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
译者: 邓可
出版年: 2017-2
页数: 344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97456
内容简介 · · · · · ·
介绍北京城墙与城门的里程碑式著作
………………
※名人推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考察北京城墙与城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在我们自己的专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见的。而他自己从实地考察中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真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也就充分地流露出来。他高度评价这组历史纪念物,同时也为它的年久失修而伤心。在考察中,他的观测细致、记载不厌其详,这是十分可贵的。
——侯仁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新版本)经过细致完整的重译,修正了前一版中译本的一些错讹,保存了比较清晰的当年拍摄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照片,特别是补充了作者原书中有关中国西安、青州城墙和城门的部分照片。本书中译本的重新出版再次唤醒人们对昔日北京城的印象。
——李孝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本书是至今为止,最详实、最细致、最严谨、最完整的一部介绍北京城墙城门及配套设施的书籍。
——刘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
介绍北京城墙与城门的里程碑式著作
………………
※名人推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考察北京城墙与城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在我们自己的专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见的。而他自己从实地考察中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真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也就充分地流露出来。他高度评价这组历史纪念物,同时也为它的年久失修而伤心。在考察中,他的观测细致、记载不厌其详,这是十分可贵的。
——侯仁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新版本)经过细致完整的重译,修正了前一版中译本的一些错讹,保存了比较清晰的当年拍摄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照片,特别是补充了作者原书中有关中国西安、青州城墙和城门的部分照片。本书中译本的重新出版再次唤醒人们对昔日北京城的印象。
——李孝聪,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本书是至今为止,最详实、最细致、最严谨、最完整的一部介绍北京城墙城门及配套设施的书籍。
——刘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
※编辑推荐※
☆53幅城门精细手绘图纸,126张城墙城门真实老照片
☆这是一部震撼了历史地理学大师侯仁之先生的著作。严谨的丈量,详尽的观察,精细的图纸,真实的照片,这一切在新版本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对照1924年英文原著, 每一处细节,每一幅图片,我们都细致还原并加以校订标注。
☆我们越过时空的阻隔,终于可以与这些无言的记录者静默相对,体悟古老遗存中蕴含的历史韵味。
………………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 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作者简介 · · · · · ·
喜仁龙(Osvald Sirén ,1879—1966),瑞典艺术史学家。曾供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18年到日本讲学,并于1920—1921年旅居中国,开始密切关注东方艺术与建筑。1956年获得第一届查尔 斯·朗·弗利尔奖章。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词典·增补版》(1981)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中国绘画研究的集大成者。
目录 · · · · · ·
中文版新序 李孝聪
中文版序 侯仁之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
第二章 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
第三章 北京的内城城墙
第四章 北京内城城墙的内侧壁
第五章 北京内城城墙的外侧壁
第六章 外城的城墙
第七章 内城的城门
第八章 外城的城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毗邻城墙的城门两侧,是位于两条铁路线旁的候车室。其建筑样式十分传统,带有拱券式的大屋顶和开放的柱廊,将城楼与突兀的西式火车站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开放空间――过去瓮城内的区域——十分荒凉,路两边拉着铁链,两只孤独的石狮彼此遥望,新生的树木显得萎靡不振。广场上唯一活动的生命是一些邋遢的乞丐和游手好闲的流浪汉,栏杆恰好将他们与汽车和人力车隔开,于是他们便在通道中间长住下来。箭楼城台下深邃的券门如今已没有人从中穿过,于是这里就成了乞丐们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城门外繁忙的商业街则恰好为他们带来行乞的机会。在我所看到的北京城的乞丐和流浪汉中,这里是最丑陋肮脏的,而这就是前门古老门洞之下最真实的情形。 箭楼以南的区域是北京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狭窄肮脏的护城河并没有太大的水量,一座很宽的石桥横跨其上,形成一个方形的开放空间。它被铁链和石墩划分为四条通道分别向南、东和西三面延伸,到达外城最重要的商业区。站在箭楼上俯瞰前门大街,北京城中最美丽有趣的景象便尽收眼底,婆娑的垂柳和古老的木牌楼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这里的交通忙碌而繁杂:手推车、人力车、骡子和骆驼商队,与汽车和自行车混杂在一起一古老的秩序正逐渐被嘈杂和机械化的时代打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0页 -
所有木结构都被漆成深红色,而砖墙和屋瓦则是灰色的。门板的雕饰会鎏金来凸显,而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的柱头斗拱还会饰以绿色和蓝色。中国人从不吝啬使用强烈的色彩;这种色彩的远观效果颇佳,尤其是当建筑处于繁盛花木的掩映之中时,不过纹饰细节的缺失却使近观大为失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的人也喜欢 · · · · · ·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西山晴雪夜晚也可以看到吗?不相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城墙和城门这么古老的事,就先表白一个老电影吧,50年代初,陶金和侯宝林拍了个电影,编剧是老舍,片名《方珍珠》。我很奇怪这个名字,电影的名字应该叫“毛主席的恩情照耀破风筝还有个们!”。大鼓妞方珍珠虽然是女一号,但是电影里最亮瞎眼的是陶金演的曲艺班主“破风筝”,... (展开)



转载叶公平文: 到底叫“喜仁龙”还是“喜龙仁”,请往这儿看!

发表于《世界建筑》2017年第5期的此书书评

一场与老北京城的百年重逢
> 更多书评 4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8.7分 3021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8.0分 159人读过
-
燕山出版社 (1985)8.7分 138人读过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8.4分 13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白鲞 2020-02-27 14:42:48
近日了解到对北京城的城墙和城门的记忆的著作,居然写于一位瑞典学者,庆幸他给我们留了一个念想!异邦学者有如此境界和热情,确实告诉我们生命个体对比较城墙的喜爱,以及对近600年历史建筑物的艺术品的赞美!作者能仔细工整的记录和考证,这种精神和态度值得我们尊敬!套用作者文章末尾说的“这些美妙的城墙和城门,这些北京动人辉煌的历史的无言记录者,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屹立多久呢?”
0 有用 北之岚 2022-01-30 22:13:29
北京城的墙没有了,可更厚更高的墙围在了人的心头
0 有用 画圈圈的猪 2022-05-11 12:59:48
照片看着真是物是人非,就是文字有点太枯燥了,飞快略过…
1 有用 恋恋白 2021-12-04 12:53:41
大多不在了,好可惜。
0 有用 M.Blanc 2019-12-15 10:11:08
偏学术的专著,大量对北京城墙数据的史料。很多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