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MammothSteppe 2018-03-09 19:08:09

    如果不加以充分讨论,这些材料有必要搜罗起来出一本书吗?没有。

  • 10 油头虚翁 2019-09-08 15:26:54

    1939年顾颉刚抱病撰写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到今年已是整整80年。顾氏倡导“中华民族是一个”,是因为彼时一个完整的国家就要被带着巫术魔力的“民族”洋词搞得四分五裂,宵小之徒吹着“政治”的风、借着“民族自决”的名,“名正言顺”地离叛。80年后依然亟需倡导“中华民族是一个”,近三十年来出现的民族问题触目惊心,我们还是吊坠在“民族”的陷阱中自我感觉良好,马戎曾说「如果我们现在的民族理论、民族制度,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我们相关的民族政策不做重大的反思和调整,我们的民族关系明年比今年还坏,后年比明年还惨。」围绕80年前“中华民族是一个”这一议题的大讨论,根本不过时,彼时面临的危机直到现在依然严峻,马戎主编这本书籍的良苦用心需要我们阅读和体察。

  • 2 Suzume 2023-02-03 02:03:55 辽宁

    依托答辩。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都无所谓。反正改变不了答辩的本质

  • 2 Ammonoid 2022-03-26 22:55:15

    核心是前半部分顾颉刚、费孝通和翦伯赞的讨论。顾颉刚从时局考虑,主张一元的中华民族概念,几篇文章写得都略粗糙。费孝通的回应很耿直,但成了傅斯年排挤人类学的把柄。后半部分黄兴涛那篇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梳理挺不错的,但整个论文集史料价值大于学术价值。

  • 1 kepler 2023-05-04 22:07:10 广东

    看完顾颉刚的第二篇答复后就看不下去了……太啰嗦了,更多的是史料价值,看看顾、费的几篇讨论其实就够了。

  • 1 不见森林 2023-03-16 09:07:43 上海

    顾颉刚在文章中也说要慎用或郑重使用“民族”二字,但又认为不能讳疾忌医,应该深入探讨。他说:“有一种人小心过甚,以为国内各种各族的事情最好不谈,谈的结果适足以召分裂之祸。记得数年前就有人对我说:‘边地人民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历史时还好驾驭;一让他们知道,那就管不住了。’但我觉得,这是讳疾忌医的态度,我们不当采取。”[插图]因此《边疆周刊》不仅没有回避边疆、民族等问题,而且对于即使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文章,也予以登载。显然,顾氏是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来看待的,且表现了宽阔的学术胸襟。

  • 1 Cama 2022-01-06 09:34:42

    前半本能看到各位大佬的学术观点碰撞,让前半本的文章可读性颇很强,大家的观点很多,角度不一,每个观点都逻辑连完整,有说服力,更有充足的论证作证,读起来也颇觉畅快。 but,后半本急转直下,就是把民国的先生们的思想重新归纳总结梳理引用了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我也不是轻视这些学者归纳总结的辛苦努力,只是大家大作珠玉在前,后人无新论也无思想,连拾人牙慧都做不到,只能鹦鹉学舌罢了。

  • 2 五日 2018-04-17 02:08:57

    快一年没写过豆瓣,都忘记从哪进去写。这一年看的书不少,大概一天写一本也能写一阵。这算是本资料汇编也罢,论文集也好,总逃脱不了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当然从我的评分来看很容易就能明白我是否支持。如果德王真是个京剧唱得能和四大名旦比肩的名角的话,所谓的民族自决虽不至是个笑话,但也总在这一例子中具有点讽刺意义。

  • 1 ZIZICHAN 2020-03-10 20:25:01

    把有关文章收集起来,各大学者的评论集齐,合在一起看蛮锻炼思维,不同的观点辩证的看。这次时间紧迫,草草过一篇,脑子有点跟不上!

  • 1 稼轩门下走狗 2024-03-26 10:12:01 北京

    看本书的长篇导言,动辄诉诸情怀,一点理性分析能力都没有。你诉诸情怀,反对者何尝不可以诉诸情怀呢?这编者的分析能力太差了。

  • 1 待到秋来九月八 2017-09-28 20:11:58

    本书比重塑中华一书有料。但是后面的文章内容重复不少 ,可能与当时查重业不发达有关

  • 0 mochow 2021-11-21 20:47:51

    文章的集合,重现了1939年顾颉刚发起的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讨论,并把此后不同学者发表的有关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论文也收录进来,看完全书,能对这一概念的出现,引发的大讨论,思考,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历史和学术角度理解这一概念的流变。解了我对这一概念的部分疑惑。

  • 0 欧米茄奈斯 2022-01-13 22:58:10

    不知道可不可以总结为:民族是时代的,更是历史的。顾和费两位大家的自是经典,但是黄兴涛的文章也是很好并且很有必要的梳理。

  • 0 2022-11-15 20:33:58 日本

    重要。

  • 0 阿布拉克萨斯 2022-11-26 21:48:50 北京

    非常好看的一本文章汇编。短评里有人问,把这些论文都找出来编成一本书,又不加以讨论,有必要吗?1939年的一场隐而不显的大讨论,几乎把当时风头最盛的史学界、社会学界、教育学界群儒网罗其中:顾颉刚,吴文藻,白寿彝,费孝通,傅斯年,翦伯赞……绕不开的是Nation和state这对概念,当事人之一的费孝通从1939年学成回国崭露头角,到1989年饱经风霜苦苦思索,终于超越了“一”和“多”的争论,提出多元一体格局。但是问题远没有就此打住。“先生,要想把中国口号变成普通的信念,仅仅是靠着外力压迫底自然形成,是决不够的。这需要许多政治的工作和教育的工作。……《中华民族是一个》,应该是全中国底新史学运动底第一个标语。”

  • 0 Cincinnatus 2022-09-01 16:32:03 辽宁

    资料集,也是有一定意义。

  • 0 Elementary 2022-09-04 22:09:42 河北

    这个问题背后争论的显然不是数目字。

  • 0 whisper 2022-06-28 20:03:49

    材料集,都是应读的经典文献,还是要认真看下去的

  • 0 奥兹的铁皮人 2023-09-28 15:20:33 云南

    当年的讨论有情怀,有学理,有深度,很多看法今天看来仍然震耳发聩,值得反复阅读思考。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