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王欣夫先生于治学之外,校雠、搜藏、刊刻无一不工,故学问之淹博,不让武陵、沅江。文献学入门必读此书。
老一辈学者的修养真是地涵海负,王先生被低估了
我总感觉没有说的那么好……
王先生做学问细致精准
书中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大多是文献学中的经典案例。《文献学概要》与此书风格相似。但此书因属讲义,故失于系统化,然终是一部很好的入门书。此版本繁体横排,偶有误字,引文亦有失于校核处,且于校字不加引号,读者需自辨识之。
上手还算是比较轻松的,挺有条理,适合入门
最喜欢校雠学小史这部分
一个字一个字读,读了二十天。
此书内容丰富,文献学之下,兼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另外加了版本考和校雠举例,兼具《书目》和《敏求记》之功用,论述精简,重点突出,是非常完备的文献学著作。对于刘氏父子,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论述和评价,对于成绩之肯定,是在学术著作中较为全面和精到的!另外,此书目录,是近年来学术著作中较为完整、充实的,可为学术著作之范本。但后面的部分,没有前面的精简震撼,偏重校雠,但也足够详实,论证很深,足见其功底之深厚和态度之严谨!还有很多优点,诚荐大家去发现!
版本目录校勘三大版块,段顾之争引李慈铭之说申顾
水平自然高于杜氏概要等书,其称目录的目为大标题下的一系列小标题,而其书亦借助这种小目,表现出了优于数字编号的地方。可惜的是,那一辈人都喜讲两句马列毛思以为准绳,但最终王先生仍难逃磨难。
举了很多很棒的例子,以及引用很多原典。基本的框架就是在目录、版本和校雠这三大块下依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小标题都做得很好,老一辈先生真是让人感动。
清晰易懂,条理分明,入门读物。之前忘记标了。
如获至宝
这个版本说是较上古本更全,但比较目次后才知道是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献的重视和利用”一节。是书写作较早,只谈目录、版本、校雠三方面,故细节丰富,思力超凡,适合读完各种概论型教材后用此书作进一步理解。
中文选2.1
王欣夫(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號補安,後以字行。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整理和编著有《文献学讲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藏书纪事诗补正》等。《文献学讲义》一书,是王先生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课时所用的讲稿,全书对目录、版本、校雠三个方面的源流演变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与张舜徽先生《中国文献学》对比来看,前者是专而精,后者则是博而通。此书虽源出课堂讲稿,然凝聚了先生数十年对文献学研究的心血,是先生研究心得与成绩的体现。此书对反映我国文献从古至今流传发展、整理研究的概况作出了重要贡献。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要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从事文献学研究的不二法门。文献学讲究兼通,对音韵、训诂、文字之学等也需兼通,诚如是也。
版本校勘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必读书目。好厉害,好沉闷。非常informative,很多常识补上了。
老先生的书因为经手了很多古籍,所以写得非常有实感,娓娓道来。目录版本均写得较有体系和理论性,校雠则有些流水之感,或许这就是老先生自己觉得需要复订的地方吧。此外,文献学中的辩伪辑佚等当面也未涉及,有些遗憾。总的来说,很适合闲来无事多翻多看,还是有味的。
> 文献学讲义
3 有用 小红豆君 2020-02-05 23:34:49
王欣夫先生于治学之外,校雠、搜藏、刊刻无一不工,故学问之淹博,不让武陵、沅江。文献学入门必读此书。
3 有用 摸鱼居士 2017-05-04 21:47:34
老一辈学者的修养真是地涵海负,王先生被低估了
0 有用 籀门 2021-04-04 12:32:08
我总感觉没有说的那么好……
0 有用 桃桃粥粥 2022-03-28 21:55:33
王先生做学问细致精准
2 有用 二安鄉人 2021-12-09 22:07:24
书中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大多是文献学中的经典案例。《文献学概要》与此书风格相似。但此书因属讲义,故失于系统化,然终是一部很好的入门书。此版本繁体横排,偶有误字,引文亦有失于校核处,且于校字不加引号,读者需自辨识之。
0 有用 小蝉 2022-06-03 18:17:30
上手还算是比较轻松的,挺有条理,适合入门
0 有用 一葦 2023-02-25 22:03:15 江苏
最喜欢校雠学小史这部分
0 有用 风闲 2019-07-18 06:29:09
一个字一个字读,读了二十天。
2 有用 何子诚 2020-05-07 12:43:54
此书内容丰富,文献学之下,兼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另外加了版本考和校雠举例,兼具《书目》和《敏求记》之功用,论述精简,重点突出,是非常完备的文献学著作。对于刘氏父子,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论述和评价,对于成绩之肯定,是在学术著作中较为全面和精到的!另外,此书目录,是近年来学术著作中较为完整、充实的,可为学术著作之范本。但后面的部分,没有前面的精简震撼,偏重校雠,但也足够详实,论证很深,足见其功底之深厚和态度之严谨!还有很多优点,诚荐大家去发现!
0 有用 鹭 2019-04-01 09:51:58
版本目录校勘三大版块,段顾之争引李慈铭之说申顾
0 有用 谕衡 2020-10-17 20:52:42
水平自然高于杜氏概要等书,其称目录的目为大标题下的一系列小标题,而其书亦借助这种小目,表现出了优于数字编号的地方。可惜的是,那一辈人都喜讲两句马列毛思以为准绳,但最终王先生仍难逃磨难。
0 有用 索芝麻麻麻 2019-10-25 16:45:54
举了很多很棒的例子,以及引用很多原典。基本的框架就是在目录、版本和校雠这三大块下依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小标题都做得很好,老一辈先生真是让人感动。
0 有用 苏原不是江湖骗子 2021-09-23 22:13:20
清晰易懂,条理分明,入门读物。之前忘记标了。
0 有用 路周 2021-09-26 09:48:41
如获至宝
0 有用 饮冰姑射 2019-10-08 14:48:34
这个版本说是较上古本更全,但比较目次后才知道是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献的重视和利用”一节。是书写作较早,只谈目录、版本、校雠三方面,故细节丰富,思力超凡,适合读完各种概论型教材后用此书作进一步理解。
0 有用 Uriahhhhh 2025-02-28 09:44:34 北京
中文选2.1
1 有用 时间煮雨 2020-01-29 16:26:31
王欣夫(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號補安,後以字行。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整理和编著有《文献学讲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藏书纪事诗补正》等。《文献学讲义》一书,是王先生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课时所用的讲稿,全书对目录、版本、校雠三个方面的源流演变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与张舜徽先生《中国文献学》对比来看,前者是专而精,后者则是博而通。此书虽源出课堂讲稿,然凝聚了先生数十年对文献学研究的心血,是先生研究心得与成绩的体现。此书对反映我国文献从古至今流传发展、整理研究的概况作出了重要贡献。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要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从事文献学研究的不二法门。文献学讲究兼通,对音韵、训诂、文字之学等也需兼通,诚如是也。
0 有用 东溪散人 2019-12-20 22:42:32
版本校勘目录
0 有用 EncourLine 2024-09-26 15:36:49 上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必读书目。好厉害,好沉闷。非常informative,很多常识补上了。
1 有用 呆头认为 2022-11-20 22:12:56 上海
老先生的书因为经手了很多古籍,所以写得非常有实感,娓娓道来。目录版本均写得较有体系和理论性,校雠则有些流水之感,或许这就是老先生自己觉得需要复订的地方吧。此外,文献学中的辩伪辑佚等当面也未涉及,有些遗憾。总的来说,很适合闲来无事多翻多看,还是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