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让生命强大的必经之路
译者: 刘晓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200
定价: 39.9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93601
内容简介 · · · · · ·
你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吗?
——自我关怀是我们对抗人生所有苦难的唯一方式。
你还在为自己没变成“应该成为的样子”而沮丧吗?
——打破“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更好。
你经常觉得沮丧,情绪低迷?
——没有谁比谁更不幸,也没有一种痛苦一文不值。
请记住:悲喜总是同在。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这本书里告诉你的秘密:
自我关怀是爱和勇气的源泉,是让生命强大的唯一方式!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汀娜•布莱勒(作者)
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博士、静观自我关怀中心董事会成员、培训师。她师从静观自我关怀创始人克里斯托弗•杰默和克里斯汀•奈弗,擅长用基于静观和关怀的措施干预、辅助复杂的精神障碍治疗。
刘晓(译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毕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德语系讲师,曾翻译作品二十余部。
目录 · · · · · ·
一、当自己感到恐惧、不安时,不要自责
测试:你是否宽容待人,苛待自己
二、越想变成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越可能失望
“‘期待• -失望 -痛苦’这种感觉,我不想要。”
打破“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好好的
· · · · · · (更多)
一、当自己感到恐惧、不安时,不要自责
测试:你是否宽容待人,苛待自己
二、越想变成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越可能失望
“‘期待• -失望 -痛苦’这种感觉,我不想要。”
打破“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好好的
三、为工作而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
四、人生出现麻烦时,不要问“是谁的错”,要想“我能做什么”
练习:不论完美与不完美,都是生命送我们的厚礼
Chapter02 懂得照料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照料他人
一、人与人之间,没有谁更不幸
没有一种痛苦是一文不值的
痛苦时,你用什么做防护盔甲
自我谴责后就真能保护自己吗
反思:幸福的第一步
二、自我关怀三要素
人类生来就有给予与获取照料的能力
自我关怀:不对抗痛苦,承认“人生本苦”的真相,好好照料自己
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的低迷状态就会马上改善
三、自我关怀不是自我同情
自我关怀能力越强的人,生活习惯越健康
自我同情的特点:不断反刍自己的痛苦经历……
不学会自我关怀,情绪和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
懂得照料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照料他人
Chapter03 如何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自我关怀的能力
一、你不可能让人人满意,也不可能让别人一直满意
二、怎样才能最合理地调节自身的压力
你对自己有多少同情心
如何在困境中与自己相处
“我能依赖谁?能信任谁?”
三、如何训练自己感知关怀的能力
好好感受身体的每一次酥麻与悸动
训练自己的“同情肌”
是什么让我们活得不安全:反思练习一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有归属感:反思练习二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关怀与照料:反思练习三
怎样能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
四、放轻松,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五、人生中的绝大部分恐惧是站不住脚的
请记住,悲喜总是同在的
练习:想一句专属于自己的祝福语
Chapter04强大来源于慈、悲、喜、舍
一、是什么让我们内心不得安宁
二、真正的慈爱是共享,而非占有
三、悲悯他人的人会因爱而降低对苦痛的敏感度
四、同喜:珍视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
五、舍得:停止了对片刻欢愉抓住不放
六、天空(舍得)、阳光(慈爱)、雨露(慈悲)与花蕾(同喜)
Chapter05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们完整的一部分
一、是不是觉得拥有了一切,就会心满意足
为什么总觉得“我还是不够好”
什么是穷人心态
二、完美主义的背后,实际上是永不满足的匮乏感
练习: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三、羞耻心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的很多恶习都与羞耻感有关系
接纳自己的羞耻感,否则会患上心理疾病
四、敢于落入黑洞,更能重返光明
练习: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智者
五、错误是通往新发现的大门
“睿智的战士不畏惧自己的泪水”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六、“沉入我们心灵的阴暗角落”
只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每一面,才能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找到疼痛的边缘,将它变软
