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 短评

热门
  • 6 程文道 2017-05-08 23:24:55

    哈哈 写的不错啊 梳理了南京的历史,就是不太喜欢作者的文风,有点死气沉沉。

  • 2 荒原梁 2022-04-24 20:58:32

    次要问题是描述的很多生活习惯早已过时,句子轻佻。主要问题是重复太多,我已经忍不了了。

  • 4 愚蠢的蓝星人 2017-10-10 16:08:23

    2017国庆从南京旅游回来,补本书,写得一般,而且内容老旧了。南京新街口奢侈商店成规模,姑娘们无不打扮无不得体美丽,反观自己像从乡下来的。六朝金粉烟水气,幽幽转转未曾断,晚上九点闹市街口改装跑车引擎嚣张驰过,连续两晚没错过!荣华子弟、妙龄美女云集争锋!浮夸。

  • 5 宁宁 2017-01-10 22:13:36

    有些话老是重复,比如“无情最是台城柳”和“后主”,看多有点累,但是作为了解南京的历史读物,还可以。

  • 4 HW 2019-08-07 11:42:22

    先锋书店购

  • 3 假寐的狗 2022-05-16 15:59:59

    真就随口讲啊

  • 3 ly的读享生活 2021-01-07 13:27:24

    名家的书,真是难看啊,文笔之差,就靠一堆抱怨撑着一口气。

  • 1 Cheriefu 2021-04-20 07:48:42

    在从南京飞回深圳的飞机上读完了这本书,昨天在先锋书店购入。 旅游的时候,看这本书能对南京历史文化人情有更多理解,叶先生用词亲近有趣,仿佛一位南京友人不厌其烦地把这里的好坏都娓娓道来,让我对南京更喜欢啦,还有好多景点和美食没有体验,有机会一定会再来!

  • 1 可怕的汪 2021-01-08 08:24:32

    先锋书店买的签名本,事实证明这种书真的不靠谱,像之前看过的《江苏读本》一样,完全是百度百科式的解读,不同之处就是多了一些诗歌与古人品评,内容空泛,深度不够,对南京的细节描写太少了。甚至有点像一个外地人的印象式点评,唯一的亮点是关于民国时期历史背景的说明,毕竟最近也在梳理民国期刊,似乎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但写的还是太浅。

  • 1 kitaroguazhou 2019-12-01 09:40:51

    可惜了这么个好名字,难看。

  • 4 胡不归🌈 2018-05-05 21:20:17

    叶先生可能还是不太擅长写散文,内容趋于流淡轻浅了,缺少了隽永的内涵,没能将六朝金粉与秦淮风月写进南京的魂骨中去,另外即便是大众读物,也不应该犯最简单的历史错误,比如曹操并未称帝,秦淮八艳并非全都担当了忠孝家国大义…读完全书,能感觉到叶先生对家乡南京的深切眷爱,以及对南京千年历史的不尽缅怀,全书的缅怀愁绪可以借用书中引的陈三立的诗句来表达——“何必远溯乾嘉盛,说起同光已惘然”~

  • 1 魔法少女小圆脸 2020-08-01 14:14:26

    谋划着何时重游南京。里面一些历史故事非常有趣:“展堂先生高血压,精卫先生糖尿病”,讽刺二巨头争先称病;马祥兴名菜“美人肝”深得汪喜爱,半夜以荣宝斋小笺自书“汪公馆点菜军警一律放行”;蒋的品味饱受诟病,因为牙不好只能吃点软烂食物。

  • 0 老夫子 2022-03-31 17:22:45

    和台北人差距巨大

  • 0 Mr.潘 2022-03-28 08:59:56

    很想了解南京这座城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贴近真实却又让人有些许的距离感,但是叶先生写自己的故乡就显得特别真实,更贴近生活也更有烟火气。

  • 0 夏天 2022-01-23 18:07:39

    虽然写作年月距今较为久远,但南京历史文化部分还是挺值得参考的,况且作者也算是地道的南京人,写一本《南京人》没问题。

  • 1 嘟哔嘟哔 2021-12-22 10:05:50

    在南京旅游买的。作者提起南京就一副丧丧的语气,提起南京人也是一种“害就这样了”的口吻,像极了我们每个人提起自己老家的样子。“南京大萝卜”这个称谓之前没听说过,算是新知。

  • 0 名字就想随便点 2023-05-29 13:10:27 浙江

    因为爱南京,所以爱叶先生笔下的《南京人》。了解了不少有关南京的历史,对南京更是不舍了,有机会要购入一本珍藏,虽然和南京告别了,但生命中总要留下一些能握在手里的南京记忆。

  • 0 大威天龙 2023-10-05 11:11:51 新加坡

    围绕南京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了,比较认可。另外,南京人,是一个群体,群体只能提取共性,南京人的共性是中国人的共性上面不同地域差异化显现,说到底还是中国人怎样怎样。

  • 0 迷影π 2023-10-21 12:11:54 上海

    对于不了解南京人文、地理的读者而言,起到知识普及与启蒙的作用,后半部分的散文明显是拼凑而成,内容与前面重复程度很高,一点点常识翻来覆去地说,敷衍了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