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玛丽·雪莱逝世167周年纪念。#科幻史200周年#这一概念无可争议,但雪莱妹子这部天才之作,对近代恐怖小说的文类影响要远胜科幻。它是象征黑色浪漫主义哥特文学的巅峰和余晖,也是最近在研究的怪诞与阿拉贝斯克风格的典型。嵌套叙事结构与多种文体的运用,“自愿悬置怀疑”的浸入真实感与不可靠叙事,这些手法直到《螺丝在拧紧》这样的现代恐怖小说依然没有过时。对这部作品沿袭的文学传统的讨论已形成一门显学。从盗火者与堕落天使的神话隐喻,失乐园与创世的戏仿与镜像,到古老传说中的谋杀、复仇、悬疑和超自然恐怖。那么为什么这部作品以科幻开山之作传世呢?很简单,假如没有人造人、北极航线这样具有近代科学时代背景的概念和元素,我认为这部作品会随着哥特小说一起衰亡,如何避免科幻重复哥特的命运,这是所有科幻作家和学者值得深思的。
原来“弗兰肯斯坦”不是怪人的名字,也不是怪人的代词...不看过这书还真是不知道,这个误会有点大了。作者有意透过怪人看人性,但什么才是人性?好人坏人又如何区分?人真是充满矛盾。几乎所有角色都染上了悲剧色彩,让人悲哀。科技是好的,善于合理利用科技能让人类社会更加进步。
别人的19岁
半篇是游记,bug也略多,文物价值。
时间过去两百多年,今天的读者似乎只读故事简介就可以了,尤其是抱着“科幻小说”的期待的话。关键部分的造人情节完全没提,后人说怎么做出来的都是脑补。主人公的行为逻辑不符合常理,除非按“疯狂”来理解。太多的情绪描写,太多的景色描写,这还是信件呢,谁会在信里写这么多哦。
科学怪人,一个至死都没有名字的人造人,书里的人叫他怪物、怪兽,后世的人有些会称呼他为“弗兰肯斯坦”,这是他的创造者的姓,“子随父姓”,然而讽刺的是,他终其一生没有享受过温情或关爱,他对科学家弗兰肯斯坦说:我原应是你的亚当,如今却更像是堕落天使。
科学怪人绝对是最重要的小说角色设定之一,但这部作品无论从小说还是故事角度都没能把设定的巨大冲击力发挥出来,怪人声称整个人类都对他犯了罪,但情节上怪人经历的更多是误解,极大弱化了罪的深度,而弗兰肯斯坦的情感更多是丧亲之痛与复仇的怒火,缺乏对自己创造怪人行为的反思,一个过于邪恶,一个过于愚蠢,削弱了悲剧的必然性。情节上最让人不解的地方是,我完全知道自己设计的怪人是什么样子,也完全清楚自己想达到什么科学目的,那为何从发现怪人获得生命的一瞬间我就如此害怕和厌恶?既然如此,我为何不把他设计的更好一些?
搭配《凯列班与女巫》阅读。玛丽雪莱应该是最早通过文学作品讽刺现代化和机械哲学、理性主义的作家吧,可以想象在当时的轰动性,不得不说这确实女性才能做到的,因为机械哲学迫害最深的就是女性、无产阶级女性。玛丽雪莱的母亲是女权主义者,虽然在她出生后就过世了,不知道是否对她有所影响。除了对科学主义盲目性的讽刺,the creature在这里也意喻女性与美洲非洲的奴隶,因此弗兰肯斯坦影视作品被称为最早的酷儿电影,在后现代的语境里是重要课题。这又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奠定了科幻作品对身体改造焦虑的母题。这本书中的隐喻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作为小说已经写得无与伦比,却更是一个寓言故事。
心理描写丝丝入扣,科学怪人已然成为一个符号。科幻小说世界由一个女人开创很合理,正如世间万物都由母亲创造那样合理自然。
一直以为弗兰肯斯坦是科学怪物的代名词,代表人类无法控制的创造物,能自我思考、自我成长、并具有毁灭性力量的魔鬼。然并非如此。这本书无关恐怖,说科幻也略勉强,甚至在情节上漏洞也百出。但在哥特和科幻的外皮下,它探讨人性的本质,同情温和的弱者,诉斥社会的偏见。并且它纠正了我多年来的误解:弗兰肯斯坦并不是怪物的称号,而是创造者的名字…但创造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又何尝不是怪物?并不一定面目可憎杀人如麻的人才是怪物,那些道貌岸然、冷漠自私的伪善之人才是真正的怪物弗兰肯斯坦。 巧合的是,本来准备读完人类简史就读弗兰肯斯坦,之后再看化身博士。结果人类简史的最后章正巧指路弗兰肯斯坦,而弗兰肯斯坦最后的译者记指路化身博士。可真行啊~
"I ought to be the Adam, but I am rather the fallen angel."这么复杂立体的怪物形象,如果用现代的语言转写一下他和他的creator的故事还不得把人萌死(
人类的软弱、误解、不负责任与自然的恒久美好形成鲜明对比。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创造和知识的追求,往往抵不过人心的怀疑、阻碍、绝望的力量。仇恨比爱更强大,是弗兰肯斯坦的诅咒和悲哀。
太好看了!阅读的过程中,我既为弗兰肯斯坦悲惨的遭遇感到悲痛,也为他离奇的经历感到奇妙,但最让我感触的还是科学怪人。他被人类以“不负责任”的方式赋予了意识却不被人视为人,从他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一开始具备对真善美的渴求,但却屡屡遭到他喜爱的人的伤害。小说最好的部分在于最后弗兰肯斯坦死了,科学怪人并没有得意,他反而痛哭流涕,留下了值得后人深思的话语,最后奔赴火堆:既然你创造了我,为什么又不准备爱我!人类!如果要创造生命(或者类生命),就一定要想清楚其中的伦理,否则造物主必遭反噬!
