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 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书作者历时7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追寻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品格、积淀与气质: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的剑桥、思辨之地海德堡、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
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这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首先为国人真正了解它们提供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 同时,面对国人对于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本书能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反思教育现状提供优秀范例与方向。
当然,本书更加倡导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应该被限定于一个时间段...
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 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书作者历时7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追寻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品格、积淀与气质: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的剑桥、思辨之地海德堡、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
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这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首先为国人真正了解它们提供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 同时,面对国人对于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本书能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反思教育现状提供优秀范例与方向。
当然,本书更加倡导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应该被限定于一个时间段。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更多人燃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长存于内心。
大学的精神的创作者
· · · · · ·
-
陈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蒲实,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至今,任主笔,一直从事国际政经、文化与科技报道。封面代表作品包括《硅谷乌托邦》《美国之惑:特朗普时代》《“一战”百年启示录》等。
陈赛,1978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至今,现任周刊主笔,《新知》杂志编辑。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哈佛大学:从绅士到精英
美国的镜子 003
处于守势的帝国 009
在哈佛学什么 029
以政治为业—一个专业学院的样本 054
哈佛人劳伦斯•萨默斯 060
第二章 耶鲁大学:卓越灵魂与领袖的摇篮
精英主义、公民使命与自由教育 075
精英主义、自由教育和领袖的摇篮 079
友谊与权力的传奇:耶鲁的秘密社团 111
第三章 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心脏
梦想家的孵化器 129
从工程师到企业家 146
谢青:斯坦福与硅谷岁月 156
第四章 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
麻省理工学院的魔力 169
麻省理工的人物 178
下一站,火星 201
第五章 牛津大学:现代绅士的摇篮
牛津的时间 215
莫德林学院的时空 219
基督教堂学院:消失的时间 227
默顿学院:关于创造力 243
财富的精神:牛津与世界 249
走向开放的大学精神:寻找以赛亚•伯林 258
牛津式的学问 266
第六章 剑桥大学:一个完美的读书地方
剑桥神话 277
800 年造就的精神地图 284
理解一只蝴蝶的智力挑战甚于宇宙 328
真正理解任何一种现象都是很难的 339
剑桥的女孩、女士、女教授 348
第七章 海德堡大学:一个思辨之地
寻找马克斯•韦伯 357
海德堡:哲学家路过之地? 388
海德堡大学:一所“很好”的德国大学 40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来到古老的牛津,便跌入一条漫长的时间河流,说不清身处什么时代。13世纪的古书静静躺在图书馆里,15世纪“如梦如幻”的钟塔敲击着600年前富于变幻的钟声,16世纪的礼拜堂唱着赞美歌,17世纪的苍天梧桐树低吟着爱情,18世纪的人物肖像油画在上沉默不语地审视,19世纪的殖民风格圆顶和柱式阳台,20世纪的战争亡灵纪念碑,21世纪的地理边缘不断生长的现代建筑……还有,每个学院静谧的花园与庭院里,那些古老的或年轻的动植物的生命,悄无声息地指向繁荣、鸟民轮回,时间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英国的下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8页 -
当9000平方英尺、如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般宏伟的大厅迎面而来时,我在古老的彩绘玻璃窗和辉煌的吊灯间看到了身份飞舞的幽灵。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大学的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知识社会中的大学 8.5
-
- 良好家教十诫 7.5
-
- 不一样的中学 7.6
-
- 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 8.1
-
- 若真有情,愿你爱得尽兴 7.3
-
- 大学之路(第二版) 8.8
-
- 废墟中的大学 8.5
-
- 穿越丝路 7.5
-
- 大学新语 7.4
大学的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豆瓣高分读书榜 (smile)
- 37°暖书单(一) (37°暖)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学的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greatabel 2019-01-23 17:15:43
名校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种氛围:周围人给你的一种紧迫感,而且一种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曾经想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读数学,严肃的准备过,后来放弃了数学,留在国内转专业读研,也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当然申请估计通过可能性也很低,对自己数学能力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2 有用 E.L 2018-11-07 15:14:16
学术终要与现实相结合~
5 有用 NSBetter 2018-01-28 10:59:08
2018年第6本。窥见那些智慧的头脑中萌生的想法,一次次被自己的无知和庸碌无为所震撼。“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不往外看一看,还真以为自己上的就是“大学”了。
0 有用 #暗蓝# 2017-04-04 15:43:54
水准依旧,深度和选材都很好
3 有用 加油21天少女秋 2020-05-29 09:32:59
“事实上,每次从一所大学采访回来,与自己的下坡路迎面相撞时,我都痛苦地意识到人生的各种局限性,但同时我也一次次告诉自己,突破的可能性永远都只存在于自身。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而在于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是否能长久存在于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