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回到人性,走向爱
序二 妈妈的天空
第一章 改变,从理解本能开始
童年的伤痕,都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疗愈这些伤痕,理性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依靠感性的力量,依靠感性的本能力量。
01 忽视的故事 释放你的情绪 ... 002
童年的伤痕,都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疗愈这些伤痕,只能依靠感性的力量。
02 满足的故事 在哭泣中清理 ... 012
消极情绪,是生命的下水道,负责排空生命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伤害。
03 吵架的故事 沟通从争吵开始 ... 021
吵架,是情绪发泄的一种常见方式,不鼓励,但也不要过于自责,多多接纳就好了。
04 游戏的故事 游戏的魅力 ... 034
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执着,都非常根深蒂固。这两个执着,互不退让,才是人生悲剧之因。
05 攀比的故事 本能才是对的 ... 048
该快乐快乐,该悲伤悲伤,该自信自信,该自卑自卑,该开朗开朗……
06 太乖的故事 打压的代价 ... 057
吵架,是情绪发泄的一种常见方式,不鼓励,但也不要过于自责,多多接纳就好了。
07 压抑的故事 唤醒丢失的情感 ... 068
控制情绪,压抑情绪的后果是情感也被控制和压抑了。
08 附条件爱的故事 改变从看见开始
... 080
爱自己的消极情绪,只是相见,只是陪伴,没有任何目的!
第二章 学会自己怜爱自己
当我们直面自己的孤独,停止向外索爱。就在这个当下,轻轻地一转身,看见久违的自己,蹲下来,安静地,甜蜜地,抱住他,抱住伤痕累累的自己。某个刹那,我们会恍然大悟:我们是圆满的,我们是完美的。
01 你不如别人的故事 接纳自己的自卑... 092
人生的不幸,可以说,几乎都是缘起于对草根的自己的不接纳、拒绝和打压。
02 落单的故事 人生本就是孤独的旅程... 105
真正的成长,是对外彻底地悲观和绝望,只是自己爱自己,自己懂自己,自己给予自己。
03 被挑剔的故事 做自己的妈妈 ... 118
小我越满足,大我越显现。小我越不满足,大我越不显现。
04 吃的故事 满足自己的欲望 ... 129
其实,人真正的欲望只有一个——得到爱。
05 讨好的故事 金钱是最好的工具... 138
我们生活在这个迷失的时代,我们的责任就是走出一条路,一条符合人性的路。
06 左撇子的故事 爱上自己的独一无二... 145
独一无二的苦难,属于独一无二的我们,铸就独一无二的我们。
07 不爱说话的故事 拥抱草根的自己 ... 157
和自己沟通最好的入手处,就是消极情绪,就是这个负面本能。
08 怕输的故事 只因我不够爱自己 ... 167
深深地看见、允许、理解和相信后,变化自然就会到来的。
第三章 恨过去了,爱才会回来
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性,拥有积极的阳面的力量,那是生命的积极情感。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性,拥有消极的阴面的力量,那是生命的消极情绪。每一面,都是生命圆满性的最好展现,一个圆满的完整的生命,需要它们共同存在,相互灵活转化。
01 我不够好的故事 叛逆的小孩,请让我带你回家 ... 184
在孩子的心中,成功诞生了两个同样强大的信念,互相对抗,毫不相让。
02 不被重视的故事 等爱的小姑娘 ... 196
真正好的教育,只是需要你:不要去伤害你的孩子,好好保有他的潜意识本来的纯真和浑然一体。
03 温柔控制的故事 妈妈,我想对您说 ... 205
我们很多的爱,其实是恐惧的化身,是化了妆的控制。
04 父母离异的故事 故乡•父亲•情感 ... 215
没有情感,没有家,纵使拥有一切,也不过是行尸走肉。
05 父亲伤痕的故事 爸爸,原来我是爱你的 ... 224
当你拥有分别心,能量就会凝固下来。
06 感恩的故事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236
恨过去了,爱就来了。
07 觉迟的故事 爱就是目光投注 ... 248
古圣曰: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08 接纳的故事 您是我的孩子 ... 252
心中并没有什么“委屈”,并没有什么“忍”和“吞”。只是全然接纳,只是无分别地爱他们。
后记 我的十年路 ... 257
· · · · · · (
收起)
0 有用 old love 2020-06-19 07:21:26
面对情绪,最可贵的是无分别心。
0 有用 刘素 2017-03-21 21:43:26
还可以。成年人直面与父母(主要是母亲)问题的成长笔记。不同的人写的,附心理学专家的点评。其中的方法大家都可以用。提供婚恋培训情感咨询。微信:hunlianpeixun
0 有用 FOAM 2017-01-08 15:34:25
非常好的书,如果你希望找一本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学书籍,这一本足矣!
0 有用 Ednahelenamica 2019-12-30 00:06:08
1 书中核心的概念“无分别的爱”来自佛教,作者也说是从南怀瑾的书中得到了顿悟,并时不时在案例评点里提到佛经。 2 核心概念是:对人对己无分别的爱、接纳并肯定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好的)、在负面情绪中了解深层的自己并接纳、拥抱、陪伴、与自己和解。 3 无论书中各案例所经历何种痛苦、以及同样的原因导致的不同表征,关键原因是缺乏爱、并缺乏沟通(中国家庭常见问题)。爱是无条件的接纳、是价值感和安全感的来源。人... 1 书中核心的概念“无分别的爱”来自佛教,作者也说是从南怀瑾的书中得到了顿悟,并时不时在案例评点里提到佛经。 2 核心概念是:对人对己无分别的爱、接纳并肯定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好的)、在负面情绪中了解深层的自己并接纳、拥抱、陪伴、与自己和解。 3 无论书中各案例所经历何种痛苦、以及同样的原因导致的不同表征,关键原因是缺乏爱、并缺乏沟通(中国家庭常见问题)。爱是无条件的接纳、是价值感和安全感的来源。人最大的渴求就是爱。如何爱自己、爱家人是一生的功课。 4 各案例都是由当事人自己写的吧,有真情实感,缺点就是文笔水平不均,行文啰嗦,其实有几个代表性的案例就够了。个别点评一针见血,但是多数点评感觉说得很玄乎、抓不住核心。鉴于案例涵盖中国人常见的家庭问题,无分别的爱是个亮点,所以多给一星。 (展开)
0 有用 吉祥Stephanie 2019-02-20 17:38:35
断断续续地读完《妈妈,我是你想要的孩子吗?》,以为是亲子类,其实更像是妈妈自我的心灵疗愈,读的很慢,很多案例好像都有我的影子,于是跟着去追溯童年的感受和记忆,但过了几天记忆就变淡了,可能是潜意识想要忘掉的痛苦、让自己好过一点。准备花时间再戳戳这些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