七、当痛苦来敲门时,请迎上前去
跟令人痛苦的情感打交道时该怎么做
一切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令人不安
与负面情绪做朋友,它会给我们带来珍贵的礼物
Chapter06 与愤怒和平相处的有效法门
一、愤怒时,我们和爬行动物没什么两样
二、不管是压抑还是发泄,都无助于伤痛的恢复
压抑愤怒,会给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带来伤害
发泄愤怒,只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破坏
三、愤怒时恰是实践自我关怀最好的机会
如何与愤怒相处才能对我们有益呢
只有通过“毒”,才能抵达“美”
练习:探究愤怒
四、把自己照顾好,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你先放弃了自己,还能奢望别人拯救你
愤怒是为了提醒我们:该听一听自己想要什么了
五、倾听愤怒的教诲
先问问自己
感受愤怒
满怀爱意地承认愤怒
划定内部与外部的界线
六、当一个人愤世嫉俗的时候,就像服了某种毒药一样
为什么我们会抱着那些对自己已然毫无用处的愤怒不放呢
放下对别人的期待,也就从愤怒中解脱出来了
满足愤怒背后潜藏的愿望
七、“如果我不把愤怒和仇恨甩在身后,我将永远无法摆脱被监禁的状态。”
“宽恕可以是一件极为有效的武器。”
真正的宽恕是一个过程
练习:宽恕
原谅自己
结语:衷心祝福您一帆风顺
致谢
· · · · · · (收起)
喜欢读"自我关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我关怀"的人也喜欢 · · · · · ·
自我关怀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自我关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自我关怀是在漫长人生里不可缺少的能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我关怀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会自我关怀? 它是一种能力,一旦学会了“自我关怀”这个技能,人生就再不低迷,因为我们已然学会如何与其相处并将低迷的状态赶走 我们总是在计划,在设想我们的生活应该如何进行,却常常忘了,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自己真正能控制的部分远比我们所...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
云云 (just see you~)
2008年到2011年,我在汶川为经历“5·12”特大地震后的师生们做心理创伤救助,每天奔波于破碎的、尘土飞扬的学校和城镇之间,带着志愿者团队为受灾的师生做“放下过去”和“青少年抗挫力”的培训。作为“5·12心灵守望计划”的总督导,我处在被人依靠和依赖的位置上,周围的人觉得我就是大树,是一个永远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不需要被他人关怀和照顾的人。但在三年不知疲倦的救助中,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急躁,身体越来越疲惫...2017-02-21 09:42 1人喜欢
海蓝博士,中国抗挫力训练总设计师 / 著名心理创伤治疗与压力管理专家 / “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2008年到2011年,我在汶川为经历“5·12”特大地震后的师生们做心理创伤救助,每天奔波于破碎的、尘土飞扬的学校和城镇之间,带着志愿者团队为受灾的师生做“放下过去”和“青少年抗挫力”的培训。作为“5·12心灵守望计划”的总督导,我处在被人依靠和依赖的位置上,周围的人觉得我就是大树,是一个永远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不需要被他人关怀和照顾的人。但在三年不知疲倦的救助中,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急躁,身体越来越疲惫,有时也不想工作。那时,我知道自己开始有职业倦怠感了。我也需要被关怀和照顾,有时也希望能有一个坚强的臂膀可以依靠。然而环顾四周,好像找不到可以支持我,并能让我依靠和依赖的人。
我开始寻找,在心理学领域有没有可以自我帮助和关怀的内容,很幸运,我发现了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肯·杰默(Christopher K. Germer) 老师和他的静观自我关怀,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坚实、可以依赖的臂膀。原来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准备时刻关怀我们的妈妈;一个能够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感受,知道我们的需求,并愿意支持帮助我们的挚友;一个随时可以聆听我们的心声,帮我们答疑解惑,为我们指引方向的智者。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她、发现她、体验她。
从此我就一头扎进静观心理学,越学越觉得静观自我关怀是一位24小时不下班,随叫随到的亲密朋友——在这个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忙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缺乏被理解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朋友。我前后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成了“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在中国,播下了静观心理学的火种。
而静观自我关怀中心董事会成员、培训师克里斯汀娜·布莱勒博士,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近年来师从静观自我关怀创始人克里斯托弗·肯·杰默和克里斯汀·奈弗 (Kristin Neff),擅长用静观和关怀的方法帮助有各种心理困惑和疾患的人。
