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 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书作者历时7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追寻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品格、积淀与气质: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的剑桥、思辨之地海德堡、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
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这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首先为国人真正了解它们提供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 同时,面对国人对于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本书能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反思教育现状提供优秀范例与方向。
当然,本书更加倡导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应该被限定于一个时间段...
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 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书作者历时7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追寻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品格、积淀与气质: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的剑桥、思辨之地海德堡、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
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这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首先为国人真正了解它们提供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 同时,面对国人对于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本书能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反思教育现状提供优秀范例与方向。
当然,本书更加倡导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应该被限定于一个时间段。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更多人燃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长存于内心。
作者简介 · · · · · ·
蒲实,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至今,任主笔,一直从事国际政经、文化与科技报道。封面代表作品包括《硅谷乌托邦》《美国之惑:特朗普时代》《“一战”百年启示录》等。
陈赛,1978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至今,现任周刊主笔,《新知》杂志编辑。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哈佛大学:从绅士到精英
美国的镜子 003
处于守势的帝国 009
在哈佛学什么 029
以政治为业—一个专业学院的样本 054
哈佛人劳伦斯•萨默斯 060
第二章 耶鲁大学:卓越灵魂与领袖的摇篮
精英主义、公民使命与自由教育 075
精英主义、自由教育和领袖的摇篮 079
友谊与权力的传奇:耶鲁的秘密社团 111
第三章 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心脏
梦想家的孵化器 129
从工程师到企业家 146
谢青:斯坦福与硅谷岁月 156
第四章 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
麻省理工学院的魔力 169
麻省理工的人物 178
下一站,火星 201
第五章 牛津大学:现代绅士的摇篮
牛津的时间 215
莫德林学院的时空 219
基督教堂学院:消失的时间 227
默顿学院:关于创造力 243
财富的精神:牛津与世界 249
走向开放的大学精神:寻找以赛亚•伯林 258
牛津式的学问 266
第六章 剑桥大学:一个完美的读书地方
剑桥神话 277
800 年造就的精神地图 284
理解一只蝴蝶的智力挑战甚于宇宙 328
真正理解任何一种现象都是很难的 339
剑桥的女孩、女士、女教授 348
第七章 海德堡大学:一个思辨之地
寻找马克斯•韦伯 357
海德堡:哲学家路过之地? 388
海德堡大学:一所“很好”的德国大学 40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来到古老的牛津,便跌入一条漫长的时间河流,说不清身处什么时代。13世纪的古书静静躺在图书馆里,15世纪“如梦如幻”的钟塔敲击着600年前富于变幻的钟声,16世纪的礼拜堂唱着赞美歌,17世纪的苍天梧桐树低吟着爱情,18世纪的人物肖像油画在上沉默不语地审视,19世纪的殖民风格圆顶和柱式阳台,20世纪的战争亡灵纪念碑,21世纪的地理边缘不断生长的现代建筑……还有,每个学院静谧的花园与庭院里,那些古老的或年轻的动植物的生命,悄无声息地指向繁荣、鸟民轮回,时间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英国的下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8页 -
当9000平方英尺、如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般宏伟的大厅迎面而来时,我在古老的彩绘玻璃窗和辉煌的吊灯间看到了身份飞舞的幽灵。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大学的精神"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学的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学的精神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大学的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 更多书评 30篇
-
smile (旅行是为了做梦,像梦一样自由)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德鲁福斯特,哈佛第二十八任校长 美国人相信,大众教育是美国民主的基础,大学应...2017-04-14 23:16 5人喜欢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德鲁福斯特,哈佛第二十八任校长
美国人相信,大众教育是美国民主的基础,大学应该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如果大学教育误导了学生,吞下恶果的终将是整个国家。相反,如果大学能教会学生准确自如地表达思想,清晰地思考,严密地分析问题,富有道德感,对国家大事敏感而有见地,社会将受益无穷。
经常有学生质问:文科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但丁?他说:读点诗歌和小说,有助于你们科学家培养想象力。
哈佛教育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生活有低俗和高尚之分,前者以劳作谋生,后者则以沉思为理想,自由人应受的教育即自由教育,其目的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行的完善。自由就是不鄙贱,不卑陋。后来,古罗马的塞尼卡将其内涵由自由人转变成使人自由,即心灵解放的含义,也就是说,自由教育是与灵魂相关的教育。
去读狄更斯,去读福克纳,学习写作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
父亲,别说没有什么值得你为它活着的。有很多事情值得你活着。为人类活着吧。
国内老板很多饭局和应酬,大概要吃很多次饭,打很多场高尔夫,彼此才能建立信任,才敢投钱,要不然,钱被人卷跑了怎么办。而在硅谷,不需要太多人际关系的智慧,只一杯咖啡,一个好点子,投资人就敢直接往你帐户里打钱。美国人从小就知道,撒谎的成本极高,代价极大。在学校里,教师如果交待作业要自己完成,结果发现你和同学互抄了,不良的信用记录会跟随你很久。在斯坦福,与人相处很简单,身份是个没人在意的话题。如果你做出个好东西,大公司不会想着自己也轻而易举地弄一个出来,而是会以高价来购买你的创造。
来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他们不想被告知说,你们不能做什么事情。他们想知道,最难的问题是什么?登月,很难,去火星,更难,好的,我想做这件事情。聪明的学生应该被挑战来应对这样的难题。他们必须思考那些能够照亮社会的事情。他们必须懂得挑战知识的极限,改善地球人的生活,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赚钱。
正如曾被牛津封为圣人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埃德蒙德曾说的:“就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就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在你的一生中,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想做,但没有机会做的吗?太多了。走更多的路,学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美妙的世界,人生太短暂了。
我总想把她们教得淘气一点,不顺从,强硬,别扭,好辩。总之,我喜欢坏女孩,好女孩不合我的口味。
歌德的《浮士德》:我们将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的一切莫不如此。
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存在的本质?
