,此外还需要再去清理一下十六国的历史,才能对北魏初期的形势有更清楚的了解。

  • 1 文孟先生 2022-12-06 23:21:34 湖北

    经典作品。

  • 0 丹奈 2022-08-31 07:57:03 上海

    冯太后之得位,常太后与有力焉,而常太后助冯太后,乃是酬冯左昭仪之恩也,一饮一夺,自有定数。然冯太后自幼长于宫中,对宫廷斗争权术莫不娴熟,所以才能长期执掌权柄,大冯皇后想仿效姑母先例,正如韦后安乐想效法武后一样可笑。孝文帝去世时年仅33岁,与亚历山大一样,两人都是主张文明融合的先驱者,,也都英年早逝,后继者都没能继续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王朝都在短短十几年后分裂,然文化融合的进程不可阻挡,汉化和希腊化都时代都带来后续文明的大发展。王肃身为高门子弟,报父仇时却与远古血亲复仇一样残忍,也难怪鲜卑同仁们侧目。

  • 0 姜乌归 2022-06-15 12:21:19

    看到了学者演义化写作的无力感(但未必是学者不适合演义,只是此学者不适合)

  • 0 小欢儿 2019-11-22 13:52:17

    没底子也觉得很多内容都出自作者的主观想象。

  • 0 2018-10-22 16:30:58

    速成必读

  • 0 一杯美式大杯热 2021-01-15 14:17:30

    主要讲了拓跋的一系列历史

  • 0 桂花酱与荷叶粥 2018-12-30 23:38:21

    史实线索清晰,脑补也不少。不过作为通俗版历史,还是不错的。三星半。

  • 0 ~阿徐 2020-05-05 08:05:44

    抱着学习北魏宫廷秘闻的心态入的,结果只有太武到孝文这一节,作者做学术出身也没啥叙述技巧,几乎等同于史料裁译(夹杂着大量颇有偏见的心理揣测),见事不见人。不过在尽职尽责地讲叙之中,对上层社会氛围的还原还挺到位

  • 0 局外人 2018-01-01 19:00:42

    文明太后孝文帝之汉化,有内心之臣拜,有外力之迫然和渐进,子贵母死太子建国等等皆为铺垫,一个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传承之有序及和平为启始,悠悠万事,于斯为大,考诸中西,文明野蛮于此一线之隔。去年大会之前,众多传言,某以为荒诞不经,五内未必不惴惴,只能等待。

  • 0 穿靴子的猫 2018-10-29 15:48:50

    2018#16 评书一样的写法,给历史人物加了不少戏,看得津津有味,不过越生动的描写越知道不能当真。北魏各种征战期间用人质或者战俘充实后宫,孝文帝将鲜卑族汉化的整个过程看起来更像是母系的胜利。子贵母死,这个规矩并不能真正免去后宫干政的可能,太血腥且无用。

  • 0 臭包子 2018-03-11 13:44:21

    太多脑补的内容了…

  • 1 笨黛 2017-11-29 22:01:54

    适合中学生

  • 0 薄暮秋风起 2020-10-30 20:17:43

    作为一种通俗版历史叙事,语言的断裂显而易见

  • 0 荒腔走板 2021-10-05 12:29:58

    虽然有演义成分,总体阅读感还不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