《自我关怀》《自我关怀》这本书,是她多年来临床实践的结晶,也是普及静观心理学的一个很好的入门读本。就像布莱勒博士在书中所说的:“当您读完这本小书的时候,您其实已经迈出了自我关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建议大家可以用很轻松、很平和的心态,翻开这本书,跟随着布莱勒博士一起迈出这关键的一步。
在书中,布莱勒博士对自我关怀有一个触动人心的解读:自我关怀就像母亲疼爱孩子一样爱自己,做到慈、悲、喜、舍。
慈即慈爱,像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条件且毫无保留的爱。而悲,即慈悲,母亲对孩子,他生病了,日夜忧心衣不解带地照料;他受到惊吓了,温言细语地安抚;他伤心了,难过了,抱在怀里好好地哄他;他受到伤害,母亲第一时间站出来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而当孩子淘气了,母亲则会温柔地提醒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最终,无论孩子是怎样的表现,母亲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始终是带着爱意,心始终是向着他的。
喜,讲的就是母亲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时,那种由心而发的赞叹和欣喜,那么孩子的脸上肯定会绽放出无比灿烂的光芒,这样的喜悦来自于母亲对他的肯定,更来自于他因肯定而得到增强的自信心。
说到舍得,真正懂得爱的母亲,会舍得放手,让孩子踏上自己独立的人生路。她知道,孩子将要经历的人生不仅包括喜悦,还将时而伴随磨难。她也知道,无论自己多么想帮他免除一切苦痛,她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但她对孩子的爱永无止境,她将永远用喜悦和关怀温暖孩子的心,而不是用枷锁与束缚将他绑在自己身边。
我在课堂上常说,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经常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像傻子一样折腾自己。有太多的人,把生命虚耗在追求外在事物上,却恰恰忽视了对自己的关怀,等到年华老去、健康不再时后悔莫及。而自我关怀是我们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也正是人生应对大小苦难的最根本的方式。认识到这一点,什么时候开始好好爱自己——像母亲对待小宝宝那样关怀自己都不晚。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翻开这本书,享受一段关爱自己的旅程吧!
海蓝
2016年12月14日
回应 2017-02-21 09:42
-
云云 (just see you~)
2008年到2011年,我在汶川为经历“5·12”特大地震后的师生们做心理创伤救助,每天奔波于破碎的、尘土飞扬的学校和城镇之间,带着志愿者团队为受灾的师生做“放下过去”和“青少年抗挫力”的培训。作为“5·12心灵守望计划”的总督导,我处在被人依靠和依赖的位置上,周围的人觉得我就是大树,是一个永远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不需要被他人关怀和照顾的人。但在三年不知疲倦的救助中,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急躁,身体越来越疲惫...2017-02-21 09:42 1人喜欢
海蓝博士,中国抗挫力训练总设计师 / 著名心理创伤治疗与压力管理专家 / “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2008年到2011年,我在汶川为经历“5·12”特大地震后的师生们做心理创伤救助,每天奔波于破碎的、尘土飞扬的学校和城镇之间,带着志愿者团队为受灾的师生做“放下过去”和“青少年抗挫力”的培训。作为“5·12心灵守望计划”的总督导,我处在被人依靠和依赖的位置上,周围的人觉得我就是大树,是一个永远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不需要被他人关怀和照顾的人。但在三年不知疲倦的救助中,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急躁,身体越来越疲惫,有时也不想工作。那时,我知道自己开始有职业倦怠感了。我也需要被关怀和照顾,有时也希望能有一个坚强的臂膀可以依靠。然而环顾四周,好像找不到可以支持我,并能让我依靠和依赖的人。
我开始寻找,在心理学领域有没有可以自我帮助和关怀的内容,很幸运,我发现了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肯·杰默(Christopher K. Germer) 老师和他的静观自我关怀,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坚实、可以依赖的臂膀。原来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准备时刻关怀我们的妈妈;一个能够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感受,知道我们的需求,并愿意支持帮助我们的挚友;一个随时可以聆听我们的心声,帮我们答疑解惑,为我们指引方向的智者。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她、发现她、体验她。
从此我就一头扎进静观心理学,越学越觉得静观自我关怀是一位24小时不下班,随叫随到的亲密朋友——在这个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忙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缺乏被理解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朋友。我前后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成了“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在中国,播下了静观心理学的火种。
而静观自我关怀中心董事会成员、培训师克里斯汀娜·布莱勒博士,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近年来师从静观自我关怀创始人克里斯托弗·肯·杰默和克里斯汀·奈弗 (Kristin Neff),擅长用静观和关怀的方法帮助有各种心理困惑和疾患的人。
