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默尔曼电报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妖娆猫 2020-02-25 18:06:52

    20200225——23;之前读过《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的在华经历》,这两部都获得了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齐默尔曼电报》是她的成名作之一,之前看《巨人的陨落》里提及这个将美国拖入一战的的电报,遂翻出这本书。

  • 2 一枝枯草 2019-08-03 20:17:26

    写的有点太玄乎了 有些地方太夸张,故意耸人听闻一般 不过总体上还是称得上精彩 整本书像电影一般

  • 1 奥兹的铁皮人 2018-01-27 18:57:13

    引人入胜。为何努力拯救局面的人会遭遇失败?

  • 0 Hephan 2020-03-12 17:07:09

    充满了历史的讽刺

  • 0 baoz 2022-03-13 17:07:41

    关于美国如何被拖入一战的关键故事,涉及国家与人物太多,多次切换讲述视角,为局势紧张之余又感到有些吃力。权势的多方角力、暗流涌动与超乎预计的民意,每一步都难料后果的棋局……没想到的是,美国曾经是那样一个国家,和当今一对比,无比讽刺。

  • 1 虫二 2021-12-16 00:27:39

    一流的讲故事手法

  • 0 China Blu 2021-10-19 21:21:29

    塔奇曼的书现场感太强了。

  • 0 林晓溪 2021-11-13 13:48:30

    不是特别喜欢 扯了一堆我不太感兴趣的题材 倒是挺震撼的 很多地方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是真正的历史,还是作者大概搜集了一些不一定靠谱的资料后的的主观臆想? 读之前以为是比较宏大的记叙 没想到只是一些比较耸人听闻的事情 而且太着眼于不太出名的角色 读到第126页暂时放一边了

  • 0 斗指子 2024-01-26 23:23:06 上海

    很多事情的原委其实并非所讲所看所知的那样 毕竟没有人能把与事相关的所有人都看透 把相关的细节都知晓掌握…

  • 0 joy 2024-01-13 10:19:39 广东

    非常不喜欢这本书的语气口吻,居高临下以全知的视角、上帝的姿态臧否人物,政治旋涡里的高层政客们真的都那么又蠢又自大?引用史料的方式、叙事的方法全都不喜欢。弃之

  • 0 看灯 2019-01-28 12:10:27

    现在回想,这本书不就是“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最好解释?

  • 0 请叫额聂小仙儿 2022-08-20 22:50:28 山东

    一个小细节也许就是大转折

  • 0 soYwhat 2022-08-14 18:12:00

    一战的珍珠港

  • 0 Raindog 2022-09-09 17:56:40 北京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件起初微小但影响极其深远的事件的描述——美国何以参战。历史的偶然性、领袖的关键作用在这个事态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 0 Vi 2023-06-08 23:18:55 上海

    引人入胜 人类历史的走向正是被这一块块看似随机却精心布局的拼图镶嵌得恰如其分

  • 0 陌生人 2023-06-22 22:11:37 湖北

    历史就是个复读机,该发生的总是要发生。

  • 0 Kei 2023-03-03 21:42:17 湖南

    非虚构的素材虚构式的写法,从英国截获电报破译密码开始,插入英国白厅第40号办公室的成立与成就、德皇威廉二世的全球化帝国之梦和对日本“黄祸”的忌惮、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墨西哥韦尔塔政府的不承认及德国在其中的煽风点火、日本的仇美亲墨西哥情绪和立场的不坚定、新上任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的野心和美国人对他的信任等背景信息,再到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的信息公布,美国与德国断交,英国泄露齐默尔曼电报副本给美国,再到美国公开电报,齐默尔曼公开承认,美国正式参战,而英国顺利掩藏了第40号办公室的存在,整个过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作者特别在环境和关键人物的外貌表情等描绘上下了功夫,营造出强烈的临场感,生动再现当时世界局势的风起云涌。

  • 0 六月雪 2024-04-14 11:08:24 上海

    1.一战时期,美国处于中立,英国想拉拢美国,而德国希望美国不要加入战局,想一切办法拖住美国,就是齐默尔曼电报的初衷。 2.齐默尔曼电报体现了德国的战略眼光,却被战术层面技高一筹的英国截获和破译。 3.英国人通过精心布局和运气眷顾,用电报事件把美国拉进战争,帮助协约国阵营赢得了一战的胜利。 4.这起事件也影响了美国的国家战略走向,以及之后的世界战局。

  • 0 刀魂剑魄 2024-01-29 08:10:48 山东

    很有意思,一封电报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点。详细介绍了美国参战的前前后后和政治内幕。考据详尽。但结尾似乎有点天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