始乱终弃,必有灾殃。读到造人之前都没想到男主居然是个追风筝的婊——就是跟《追风筝的人》男主同款给至亲好友带来天大痛苦灾祸既不补偿也不自杀却满世界嚷嚷自己无比悔恨可怜。怪物真是投错胎了,父母皆祸害小组英国区总代。
子不教,父之过。 造物主的责任,弗兰肯斯坦你要反省啊!
通篇播撒着人性的光辉。
虽然作品常被归于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崛起的恐惧,但实际上怪物的内心,它所受的伤害、扭曲、复仇映射的人性的一面更为可怖,它和弗兰肯斯坦本身就是悲剧的化身。
“你是我的创造者,可你也厌弃我,我从你的同类那里还能希望什么呢?”最可怕的是知道how却不知道why的人。(这个版本的装帧比较吸引我,到手之后揭开封面发现下面的硬质封面更好看!)
实际上讨论的范围很广,甚至可以变成妇产科必读书和避孕套广告。语言也很美。
科幻小说的祖师奶奶之作,反思人性的力度却很大呢……
> 弗兰肯斯坦
126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18-02-01 22:42:25
玛丽·雪莱逝世167周年纪念。#科幻史200周年#这一概念无可争议,但雪莱妹子这部天才之作,对近代恐怖小说的文类影响要远胜科幻。它是象征黑色浪漫主义哥特文学的巅峰和余晖,也是最近在研究的怪诞与阿拉贝斯克风格的典型。嵌套叙事结构与多种文体的运用,“自愿悬置怀疑”的浸入真实感与不可靠叙事,这些手法直到《螺丝在拧紧》这样的现代恐怖小说依然没有过时。对这部作品沿袭的文学传统的讨论已形成一门显学。从盗火者与堕落天使的神话隐喻,失乐园与创世的戏仿与镜像,到古老传说中的谋杀、复仇、悬疑和超自然恐怖。那么为什么这部作品以科幻开山之作传世呢?很简单,假如没有人造人、北极航线这样具有近代科学时代背景的概念和元素,我认为这部作品会随着哥特小说一起衰亡,如何避免科幻重复哥特的命运,这是所有科幻作家和学者值得深思的。
81 有用 丹丹丹妮丝 2017-06-22 10:45:40
原来“弗兰肯斯坦”不是怪人的名字,也不是怪人的代词...不看过这书还真是不知道,这个误会有点大了。作者有意透过怪人看人性,但什么才是人性?好人坏人又如何区分?人真是充满矛盾。几乎所有角色都染上了悲剧色彩,让人悲哀。科技是好的,善于合理利用科技能让人类社会更加进步。
40 有用 reloadream 2018-05-15 11:01:32
别人的19岁
51 有用 王福 2018-03-21 01:45:52
半篇是游记,bug也略多,文物价值。
32 有用 风影慕遥 2018-07-17 20:19:20
时间过去两百多年,今天的读者似乎只读故事简介就可以了,尤其是抱着“科幻小说”的期待的话。关键部分的造人情节完全没提,后人说怎么做出来的都是脑补。主人公的行为逻辑不符合常理,除非按“疯狂”来理解。太多的情绪描写,太多的景色描写,这还是信件呢,谁会在信里写这么多哦。
30 有用 机•卡西尼 2018-11-21 04:15:42
科学怪人,一个至死都没有名字的人造人,书里的人叫他怪物、怪兽,后世的人有些会称呼他为“弗兰肯斯坦”,这是他的创造者的姓,“子随父姓”,然而讽刺的是,他终其一生没有享受过温情或关爱,他对科学家弗兰肯斯坦说:我原应是你的亚当,如今却更像是堕落天使。
16 有用 违天择 2019-05-26 21:40:42
科学怪人绝对是最重要的小说角色设定之一,但这部作品无论从小说还是故事角度都没能把设定的巨大冲击力发挥出来,怪人声称整个人类都对他犯了罪,但情节上怪人经历的更多是误解,极大弱化了罪的深度,而弗兰肯斯坦的情感更多是丧亲之痛与复仇的怒火,缺乏对自己创造怪人行为的反思,一个过于邪恶,一个过于愚蠢,削弱了悲剧的必然性。情节上最让人不解的地方是,我完全知道自己设计的怪人是什么样子,也完全清楚自己想达到什么科学目的,那为何从发现怪人获得生命的一瞬间我就如此害怕和厌恶?既然如此,我为何不把他设计的更好一些?
