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因文字狱不能衷心直说,于曲径通幽处春秋藏闪,却由于隐语系统埋藏过深在时移世易中失去语境,真意也终随风而逝,是作者解谜起始。大荒叙事、太虚叙事、大观叙事外中内三层结构的分析很开眼界,解了我关于警幻训语之谜(警幻对觉迷也精彩),同理幻灭的还有湘云。可卿与凤姐元春英莲的连续对应也很漂亮。黛湘联诗表面友谊赛实则是要分出胜负的激烈抗争,说黛玉逼出冷月葬花(诗)魂固然结得漂亮,却虽赢实输气数已尽,那两页动魄惊心。蒋玉菡与宝玉互换说有点牵强,却是作者一路下来不得不给出的新结论。做红楼研究诚非易事,情之所趋,无怨无悔,又怕用情过深,反成关卡;另一厢抱着我注六经的心愿,也难免引发六经注我的批评,不虞之隙求全之毁,想必作者也有所预料。解构迷宫的同时是建造另一座迷宫,我等索隐派未入门者,倒是津津有味。
整本书有价值的只有这个书名,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生搬硬套的伪研究。
索隐派也可脱胎换骨也。
老师的讲座 更吸引人一些! 《红楼梦》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中华正统薪火相传于台湾,就莫名的有点搞笑,作为清朝人的曹雪芹可太不容易了。
读一半来扯一句,作者把国族寓言和情理对抗放在一起讲,真的论证过程又有一种互不干涉的感觉……如何去把情理对抗比做大他者?为什么要放一个成长小说来容纳情理,但是你明明在写明清易代……
总评:堂庑特大之作。作者能针对传记式批评、新批评和索隐派的不足而试图各取所长,并且更进一步地援引当代理论来阐发《红楼梦》中的三层叙事,挖掘隐藏在其中的被压抑的声音,正好也呼应了当今的文学研究对“现代性”的关注。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具备当代理论眼光的同时,并未对《红楼梦》中隐晦地呈现出来的“国族意识”进行否定而视之为当时知识分子在满清统治下保存文化和保持自尊自重的抵抗。最后,作者指出,正是这种隐晦的书写策略以及时代的变迁,使得《红楼梦》原本的主旨也变得越来越晦暗不明。
荣登本年度最差阅读体验,非要把《红楼梦》往遗民之作上扯,一部杠鼎之作,有没有遗民情节,总能从某些细节里找到有或无,但从整体上把它定义为遗民之作,太过于狭隘。伟大的作品无法用某个主题来界定。更何况用各种西方理论来生硬的解剖。
先说我是索隐派的。这本书废话不少,有水字数之嫌,套的理论非常生硬。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中间对秦可卿和英莲的一段分析私以为乃全书最佳。
宝玉和蒋玉菡的身份交换理论、“阴阳”概念的解释好有意思!
新瓶装旧酒。用花里胡哨的后现代思维包裹住遗民文学。后殖民理论可以用来研究遗民的精神风貌吗?乱七八糟的各色理论包裹下,其核心还是索引派的观点。作者以为对石头记的纯文学研究不涉及政治是浅陋的,但他对政治的理解同样肤浅,纠缠于各色新鲜的后现代呓语中不能自拔,也算是现在中文学术中的可怜人,最可怜的是这就是现代中国学术的主流。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悲哀!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对文学研究的评价只有能否在不断提出相抗证据的情况下自圆其说且不至于感到过度解读。廖教授在作者已死的后现代,着重考察小说的寓言属性,认为曹雪芹(或者一群作者)把欲彰弥盖欲说还休的家国情怀通过不同体系之间的相互批判(大荒批判警幻仙子价值观,警幻批判宝玉价值观,宝玉拥抱大观园价值观)的内在矛盾表达出来。还有一大亮点是人物之间的价值矛盾。通过对套娃一样的三重体系对人物关系进行梳理后,很合理的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eg香菱和可卿各代表庶民与精英的中国,湘云是拥护程朱的清王朝的说客等。这些冲突在“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部分和大义觉名录部分的分析尤为精彩。最后落脚,作为遗民中最后一批知识分子应何去何从。对应到宝玉,就是成为像顾炎武一样做一个既治国又等待复国的人,著书治世只为天道永存。
>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
8 有用 昏金暗玉 2020-10-28 18:58:45
