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政治的笔记(11)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南烛

    1、当诸侯分其一县作为其子之侯国,此新侯国即不复隶属于王国,而在行政上别属于旁边一郡。侯国相亦如县令长,只对汉朝廷及其县所隶属之郡府负责,与列侯则无行政上之隶属关系。 2、侯国与县之不同是县之财政收入为朝廷所有,侯国之赋税则由侯国相征收后交付列侯,为列侯之收入。王国之一县成为侯国,此新侯国即脱离王国,成为汉朝廷统治郡县之一部分。 3、中官之数量甚多,其中光禄勋之部分属官及少府之大部分属官得入禁中...

    2022-10-13 12:58:48

  • Ella_Kw (读书终卷)

    自文帝开始,即进行削弱诸侯王之力量,也是文帝至武帝中期朝廷之最主要政策。包含两大措施。 第一,改革诸侯王国制度。 丞相天子置——高后时,为置二千石官。 七国之乱后,景帝①废除诸侯王国之若干官职 ②削减诸侯王国若干官职之员额 ③改变汉廷若干官员或诸侯王国若干官员之名称,降低王国官员之秩级,使其地位低于汉廷官员。 第二,削减诸侯王国之领土 文帝二年,分齐国为数国。其始封者齐悼惠王肥,高祖庶长子。肥子章,兴...

    2020-01-07 10:24:23

  • NADPH

    征伐将军与中朝将军之第一点不同,是征伐将军是有军事临时委任,事毕即罢;中朝将军则是皇帝为控制京师之武力,使亲信近臣掌京师戍卫兵而置,任期长,后期且有连续任命之制。

    2018-10-16 22:54:51

  • NADPH

    若以政治制度之角度分西汉为二期,分界点是在汉武帝崩。武帝崩前,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是皇帝之主要谋臣。武帝崩后,中朝官活跃,成为皇帝之主要谋臣,尤其是诸将军,有时且代为执行皇帝之权力。

    2018-10-16 22:53:08

  • NADPH

    当然,在皇帝专制制度下,皇帝可以完全不理会臣下之意见,而坚持己意独断,然后严令执行,甚至惩罚反对其政策之大臣。唯此难免有专制之名,暴君之讥。此所以专断之主而又不欲蒙其名者,乃遣其亲近臣与大臣论议,为皇帝之旨意辩护,引导大臣公开放弃其意见,转而支持皇帝之旨意。西汉诸帝,武帝于此最优而为之。

    2018-10-16 22:42:26

  • NADPH

    昭帝崩后,昌邑王贺继承,即皇帝位后二十七日,见废,然后宣帝即位。张敞之奏章文字甚长,描述昌邑王贺之样貌、健康、起居及其行事。按宣帝赐山阳太守张敞之玺书内容只言“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没有要求详报昌邑王贺之近况。张敞之奏章则全是关于昌邑王贺。必是使者谕意,口头传达宣帝之旨意,要张敞详报昌邑王贺之情况。盖宣帝对此废天子仍心存顾忌,欲掌握其近况。然又不好于公文明言,乃用使者谕意。

    2018-10-16 22:39:00

  • NADPH

    成帝尊重其舅王凤,委以大权。王凤为树立权势,必然清除典枢机之中书令石显及其党与。且为防止宦官再起,乃废除中书之官职。李源澄《秦汉史》曰: 王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以元舅之尊倾石显,故成帝建始四年卒罢中书宦官,置尚书五人,中书遂不复见于汉世。 萧望之于元帝时建议,罢除宦官典内廷枢机,成帝时王凤完成其事。此二人领尚书事之时间不同,然其皆不满宦官典内廷枢机。盖领尚书事与中书令俱在内廷辅助皇帝,处理...

    2018-10-16 22:30:57

  • NADPH

    其二,昌邑王贺废后,霍光立宣帝。宣帝是武帝卫太子之孙,以卫太子巫蛊之祸,自幼沦为庶人,因昌邑王贺见废,乃得机登基为至尊。尽管宣帝极为憎恨霍光滥权,却不为昌邑王申冤,盖此有损其登基之合法性。因此原因,地节四年(前66)霍氏家族以反诛后,昌邑王事件之真相仍不得揭露,尽管此时事件之大部分证人仍然在世。宣帝以后之西汉诸帝皆宣帝之后裔,宣帝不言其事,其后裔亦不多事。

    2018-10-14 13:08:58

  • NADPH

    然而,霍光与群臣上奏皇太后,请求征立昌邑王贺之奏章,不见于《汉书》。在《宣帝纪》中,仅简单谓“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8/238)。《霍光传》则仅谓“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迎昌邑王贺”(68/2937)。皇太后下诏征昌邑王贺之前,必须收到霍光与群臣请求征立昌邑王贺为皇帝之奏章。史书不见此奏章,可以推想是霍光与其同党窜改或销毁此奏章。 注:史书不见群臣请求征立昌邑王贺为皇帝之奏章,...

    2018-10-14 12:38:53

  • NADPH

    上引文述谋废昌邑王贺及软禁王之过程,有不尽不实之处,其最不合理者,莫过于霍光先与满朝文武大会未央宫,议论废帝事,然后乃与百官同赴长乐宫朝见皇太后,请废帝。皇太后因自长乐宫驾临未央宫,下诏昌邑旧臣不得入禁门。然后,乃述昌邑王贺朝太后还,归温室殿,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乃囚王于殿内。 先言大会群臣,议废皇帝。参与会议者为“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列侯当指在京之列侯,人数...

    2018-10-14 12:25:06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制度与政治

>制度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