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Unlikely Settler
译者: 曾志杰
出版年: 2016-12
页数: 315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88843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圣之地。面临新环境的冲击,两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难解“以巴冲突”中的佩拉汉,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婚姻生活为轴线,进而观看周遭,体认当地人们的对立与仇恨、矛盾与误解;记录下文化之冲突,生活之龃龉。失根的灵魂试图找到归属,在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交互激荡中,尽管模糊,仍试图在这座繁复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与希望之图像。
1、三千年沧桑历史凝成的一滴眼泪,数百万失根灵魂化成的一句告白。在这里,你能看到过去所有历史的侧影,当下所有问题的症结,却唯一看不到未来。
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据了大部分躯体,每一次盛衰都会强化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神性,大概没有哪座实体城市像耶路撒冷这样见证过人类历史...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圣之地。面临新环境的冲击,两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难解“以巴冲突”中的佩拉汉,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婚姻生活为轴线,进而观看周遭,体认当地人们的对立与仇恨、矛盾与误解;记录下文化之冲突,生活之龃龉。失根的灵魂试图找到归属,在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交互激荡中,尽管模糊,仍试图在这座繁复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与希望之图像。
1、三千年沧桑历史凝成的一滴眼泪,数百万失根灵魂化成的一句告白。在这里,你能看到过去所有历史的侧影,当下所有问题的症结,却唯一看不到未来。
耶路撒冷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据了大部分躯体,每一次盛衰都会强化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神性,大概没有哪座实体城市像耶路撒冷这样见证过人类历史的变迁。同时,它也是一座世俗之城,它充满欲望且辗转于多人之手,宗教、领土、财富、权力、血腥交相叠加。然而,它的未来在哪里,却是身处其中的人都难以看透。
2、真人版《耶路撒冷三千年》,女性版《为你,耶路撒冷》,关于耶路撒冷,这是可读性最强的一本书。
这本书不是像《耶路撒冷三千年》那种流水账式的历史资料堆砌,没有那种讳莫如深的学术气质,而是以个人的视觉对这座千年之城的观察。大历史缩到了小家庭,那种切肤的真实感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耶路撒冷。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像《为你,耶路撒冷》那种新闻报道式的纪实文学,追求所谓“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概括,让读者毫无抓手。这是一个BBC女记者以异乡人的见闻、情感、家庭为切入点写的耶路撒冷,是她个人与这座城市的碰撞和纠缠,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与这座城市的碰撞与纠缠,能最大程度地靠近读者的立场,读来更有亲切感。
3、BBC女记者的移居生活实录,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展现耶路撒冷这座宗教圣城的历史与未来,让中东冲突不再只是无关痛痒的国际新闻,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4、台湾诚品、博客来书店双选书榜首,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感动推荐。
作者简介 · · · · · ·
利皮卡•佩拉汉(Lipika Pelham)
生长于孟加拉国与印度边界,过去二十年来她曾住在英国、摩洛哥、约旦与以色列等国家。她自二十出头便加入BBC 国际频道,并曾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北非、中东等地进行采访。2005 年佩拉汉举家迁往以色列,她在当地拍摄纪录片并获奖不断,当中包括2010 年声名卓著的地中海国际纪录片影展的评审团特别奖。她目前往来于伦敦与耶路撒冷两地之间。
曾志杰
从事翻译多年。翻译生涯截至目前为止,最煎熬却也最满意之作就是这本《耶路撒冷告白》。
目录 · · · · · ·
1. 一个爱与黑暗的故事前传-2
2. 母亲不是犹太人-13
3. 今年在耶路撒冷-25
4. “无宗教”条款-39
5. 太多幸福-53
6. 也门的葫芦巴酱-64
7. 我的“以色列”女儿-78
8. 艾梅克勒方街鬼魂的诅咒-98
9. 一瓶安宁-116
10. 菲妲-122
11. 菲妲与塔玛-136
12. 合法异乡人-144
13. 犹太军营大街-153
14. 撤退-165
15. 分居伴侣-174
Part 2合法异乡人
1. 一瓶安宁-116
2. 菲妲-122
3. 菲妲与塔玛-136
4. 合法异乡人-144