因文字狱不能衷心直说,于曲径通幽处春秋藏闪,却由于隐语系统埋藏过深在时移世易中失去语境,真意也终随风而逝,是作者解谜起始。大荒叙事、太虚叙事、大观叙事外中内三层结构的分析很开眼界,解了我关于警幻训语之谜(警幻对觉迷也精彩),同理幻灭的还有湘云。可卿与凤姐元春英莲的连续对应也很漂亮。黛湘联诗表面友谊赛实则是要分出胜负的激烈抗争,说黛玉逼出冷月葬花(诗)魂固然结得漂亮,却虽赢实输气数已尽,那两页动魄惊心。蒋玉菡与宝玉互换说有点牵强,却是作者一路下来不得不给出的新结论。做红楼研究诚非易事,情之所趋,无怨无悔,又怕用情过深,反成关卡;另一厢抱着我注六经的心愿,也难免引发六经注我的批评,不虞之隙求全之毁,想必作者也有所预料。解构迷宫的同时是建造另一座迷宫,我等索隐派未入门者,倒是津津有味。
1 有用 睡 蛹 2024-03-23 04:31:10 上海
整本书有价值的只有这个书名,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生搬硬套的伪研究。
1 有用 惟文字间 2022-01-13 18:12:45
索隐派也可脱胎换骨也。
1 有用 樱子 2023-01-07 01:26:17 四川
老师的讲座 更吸引人一些! 《红楼梦》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中华正统薪火相传于台湾,就莫名的有点搞笑,作为清朝人的曹雪芹可太不容易了。
0 有用 唐皮约特。 2023-04-20 09:23:26 江苏
读一半来扯一句,作者把国族寓言和情理对抗放在一起讲,真的论证过程又有一种互不干涉的感觉……如何去把情理对抗比做大他者?为什么要放一个成长小说来容纳情理,但是你明明在写明清易代……
1 有用 jason1995 2018-01-09 16:26:33
总评:堂庑特大之作。作者能针对传记式批评、新批评和索隐派的不足而试图各取所长,并且更进一步地援引当代理论来阐发《红楼梦》中的三层叙事,挖掘隐藏在其中的被压抑的声音,正好也呼应了当今的文学研究对“现代性”的关注。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具备当代理论眼光的同时,并未对《红楼梦》中隐晦地呈现出来的“国族意识”进行否定而视之为当时知识分子在满清统治下保存文化和保持自尊自重的抵抗。最后,作者指出,正是这种隐晦的书写策略以及时代的变迁,使得《红楼梦》原本的主旨也变得越来越晦暗不明。
1 有用 城 2020-12-20 23:43:23
荣登本年度最差阅读体验,非要把《红楼梦》往遗民之作上扯,一部杠鼎之作,有没有遗民情节,总能从某些细节里找到有或无,但从整体上把它定义为遗民之作,太过于狭隘。伟大的作品无法用某个主题来界定。更何况用各种西方理论来生硬的解剖。
1 有用 秋杏 2021-12-02 12:00:46
先说我是索隐派的。这本书废话不少,有水字数之嫌,套的理论非常生硬。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中间对秦可卿和英莲的一段分析私以为乃全书最佳。
0 有用 0verdueGye0ul 2023-04-19 02:14:03 北京
宝玉和蒋玉菡的身份交换理论、“阴阳”概念的解释好有意思!
3 有用 非法相 2019-12-29 08:42:47
新瓶装旧酒。用花里胡哨的后现代思维包裹住遗民文学。后殖民理论可以用来研究遗民的精神风貌吗?乱七八糟的各色理论包裹下,其核心还是索引派的观点。作者以为对石头记的纯文学研究不涉及政治是浅陋的,但他对政治的理解同样肤浅,纠缠于各色新鲜的后现代呓语中不能自拔,也算是现在中文学术中的可怜人,最可怜的是这就是现代中国学术的主流。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悲哀!
1 有用 #中環卡夫卡# 2017-11-17 19:59:46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对文学研究的评价只有能否在不断提出相抗证据的情况下自圆其说且不至于感到过度解读。廖教授在作者已死的后现代,着重考察小说的寓言属性,认为曹雪芹(或者一群作者)把欲彰弥盖欲说还休的家国情怀通过不同体系之间的相互批判(大荒批判警幻仙子价值观,警幻批判宝玉价值观,宝玉拥抱大观园价值观)的内在矛盾表达出来。还有一大亮点是人物之间的价值矛盾。通过对套娃一样的三重体系对人物关系进行梳理后,很合理的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eg香菱和可卿各代表庶民与精英的中国,湘云是拥护程朱的清王朝的说客等。这些冲突在“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部分和大义觉名录部分的分析尤为精彩。最后落脚,作为遗民中最后一批知识分子应何去何从。对应到宝玉,就是成为像顾炎武一样做一个既治国又等待复国的人,著书治世只为天道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