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天书 短评

热门 最新
  • 36 安提戈涅 2017-04-16 22:30:33

    以梁思成对《营造法式》一书的研究为线索,结合了前人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蓟县独乐寺、正定兴隆寺等一批能够还原《营造法式》这一“天书”中的概念的古建。一个感想是,梁思成对于古建研究的视野和穷就精神,营造学社手绘的测绘图精致与科学得简直令人落泪,这种科学精神并非舶来之物,乃是中国古建律令中早就存在的“以材为祖”;二是对古文化的深切服膺,之前看秦汉时期文献,星宿与音律以复杂的美学态度结合,而在古建的美学技巧中,建材秩序与黄钟大吕再次结合,仿佛宇宙中的点点星辰都能被信手拈来,心密语澄,再组合成惊绝乎妙心的造物。

  • 22 吉祥星 2017-03-19 21:52:13

    首先读库出的书,看起来舒服,拿起来也舒服。书的内容也没得书,能够激发起人们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中国能不能研发点古建筑相关的积木呀,真想有一套!

  • 12 子文东🤪👻 2017-08-26 22:31:59

    因为作者丰富的文笔和清晰的思路,虽然知识量很大却很容易读懂,也许是最好的《营造法式》“科普”读本了。读的过程中几次不得不停下来平复情绪,而且排版印刷很好还便携,又是一本想买来四处送朋友的书,何况这样的品质定价居然只有28,这性价比简直只应存在于80年代……

  • 9 别的熊 2017-04-09 17:22:38

    看完再翻一圈彩图,果然华林寺斗栱是初恋啊!太好看了,正直、庄严、层层叠叠又不会太密,甚至有整洁之美,今年要再去几次。另一幅过目难忘的配图是隆兴寺摩尼殿观音,除了其神态坐姿,背景世界与那头迈步小白象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书做得非常精致漂亮,就是有些行文对古建筑规制名词不那么了解的读者来说,有些难懂。非图文并行而是先文后图的编排方式也只能说见仁见智。最后一部分写营造学社为破译《营造法式》所做诸多努力,读来好感慨。(林徽因在梁上的照片真是所见过最美!但很好奇,穿旗袍做测绘不会不方便吗?)

  • 8 路人Eita 2020-03-14 00:32:26

    想起朋友曾经在伊朗的古都波斯波利斯古迹遗址边上问我,考古的意义在于什么。我当时望着千柱殿的柱础遥想三千年前的辉煌,那里曾经凝结着人类以力学与诗意凝结而成的建筑,尝试挑战瞬间与不朽的边界,在有无之间,通过建筑的形体之“有”,营造出空间崇高寂静的“无”,最终通向实现人类存在与精神的表达,这个中美学与哲学的意味,将是追寻古建筑原本面目之人的终极浪漫,浓烈、热忱却精准、克制。而王南老师这本书,映照着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先生的营造往事,令人读罢心向往之。

  • 3 恶鸟 2019-12-05 07:54:43

    早课:王南《营造天书》,一直没入营造法式的门,直到这本,把栱(曲枅也)看明白了,一种斗栱组合叫“偷心”,左右相连“鸳鸯交手栱”,栱上构材叫“替木”,通过独乐山观音阁案例把材(章)、栔、分这套模搞清楚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和音乐八个音阶完全对应,难怪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比如正殿用x,则配殿、大门用x-1,廊庑用x-2。其实材-栔-分这套比柯布西耶的模度概念要高更多。

  • 4 穿靴子的猫 2017-02-25 17:47:58

    一直以为《营造法式》只是讲盖大木房子,原来还包括了室内装潢,项目管理,和文档标准化。李诫大牛人!书里引用了画壁的制作,难怪那些壁画可以整面摘下来,不过可惜也因此甚是好偷。P150 拼图比较的六座宋辽建筑,下方体量较小的两座还没见过,还是大辽北方人风格更让我喜欢。P193 对比图直观说明了为什么斗栱于断代如此重要。回想看到过的大殿和它们体量巨大的斗栱,确实震撼。梁林的一套《营造法式》从中国到美国又回到中国,历经抗战和后面的动荡,2012年拍卖只两百多万。即使考虑假设6%的通胀,到现在大概也就三百来万,实在是便宜了。

  • 1 张大水 2019-02-11 08:49:31

    很小本一下就看完了,可能是作者清华人的关系,太多次提及营造学社就有点烦了。

  • 3 风撼斜阳 2017-01-05 01:21:42

    从《营造法式》切入介绍了辽宋金时期几大木构建筑,有好些自己也实地看过,觉得很亲切。王南的科普深入浅出,文笔优美,写得真是好。最后看到艰苦岁月中营造学社和时间赛跑的故事,再次感动。

