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文化解析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观止 2017-07-08 15:55:25

    2010年曾听过刘老师讲“悲剧在中国的诞生”课程,这次一口气读完,思想之深切,激情,丰富,层次,纵横,曲折,荡气回肠!期待下卷!

  • 1 江海一蓑翁 2017-08-02 17:29:32

    刘东老师的最新力著,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来分析悲剧的文化内核。刘老师在本书中的写作风格堪称纵横捭阖,自由穿梭于各种剧作原文、经典引文和自己的思想火花之间,来回跌宕。读这样的作品,仿佛经历一场思想文化的头脑风暴,感受特别。

  • 2 愚人机场 2018-03-02 00:39:05

    “带着历史感去返回历史!”刘东老师从艺术社会学出发,从文化看悲剧,挖掘出希腊悲剧的人类学、发生学、宗教意义上的真正起源。他倾向于悲剧冲突论,悲剧表现人与命运的抗争,它起源于祭神-狂欢-竞技,由于祭祀所暗含的人间规则,悲剧也相应表现了希腊的世俗精神,悲剧是英雄的史诗。希腊悲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有其产生于“大空间”的共通性,更有其殊别性,而这正是他致力于畅游发掘的“小空间”。其中对普罗米修斯工程的分析极为精彩,是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展开反思。本书最后提炼出悲剧在希腊的诞生的思想条件和充分条件两条线索,以逻辑地论证悲剧的诞生,略带有普洛普故事形态学的味道。同时,他通过《安提戈涅》等戏剧,认为尼采关于悲剧和酒神的论述依然延续了亚里士多德的路子。本书力图还悲剧一个真面目,以揭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意义世界。

  • 1 安东。 2023-04-05 14:27:07 广西

    从中国传统戏剧《玉堂春》《长生殿》与西方古典悲剧意识的对比,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与牺牲的命运变奏和《阿伽门农》替罪与献祭的血腥主题,再顺着挑出该隐弑兄与亚伯拉罕祭子的故事,反复论证悲剧起源于献祭替罪羊的仪式,“它当年被如此这般地发明出来,却正是要避免在那之前的、远远比这更加残酷的暴力”。于是悲剧所谓“甜蜜的痛苦”,大概在美学的成分之外,还有着共情与释放的功用。文化自豪与文化自卑的博弈在吾辈这种普通人看来未免多此一举,还有引用实在太多了,不光引别人的还引自己的前文… “悲剧这种在特定时空区间所产生的特殊文化样态,是反映了生活中永远不能解释清楚的尖锐冲突,以及人们迫切需要理解和解释它的愿望,以及永远必须重新解释它的生存困境,而舍此他们就无法获得足堪一活的意义。”2023-004

  • 2 大脸 2020-12-24 12:05:30

    本书基于作者在斯坦福北大清华四个学期关于希腊悲剧解析授课的讲稿而来,深凿悲剧的内涵和文化迁延,扩展到戏剧和政治学范畴,无缝跨界,还借用当下的语言和场景还原古希腊时代的英雄及其悲剧渊源,参照和分析19世纪以来希腊悲剧的各派分析和观点,无法形容阅读的愉悦和钦佩。作者使用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的例子,揭示三代希腊悲剧作家由对命运和人力的抗争、到人与人的抗争再到人内在性格的抗争所引发的悲剧的流变,也回溯到悲剧是一种自我驯化的手段,警醒后人原始世界的残暴,也引发悲剧最核心的思考,即如果那不能违背且两难的毁灭仅是生命过程,那人力克服它的虚假之后,剩下什么?如果它是生活的本质,那如何安顿好余生?孔子倒是有趣地给了一个答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天命还乐而忘忧地努力发奋。短评无力展开,待书长评续之

  • 2 余庆 2021-12-16 12:20:24

    感觉并没有深入的进行比较范畴内的分析研究。 一般这种大佬的行文都带有自己的个人色彩,当然刘老师也不例外。

  • 0 pis_ 2022-05-29 21:17:52

    不期而遇的宝藏。

  • 0 了了 2022-06-05 15:12:40

    啊…第一章有一种眼界打开了的感觉,之后…我就不太能看懂了…

  • 0 喵喵 2022-11-23 17:43:41 北京

    很奇怪的一本书。将错就错和一些溯源分析是我喜欢的,关注到的问题是我感兴趣的,但个人风格太强,导致经常用情绪化的举例反驳了自己的观点,或者造成了一部分视角缺失,完全不顾其他学者的论点仍然是有价值的。不是指出其他人的缺陷,而是扇了他们一巴掌。 哦还有太多的设想。

  • 0 吴下若雨 2024-01-01 15:12:11 浙江

    语言稍微有点欧化拗口,立足中西文化文学比较,中国文化部分谈的相对较少,对古希腊悲剧与替罪羊的论述印象比较深刻,既有目睹替罪羊牺牲献祭的恐惧怜悯,又有城邦污染威胁被净化的如释重负。期待下册。

  • 0 人类自由落体 2023-10-21 17:09:56 浙江

    太冗余了,序言和第一二章完全可以精简掉。从第三章开始才有点意思,第四章尚可。 关键还是新观点比较少。

  • 0 宁奈 2022-09-10 00:21:28

    艺术与社会人生的畅达之悟

  • 0 非虛構 2023-04-28 21:00:59 北京

    應該承認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是一部傑出的著作,但並非十全十美,沒有可供一切民族在一切時代都尊奉的永恆法則。我們要表演合乎自然的東西,也表演非常的東西,但不願表演神聖的東西,即使寫英雄也以人力所能及為限,因為英雄人物的偉大是屬於人類的,而不是屬於天神的。由此可見我們今天信奉的宗教精神就與吉代悲劇的精神大不相同。在亞里士多德所論述的悲劇靠恐懼和憐憫使感情得到淨化的問題上,我們顯然也不同了,「淨化」究竟是指什麼?我們今天的恐懼不帶迷信,是擔憂古人、同情別人,不會使自己喪失更氣。我們今天的憐憫則是從仁慈和人道出發關切劇中我們崇敬的人。我們擺脫了古人的迷信,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對善惡的態度,促使它們獲得該有的報應,並使這種感情在劇場中得到宣洩、發生感應,這是我們比古人更為有利的地方。

  • 1 黄裳 2019-05-01 11:04:58

    个人痕迹很重,论述有些繁琐

  • 1 之然 2018-05-01 00:54:09

    东西方悲剧文化比较,自由跳转多个学科,极端自恋的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繁复本身就寓示炫目,学术书写得这么好看,五七年难得一遇。

  • 0 馬克洛尔 2020-05-04 00:16:25

    阅读有一定门槛

  • 0 秋商 2021-02-21 09:56:10

    “虽非罪有应得,却实是咎由自取。”“虽然有过失,却并非罪不容诛” 妈耶这个总结合理

  • 0 鹿王本生 2020-03-03 02:28:54

    已看过补记,比较深入但行文比较啰嗦。为何西方悲剧与东方悲剧面目截然不同,西方人神界限不可逾越,东方是可化生的,所以莎翁的爱情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的是梁祝化蝶,。。不可调和VS与天地生死和解,西方的神谕不可破,我们的有无相生~~在“有”上建立的高楼大厦,是否在“空”的哲学底层地基中轰然倒塌?或者化成绕指柔?

  • 0 皓仔 2019-04-15 21:50:38

    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戏剧学,更多的是把悲剧这个文学体裁放入比较文学的语境中去阐释。现在的我还是觉得艰深难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