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主要描述从十五世纪初尚氏建立琉球王国到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单方面废琉球国并改其为琉球藩的近五百年中,琉球在东亚的历史地位以及与中国钓鱼岛相关的问题。曾经是一个独立王国的琉球现今已成为日本国的一个行政区域,但从历史上看,这种变化本身就是十九世纪后半日本明治政府推行脱亚入欧、强权外交、弱肉强食的结果,可以说也是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和侵占亚洲各国的一个起点。现在日本政府强调的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之说,其根据就是指钓鱼岛原属于历史上曾是琉球王国的冲绳县。然而,现存的各种关于琉球王国历史的文献证明,历史上琉球王国的属地从来不曾包括钓鱼岛、黄尾屿及赤尾屿。
何慈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学、日本历史文化。主要著作有:《日本文化的点与线》《明清时期日本与琉球关系史》等。
由日本、琉球往來文書,論兩方關係由平行至尊卑的遞嬗。最末章用了陳侃、蔡大鼎、程順則,以為當世釣魚島(或尖閣諸島)歸屬之例證,實是全書敗筆。有色眼鏡下的材料鋪排是最無趣的事,只能予以同情之理解。
获益匪浅。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国论”的说法,更注重琉球的独立性,不过过于关注文书格式,而忽视实际琉球受到萨摩的控制与操纵及“上江户”等“异国”色彩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讨论钓鱼岛归属一类拉低研究水准,研究者关注事实即可,一旦涉及当代政治马上失了分寸。 (展开)
本书着力点为通过日琉之间来往书信格式用词判断双方关系,最后一节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则纯属应景而为。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国论”的说法,更注重琉球的独立性,不过过于关注文书格式,而忽视实际琉球受到萨摩的控制与操纵及“上江户”等“异国”色彩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讨论钓鱼岛归属一类拉低研究水准,研究者关注事实即可,一旦涉及当代政治马上失了分寸。 @2019-12-09 17:26:35 (展开)
好书是好书,但是有些立场我还是不喜。但是论证确实很到位。 家康与猴子的策略不同,对加入大明册封体制的努力,则清时有着学界广为流传的“小中华”意识。这一点在琉球方面,体现无疑。 琉球地理位置对于古老的中华帝国远逊于日本帝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明治初年就似是有琉球→台湾→福建这种路线规划。 在我最想看明治时代的处理策略,写的确实过于简略,但结合明治五年的政治行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从条约体系本... 好书是好书,但是有些立场我还是不喜。但是论证确实很到位。 家康与猴子的策略不同,对加入大明册封体制的努力,则清时有着学界广为流传的“小中华”意识。这一点在琉球方面,体现无疑。 琉球地理位置对于古老的中华帝国远逊于日本帝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明治初年就似是有琉球→台湾→福建这种路线规划。 在我最想看明治时代的处理策略,写的确实过于简略,但结合明治五年的政治行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从条约体系本身出发,在模糊不清的边界处,没有“赢家”,有些结论,我便不是那么喜欢了。 至于新井白石那套理论,受益匪浅。 (展开)
真的是好书
> 更多短评 8 条
> 更多书评 3篇
> 1人在读
> 19人读过
> 281人想读
订阅关于明清时期日本与琉球关系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約德 2018-02-03 16:15:26
由日本、琉球往來文書,論兩方關係由平行至尊卑的遞嬗。最末章用了陳侃、蔡大鼎、程順則,以為當世釣魚島(或尖閣諸島)歸屬之例證,實是全書敗筆。有色眼鏡下的材料鋪排是最無趣的事,只能予以同情之理解。
2 有用 小绵羊花花 2019-04-30 14:22:03
获益匪浅。
2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19-12-09 17:26:35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国论”的说法,更注重琉球的独立性,不过过于关注文书格式,而忽视实际琉球受到萨摩的控制与操纵及“上江户”等“异国”色彩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讨论钓鱼岛归属一类拉低研究水准,研究者关注事实即可,一旦涉及当代政治马上失了分寸。 (展开)
0 有用 挑食小猪猪🐷 2021-11-29 18:45:14
本书着力点为通过日琉之间来往书信格式用词判断双方关系,最后一节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则纯属应景而为。
0 有用 隼[已注销] 2020-03-30 22:19:55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国论”的说法,更注重琉球的独立性,不过过于关注文书格式,而忽视实际琉球受到萨摩的控制与操纵及“上江户”等“异国”色彩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讨论钓鱼岛归属一类拉低研究水准,研究者关注事实即可,一旦涉及当代政治马上失了分寸。 @2019-12-09 17:26:35 (展开)
0 有用 挑食小猪猪🐷 2021-11-29 18:45:14
本书着力点为通过日琉之间来往书信格式用词判断双方关系,最后一节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则纯属应景而为。
0 有用 嘞馬德钱没勒 2020-04-26 09:32:47
好书是好书,但是有些立场我还是不喜。但是论证确实很到位。 家康与猴子的策略不同,对加入大明册封体制的努力,则清时有着学界广为流传的“小中华”意识。这一点在琉球方面,体现无疑。 琉球地理位置对于古老的中华帝国远逊于日本帝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明治初年就似是有琉球→台湾→福建这种路线规划。 在我最想看明治时代的处理策略,写的确实过于简略,但结合明治五年的政治行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从条约体系本... 好书是好书,但是有些立场我还是不喜。但是论证确实很到位。 家康与猴子的策略不同,对加入大明册封体制的努力,则清时有着学界广为流传的“小中华”意识。这一点在琉球方面,体现无疑。 琉球地理位置对于古老的中华帝国远逊于日本帝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明治初年就似是有琉球→台湾→福建这种路线规划。 在我最想看明治时代的处理策略,写的确实过于简略,但结合明治五年的政治行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从条约体系本身出发,在模糊不清的边界处,没有“赢家”,有些结论,我便不是那么喜欢了。 至于新井白石那套理论,受益匪浅。 (展开)
0 有用 隼[已注销] 2020-03-30 22:19:55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国论”的说法,更注重琉球的独立性,不过过于关注文书格式,而忽视实际琉球受到萨摩的控制与操纵及“上江户”等“异国”色彩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讨论钓鱼岛归属一类拉低研究水准,研究者关注事实即可,一旦涉及当代政治马上失了分寸。 @2019-12-09 17:26:35 (展开)
0 有用 AKA小皮孩 2020-03-18 19:15:53
真的是好书
2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19-12-09 17:26:35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 本书通过对琉球王国和日本往来书信格式的变化来解读双方关系,深度绝对够了,毕竟涉及到近世文书方面国内研究者能够充分解读利用者尚属少数,特别是琉球方面的研究多数不过是汉文史籍的拼凑,骗研究经费而已,无甚价值。作者梳理了自十五世纪至明治吞并琉球日琉关系,认为江户时代日本对琉球的认识经历了中国册封体制国—南倭—南藩的变化,这成为了日后琉球处分的法理依据,作者对前人的研究利用非常充分,主要批判了“幕藩体制异国论”的说法,更注重琉球的独立性,不过过于关注文书格式,而忽视实际琉球受到萨摩的控制与操纵及“上江户”等“异国”色彩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讨论钓鱼岛归属一类拉低研究水准,研究者关注事实即可,一旦涉及当代政治马上失了分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