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性格》的原文摘录

  • 关于红色纺织品染料的历史是有关奢侈的一个章节。 真正的普紫颜色是紫罗兰色,它是古代珍贵的染料,只有珍贵的面料才可以用它染色。普紫染料的生产是拜占庭宫廷御用的染坊独家的秘密。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此生产秘方也相继试穿,普紫才变成普紫红。因为当时只能用次等贵重的颜料来印染珍贵的面料,这种颜料染出的颜色偏红,于是原来紫色的普紫变成了带红色的普紫。 这种变异的普紫红出自经干燥处理后的母虱子。这种虱子也叫胭脂虫,生长在地中海边布满荆棘、常年绿色的橡树上。这种虱子如豌豆般又圆又大,他们吸附在树叶上并产下充满红色汁液的卵。 因为胭脂虫吸附在树叶上以后就不再挪动直到在卵上死去,以前人们误把他们当成树叶中长出的浆果,因此在古老的药方中这种虱子也叫做“胭脂浆果”。用它做的染料被称为“胭脂红”,胭脂红也叫“绯红”。1公斤染料大约需要14万个虱子,得用木制的刮刀从树叶上把它们刮下来。虱子干燥后被磨碎成为红色的粉末。1公斤用虱子制成的颜料可以印染10公斤的羊毛。 这种颜料的生产相当的辛苦,因此价格也相应地昂贵。 但是胭脂红的确物有所值,不仅因为它染出的红色鲜艳,更重要的是,胭脂红耐光:大多数的天然染色经过很短的时间变灰变浅,但用胭脂红印染价值不菲的衣服可以流传好几代。腓尼基人就已经用过这种奢侈的颜料来染羊毛、丝绸和摩洛哥皮革。今天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壁毯上仍然鲜亮如新的红色就是用胭脂红印染的。《可兰经》中曾描写:穆斯林的菲斯帽也是用胭脂红染成的。 此时虱子染料也早已被人造染料所取代。只有西班牙还留有用考尺尼勒虫生长的仙人掌种植园。作为有机染料,虱子染料在今天还在被人们使用,比如用于食色,在化妆品工业中用于唇膏。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2-08-19 14:43:07
    —— 引自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