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仓日记》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54 孤独心俱乐部 2017-09-12 15:55:07

    原来短篇小说也是能写尽一个人的一生的……

  • 33 猛鬼居士 2017-07-04 13:09:49

    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的作品代入感极强,可能是因为当今的中国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有些相似吧。

  • 25 韵筹帷幄Q 2017-07-16 16:09:05

    兴趣、爱好和喜欢的人,都要适可而止啊~

  • 10 LIU 2018-03-09 00:47:20

    松本不愧是大師,就算不寫推理小說,同樣好讀。最後一篇看完胸悶,一記悶拳捶在心口。

  • 14 我是苏 2018-01-20 23:00:23

    肢体残障的聪明人,心高气傲的主妇,不得志的学者们,药引子画家,不伦的男女。在短暂的几十分钟里,和他们离得太近,不可思议。

  • 7 Lorna 2018-02-18 22:40:20

    给松本清张4颗星,给编辑/译者/校对3颗。连着12篇讲着同一个主题:执念(后几篇更偏欲望一点)。出身贫寒但天赋秉异的学者如何被学术官僚打压;身怀执念的人一辈子做一件不必要的事情;为女人而争风吃醋的男人们;迫于生存、生计、人际关系走向绝望的平凡人……连着12篇看下来生无可恋了。下次做文集可以考虑随机一点吗?主题不要这么相似啊!

  • 6 愁容袋鼠 2017-12-16 17:47:07

    小人物的失败人生标本,详尽描写丧の生涯各种姿态

  • 9 倒理 2020-09-01 15:22:45

    相信读完后能明白,“松本清张并不是靠推理小说来确立文学地位的。”

  • 5 墨之--MORE 2018-02-26 23:15:13

    没有一丧到底的悲,反而会大彻大悟般的明了,世间没有非黑即白的对和错,没有他人嘴里说的是与非,自己拧巴的生活带有自己活在这个世界的证据。

  • 2 熊叔下面很好吃 2017-06-28 10:56:39

    诶我算是发现了 宫部大妈自己写的书不能读之外 就连她强推的书我也不能读

  • 4 麻绳 2019-11-14 10:48:27

    松本清张喜欢用短短的篇幅来写尽人的一生,平淡地讲述着由性格决定的人生悲剧。前面很见功力,最后三篇有点敷衍。

  • 4 史前河马 2017-07-05 01:04:22

    《父系的手指》写出了父辈的艰辛和对阶层代沟的无奈感,校园门口摆摊叫卖等情景一定带入了松本老师自己的经历。非常感人和让人感同身受的作品,到了年纪能够理解这样的故事。《红签》非常有意思的日本战时讽刺小说。其他多是描写学术界的故事,多以悲剧收场,学术界官本位和派系斗争当今也比比皆是

  • 3 Ms.老王 2017-07-28 15:08:14

    都是一些轴、矫情的人.这本书的装帧真的恨死了,大小薄厚特别难受,拿着也困难,读起来累.

  • 4 吴松张 2017-08-22 09:00:10

    这套人民文学出版社选取的短篇丛集花了心思,这本可以说是昭和小人物传记。最喜欢的还是《某<小仓日记>传》,已经有三套版本书里有这个故事,百看不厌。

  • 3 安之 2018-11-15 13:45:02

    【阅读时间:4小时】这本书对于松本清张来说无异于《女生徒》于太宰治,《伊豆的舞女》于川端康成。其中的故事没有悬疑推理的成分,更像是一段段现实的捕捉,然而故事共有一个特点:所有的主角都跟电影里那样总是能获得自己想要之物的人不同,他们努力追求着最后追求到的东西,要么是永久的丧失,要么是扭曲,要么是谬误。尤其喜欢《红签》、《青之断层》两篇。《菊枕》讲述了一个颇有才华的女俳人孤僻扭曲的性格下悲惨的一生。《火之记忆。》是一个男孩对于父亲和母亲感情的揣测,最终符合俗套的猜测,却并不是事实。《断碑》、《石骨》、《笛壶》都跟考古有关,只不过都讲述了考古人员们不如意的一生。《红签》讲述了一个美艳而有才华的女人,面对战争和男权不幸的命运。《青之断层》最令人唏嘘,是一个颇有天分的艺术家被人利用后可悲的一生。

  • 3 gaolang88 2018-02-17 10:17:19

    让人抑郁的一本书

  • 0 nolix 2019-11-26 08:21:37

    总体格调清冷,幽然,难怪是侦探大亨,部分章节,很接近如今的日本推理小说。

  • 4 氢气有毒 2021-04-17 16:17:59

    本来看书是为了减压,结果看完后压力更大了,怎么人人都这么不顺利

  • 2 西风斑 2020-07-13 12:07:55

    建议改为:昭和故事会。所有断片基本上都是悲剧核心。

  • 1 乌有女士 2018-06-19 21:20:01

    已出版的三本里最好看的一本了,没有驿路里的强行巧合,也卸下了西乡钞里因为历史久远造成的疏离感和传奇画本感,一个个真实有力得不似虚构而是直接从当时报纸上摘下的深度报告。结尾处也断得十分巧妙。而且老师可懂女人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