7 有用 u 2023-10-15 16:33:40 北京
搭配《凯列班与女巫》阅读。玛丽雪莱应该是最早通过文学作品讽刺现代化和机械哲学、理性主义的作家吧,可以想象在当时的轰动性,不得不说这确实女性才能做到的,因为机械哲学迫害最深的就是女性、无产阶级女性。玛丽雪莱的母亲是女权主义者,虽然在她出生后就过世了,不知道是否对她有所影响。除了对科学主义盲目性的讽刺,the creature在这里也意喻女性与美洲非洲的奴隶,因此弗兰肯斯坦影视作品被称为最早的酷儿电影,在后现代的语境里是重要课题。这又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奠定了科幻作品对身体改造焦虑的母题。这本书中的隐喻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作为小说已经写得无与伦比,却更是一个寓言故事。
7 有用 momo 2023-07-30 17:39:46 广东
心理描写丝丝入扣,科学怪人已然成为一个符号。科幻小说世界由一个女人开创很合理,正如世间万物都由母亲创造那样合理自然。
18 有用 泪内白白白 2019-01-27 14:45:52
一直以为弗兰肯斯坦是科学怪物的代名词,代表人类无法控制的创造物,能自我思考、自我成长、并具有毁灭性力量的魔鬼。然并非如此。这本书无关恐怖,说科幻也略勉强,甚至在情节上漏洞也百出。但在哥特和科幻的外皮下,它探讨人性的本质,同情温和的弱者,诉斥社会的偏见。并且它纠正了我多年来的误解:弗兰肯斯坦并不是怪物的称号,而是创造者的名字…但创造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又何尝不是怪物?并不一定面目可憎杀人如麻的人才是怪物,那些道貌岸然、冷漠自私的伪善之人才是真正的怪物弗兰肯斯坦。 巧合的是,本来准备读完人类简史就读弗兰肯斯坦,之后再看化身博士。结果人类简史的最后章正巧指路弗兰肯斯坦,而弗兰肯斯坦最后的译者记指路化身博士。可真行啊~
10 有用 羽千落 2017-05-25 03:37:41
"I ought to be the Adam, but I am rather the fallen angel."这么复杂立体的怪物形象,如果用现代的语言转写一下他和他的creator的故事还不得把人萌死(
7 有用 书鬼 2018-05-20 15:47:12
人类的软弱、误解、不负责任与自然的恒久美好形成鲜明对比。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创造和知识的追求,往往抵不过人心的怀疑、阻碍、绝望的力量。仇恨比爱更强大,是弗兰肯斯坦的诅咒和悲哀。
9 有用 藤冢虫 2018-08-20 21:38:34
太好看了!阅读的过程中,我既为弗兰肯斯坦悲惨的遭遇感到悲痛,也为他离奇的经历感到奇妙,但最让我感触的还是科学怪人。他被人类以“不负责任”的方式赋予了意识却不被人视为人,从他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一开始具备对真善美的渴求,但却屡屡遭到他喜爱的人的伤害。小说最好的部分在于最后弗兰肯斯坦死了,科学怪人并没有得意,他反而痛哭流涕,留下了值得后人深思的话语,最后奔赴火堆:既然你创造了我,为什么又不准备爱我!人类!如果要创造生命(或者类生命),就一定要想清楚其中的伦理,否则造物主必遭反噬!
10 有用 沁冰 2019-10-27 03:03:38
始乱终弃,必有灾殃。读到造人之前都没想到男主居然是个追风筝的婊——就是跟《追风筝的人》男主同款给至亲好友带来天大痛苦灾祸既不补偿也不自杀却满世界嚷嚷自己无比悔恨可怜。怪物真是投错胎了,父母皆祸害小组英国区总代。
8 有用 海边的卡夫卡 2017-12-30 15:29:06
子不教,父之过。 造物主的责任,弗兰肯斯坦你要反省啊!
3 有用 风颂 2019-02-13 12:38:11
通篇播撒着人性的光辉。
4 有用 撞玻璃的鸟 2019-02-23 01:00:14
虽然作品常被归于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崛起的恐惧,但实际上怪物的内心,它所受的伤害、扭曲、复仇映射的人性的一面更为可怖,它和弗兰肯斯坦本身就是悲剧的化身。
5 有用 乔京 2017-03-10 10:46:45
“你是我的创造者,可你也厌弃我,我从你的同类那里还能希望什么呢?”最可怕的是知道how却不知道why的人。(这个版本的装帧比较吸引我,到手之后揭开封面发现下面的硬质封面更好看!)
11 有用 帕特里萨 2020-01-14 19:36:14
实际上讨论的范围很广,甚至可以变成妇产科必读书和避孕套广告。语言也很美。
6 有用 译林出版社 2017-05-03 11:50:20
科幻小说的祖师奶奶之作,反思人性的力度却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