5. 犹太军营大街-153
6. 撤退-165
7. 分居伴侣-174
Part 3 百年孤寂
1. 穆斯惹拉的棕榈树-184
2.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190
3. 拍摄纪录片-197
4. 玛亚上学去-205
5. 百年孤寂-210
6. 耶稣气味之海-221
7. 公交车站的哈瑞迪犹太人-229
8. 成年礼-235
9. 渴望归属-242
Part 4 毁灭之城
1. 望破灭-248
2. 崩溃-254
3. 菲妲与塔玛的难题-260
4. 毁灭之城-271
5. “黑寡妇”来袭-281
6. “好”宝宝-291
后记/找到属于我们的和平-297
致谢-299
· · · · · · (收起)
喜欢读"耶路撒冷告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耶路撒冷告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犹太人的故事 7.0
-
- 罗马帝国兴亡史 7.5
-
- 父亲的失乐园 8.6
-
- 那年夏天 8.4
-
- 回到罗马做主人2 7.6
-
- 虚构的犹太民族 7.8
-
- 非常嫌疑 7.6
-
- 撒马尔罕 8.1
-
- 《我和你,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7.9
-
-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 7.3
耶路撒冷告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别扭和矛盾是本书底色,痛苦是我的阅读体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耶路撒冷告白] 南亚国籍+女性作者+对异国多元文化冲突的好奇,促使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在对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借了回去。 但是整个阅读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痛苦。 利皮卡和本书的译者至少有一个人有着很不错的文笔,流畅而优美,巴以冲突下耶路撒冷的人、建筑、风俗还有他们的... (展开)
试图理解最终未能达成

耶路撒冷究竟是应许之地,还是黑暗之城

时至今日,我终于有些懂了“巴以冲突”这四个字的涵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巴以冲突”这四个字在我小时候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听过太多太多遍,和它一起的词语还有“自杀式爆炸”、“约旦河西岸地区”、“伊斯兰”等词。一直以来对这些名词所代表的事情都晕晕乎乎,只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好像并不是那么太平。 作者自己说,想要用写... (展开)
一位BBC记者的自述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看完第二章节,真的很想吐槽女主。 | 来自lestsunami | 2018-11-14 18:55:3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Other Press (2014)暂无评分
-
商周 (2015)7.5分 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耶路撒冷告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Ighost 2018-07-18 19:50:21
看的过程中一直在吐槽“这个作者有毛病吧”的书是没必要全部看完的……感觉豆瓣对书籍的评分或许宽容了,又不是识字就能写书。
3 有用 烟斗客甲 2017-05-25 15:09:58
作者父亲是穆斯林,自己无神论偏向印度教,BBC记者,耶城8年现居伦敦第三子耶城出生,丈夫里欧虔诚犹太人中东事务专家,相识在伦敦大学;里欧想调和伊犹,作者反对女性的移动帐篷,9岁被性侵父不帮助;里欧在逾越节不吃发酵面包爱旅行,婚后一子,母非犹子就非犹夫痛苦,移居摩洛哥母子为命夫随安南出行,有女儿后又去安曼正伊战。耶建筑阿拉伯风格,犹邻不借餐盘,阿房被犹占;抹去阿文化,女儿就读双语学校儿拒学希语,市场... 作者父亲是穆斯林,自己无神论偏向印度教,BBC记者,耶城8年现居伦敦第三子耶城出生,丈夫里欧虔诚犹太人中东事务专家,相识在伦敦大学;里欧想调和伊犹,作者反对女性的移动帐篷,9岁被性侵父不帮助;里欧在逾越节不吃发酵面包爱旅行,婚后一子,母非犹子就非犹夫痛苦,移居摩洛哥母子为命夫随安南出行,有女儿后又去安曼正伊战。耶建筑阿拉伯风格,犹邻不借餐盘,阿房被犹占;抹去阿文化,女儿就读双语学校儿拒学希语,市场和葫芦巴酱,南非症候群,偷听公交车;一家一枪,采访阿难民女儿被啐,夫推伤腿;移住花园房,界线穿越市场,闪回东西孟加拉,三月一签安检色纸区分,伤脚沙滩吵分居。两国论和寸土不让,拍阿名誉杀女纪录片大麻过岗,女儿进法校,首次尝牛排,影片成功,流产,闺蜜反目,酒后失忆,印度影展骗局,险被以驱逐,又得一子割礼 (展开)
1 有用 十六。 2017-10-18 10:10:30
“我偏执地想体验真实生活与其对比。”
2 有用 Wasted 2017-11-19 05:29:59
翻了书评后可以理直气壮扔下这本题材如此有趣却让我读得兴味索然的书了
4 有用 静在不言中 2017-04-19 22:50:52
实在看不出来将如此复杂的婚姻及琐碎的吵架日常作为书的线索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看到作者的话中作者关于对丈夫观点与行为纯属虚构的说明时,非常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