《自我关怀》《自我关怀》这本书,是她多年来临床实践的结晶,也是普及静观心理学的一个很好的入门读本。就像布莱勒博士在书中所说的:“当您读完这本小书的时候,您其实已经迈出了自我关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建议大家可以用很轻松、很平和的心态,翻开这本书,跟随着布莱勒博士一起迈出这关键的一步。
在书中,布莱勒博士对自我关怀有一个触动人心的解读:自我关怀就像母亲疼爱孩子一样爱自己,做到慈、悲、喜、舍。
慈即慈爱,像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条件且毫无保留的爱。而悲,即慈悲,母亲对孩子,他生病了,日夜忧心衣不解带地照料;他受到惊吓了,温言细语地安抚;他伤心了,难过了,抱在怀里好好地哄他;他受到伤害,母亲第一时间站出来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而当孩子淘气了,母亲则会温柔地提醒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最终,无论孩子是怎样的表现,母亲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始终是带着爱意,心始终是向着他的。
喜,讲的就是母亲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时,那种由心而发的赞叹和欣喜,那么孩子的脸上肯定会绽放出无比灿烂的光芒,这样的喜悦来自于母亲对他的肯定,更来自于他因肯定而得到增强的自信心。
说到舍得,真正懂得爱的母亲,会舍得放手,让孩子踏上自己独立的人生路。她知道,孩子将要经历的人生不仅包括喜悦,还将时而伴随磨难。她也知道,无论自己多么想帮他免除一切苦痛,她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但她对孩子的爱永无止境,她将永远用喜悦和关怀温暖孩子的心,而不是用枷锁与束缚将他绑在自己身边。
我在课堂上常说,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经常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像傻子一样折腾自己。有太多的人,把生命虚耗在追求外在事物上,却恰恰忽视了对自己的关怀,等到年华老去、健康不再时后悔莫及。而自我关怀是我们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也正是人生应对大小苦难的最根本的方式。认识到这一点,什么时候开始好好爱自己——像母亲对待小宝宝那样关怀自己都不晚。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翻开这本书,享受一段关爱自己的旅程吧!
海蓝
2016年12月14日
回应 2017-02-21 09:42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自我关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颗鼹鼠牙 2020-03-01
时隔两三年,重新看这本书的我在同一个地方哭的稀里哗啦。“放轻松,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喜欢你,因为你就是你”。
0 有用 ssjvsx 2019-06-17
2019-26
0 有用 沙漠艳阳下 2019-04-15
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就不再低迷。 当自己感到恐惧、不安时,不要自责。 打破“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好好的。 为工作而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 人生出现麻烦时,不要问“是谁的错”,要想“我能做什么”。 不论完美与不完美,都是生命送我们的厚礼。 懂得呵护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照料他人。 人与人之间,没有谁更不幸。 没有一种痛苦是一文不值的。 人类生来就有给予与获取照料的能力。 不对抗痛苦,承认... 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就不再低迷。 当自己感到恐惧、不安时,不要自责。 打破“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好好的。 为工作而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 人生出现麻烦时,不要问“是谁的错”,要想“我能做什么”。 不论完美与不完美,都是生命送我们的厚礼。 懂得呵护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照料他人。 人与人之间,没有谁更不幸。 没有一种痛苦是一文不值的。 人类生来就有给予与获取照料的能力。 不对抗痛苦,承认“人生本苦”的真相,好好照料自己。 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的低迷状态就会马上改善。 自我关怀能力越强的人,生活习惯越健康。 ---克里斯汀娜•布莱勒 (展开)
1 有用 Tinvis 2018-01-10
新的干货不多。逻辑框架也一般 可以看作是 对已有观点的多角度理解和复习吧。 也是暑假看的。
0 有用 YAYA 2018-12-26
伪命题鸡汤
0 有用 空夏 2021-02-12
没什么新意,既不够理论化,也不够实践性。不过这类“鸡汤文”跟心境还是有很大关联的,它可以雪中送炭,但未必能锦上添花。高中那段时间,看过不少这样的书,难于启齿,都是些现在看来属于厚黑学一类的。但正是这样的书,给那时候,没有任何人指引的自己,指了一条出路。我试着去做那些积极思考,情绪管理。并没有那么理想,但起码,心里一直有那个劲,知道自己要朝着成为更好的人走去。不得不说,那些碎片也凑成了现在的自己。
0 有用 马昕 2021-01-21
照顾好自己才能关爱他人,自我关怀很重要。
0 有用 libery 2021-01-07
书是好书,也有不少干货,但是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版书籍就是这样写的,总感觉有点像洗脑文
0 有用 猫小小 2021-01-01
我们每个人都花了太多时间爱别人,却很少爱过自己。
0 有用 wwh 2020-12-28
勉强及格,全书写作没有逻辑,只有一些细微的点能引起思考和启发:比如像对待好朋友那样对待自己,珍惜自己和他人身上美好的品质,坦然面对羞耻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