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不爲人知的相聲《海島遇難》的內容,和很早的、1980年代的一期《讀者文摘》雜誌刊發的一篇蘇聯諷刺短篇小說一文有點類似,不知是借鑑於彼還是暗合。
p171第2行,“蔡绦在《鐵圍山叢談》當中”,“绦”字誤,此人名爲“蔡絛”,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改字。蔡京长子蔡攸,次子蔡鯈(音tiáo),三子蔡翛,五子蔡鞗(音tiáo),七子蔡脩,名字皆從攸,四子的名字當然也是從攸作“絛”。
p182第12行,“形热險易,無不備載”,“热”字誤,當爲“勢”
p195倒數第54行,“忠訓郎王瑰爲副使”,“瑰”字誤,此人名爲“王瓌”。此係人名特定用字,不可機修按照垬所謂“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改字。
p206倒數第7行,“明成祖永樂時代的回族人鄭和”,謬甚,明成祖時根本沒有“回族”這個民族概念(所謂“回族”是1950年代後人爲製造的,其實本非一不同於漢族的“民族”,而是信穆教的漢民)。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