  • 2 Charles 2017-01-04 18:21:24

    看王南老师在读库的小视频时惊叹不已,当时想那段视频一定是一气呵成拍完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有了这本书的写作做基础,拍摄视频时的表现很自然的结果。整本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手感好,跟着王南老师看门道,虽然专业术语多的地方大致掠过,但对照着图片看还是能加深理解。经常跟着专家的指导看,鉴赏能力必然会提升。整本书都能看出作者对“营造学社”前辈--梁、莫、林等--精神的推崇,越往后看越感人,尤其是后记。任何好的文章、讲演,背后真正的驱动力,往往都是真挚的感情和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作者在后记中讲到在读大三时因为偶然的缘分,“治学兴趣和人生志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更加欣喜的是,他的身边还有一群志趣相同的人。我想为梁思成诸先生们的精神所感动,要传递中华文化的薪火吧!

  • 2 小车 2019-04-13 09:28:56

    王南中国古建筑欣赏入门系列里面最好的一本,这套书最大的遗憾是开本太小、配图都太小了。

  • 1 Sodalulu 2017-03-27 22:43:03

    很难想像梁思成那样的体格却“爬梁上柱的本事特别大”“一进殿堂两三下就爬上去了”,可以想见当年营造学社一干人等多么刻苦卖力,艰苦卓绝地工作。而这些幸存的建筑,则引人不禁遥想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的大宋王朝往昔胜景是如何一番壮伟模样。

  • 1 炒面大叔 2024-02-26 15:55:23 河南

    梁思成站在前辈巨人李诫的肩膀上对《营造法式》进行钻研并实地勘探终得《营造法式注释》,王南又望着梁思成的项背写下《营造天书》,此时此刻在华中某设计院做结构设计的我又读到王南的书,一种薪火相传的感觉油然而生。仍记得在中南部某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就读的我于宿舍中收到读库出版的《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的欣喜,及至后来18年冬天读库年会系列活动恰逢营造学社纪念馆活动在清华大学得以聆听刘畅馆长的精彩分享,一切都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涓涓流向远方

  • 2 Jane 2017-10-09 11:59:35

    术语真的有壁垒,天书确实是天书。跟着看了一圈古建筑,即使是似懂非懂也比之前啥也不懂的瞎看有意思多了。

  • 1 南瓜扶手 2018-11-02 15:54:29

    开篇太棒了。讲具体建筑则有的引人入胜,有的稍显干涩。图文分离的方式,排版好看,但是阅读并不方便。

  • 1 落地麦子 2017-04-12 22:12:21

    以材为祖与斗拱之流变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钥匙。

  • 1 绫野蓝 2019-07-21 19:16:10

    藏书阁打卡|以材为祖和斗拱之流变大概是了解古代建筑的敲门砖。这本以梁思成破解天书《营造法式》为线索,以现存的几个宋辽建筑为例,介绍了宋辽时期建筑的特点。宋朝也是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的“造极之世”,总体上来说和宋朝造物的审美也很像——醇和精致。因为还承袭唐风,宋辽的雕像、壁画也非常有特色,例如鲁迅特别喜爱的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观音、山西法兴寺菩萨…宝相庄严,各有特色,看完图片真的好想实地参观!书中多次提到营造学社,营造学社不畏艰难的治学精神非常令人感动,手绘测图精细严谨,如果没有当年营造学社的拔山涉水,很多建筑或许还不能被世人重视。

  • 2 且耐清贫读我书 2019-10-16 08:16:21

    听完王南讲座后找出来翻了遍,建筑真是充满美丽

  • 1 微笑迦朵 2019-04-18 15:05:47

    2019年读书028。虽然主要围绕营造法式的“破译”,但作者依然游历大地遗存,以实证说,功夫到家、到位。书是实用书,背后确实承袭、延传已久的建筑美学,知已有,成未有,标准、模式、成套的构件等,是基础,因实用而无用,中国技术史似乎总是错失拔升的那一步——但不是没人做也,哎。建筑史诗系列因开本设计原因,有些图片比之读库本还要小些,比较可惜。不过如果收得线装大开本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同为读库出品,才82元,之前梦回唐朝所涉建筑也有),搭配小书,图文互应,体验拔升。九本尚余《木骨禅心》,将游历日本了,也是所出九本中最厚实的一本。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