这个世界永远会有一些人,天然地被这些问题吸引,迷惑,尽管他们心里清楚,这些问题很可能没有答案,或者超出了他们的智性能力。但这些问题如此重要,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努力就将持续下去。
一本哲学经典,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是看不懂的。不是说你看不懂文字,而是你的思想不够专注,不够精密,捕捉不到很多细微的变化,这是哲学学习中最为艰苦的基础训练,没有这种训练,读再多的哲学书也没用。但是,一旦进入状态,你会发现思维的训练过程是充满乐趣的。
他们身上,理智的力量大得多:因为外界的诱惑比较小,内心的爆炸比较少。而在外界的袭击与内心的反抗较少的时候,理性才把人控制得更好。
《什么是教育》:大学应该培养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附庸。前者会昼夜不停地思考,并为此形销骨立;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前者敢冒风险,静听内心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后者则需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定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
回应 2017-04-14 23:16 -
晏砚砚 (童话散文书评公众号yyyfczs)
来到古老的牛津,便跌入一条漫长的时间河流,说不清身处什么时代。13世纪的古书静静躺在图书馆里,15世纪“如梦如幻”的钟塔敲击着600年前富于变幻的钟声,16世纪的礼拜堂唱着赞美歌,17世纪的苍天梧桐树低吟着爱情,18世纪的人物肖像油画在上沉默不语地审视,19世纪的殖民风格圆顶和柱式阳台,20世纪的战争亡灵纪念碑,21世纪的地理边缘不断生长的现代建筑……还有,每个学院静谧的花园与庭院里,那些古老的或年轻的动植物的生...2017-04-19 14:24 1人喜欢
-
smile (旅行是为了做梦,像梦一样自由)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德鲁福斯特,哈佛第二十八任校长 美国人相信,大众教育是美国民主的基础,大学应...2017-04-14 23:16 5人喜欢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德鲁福斯特,哈佛第二十八任校长
美国人相信,大众教育是美国民主的基础,大学应该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如果大学教育误导了学生,吞下恶果的终将是整个国家。相反,如果大学能教会学生准确自如地表达思想,清晰地思考,严密地分析问题,富有道德感,对国家大事敏感而有见地,社会将受益无穷。
经常有学生质问:文科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但丁?他说:读点诗歌和小说,有助于你们科学家培养想象力。
哈佛教育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生活有低俗和高尚之分,前者以劳作谋生,后者则以沉思为理想,自由人应受的教育即自由教育,其目的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行的完善。自由就是不鄙贱,不卑陋。后来,古罗马的塞尼卡将其内涵由自由人转变成使人自由,即心灵解放的含义,也就是说,自由教育是与灵魂相关的教育。
去读狄更斯,去读福克纳,学习写作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
父亲,别说没有什么值得你为它活着的。有很多事情值得你活着。为人类活着吧。
国内老板很多饭局和应酬,大概要吃很多次饭,打很多场高尔夫,彼此才能建立信任,才敢投钱,要不然,钱被人卷跑了怎么办。而在硅谷,不需要太多人际关系的智慧,只一杯咖啡,一个好点子,投资人就敢直接往你帐户里打钱。美国人从小就知道,撒谎的成本极高,代价极大。在学校里,教师如果交待作业要自己完成,结果发现你和同学互抄了,不良的信用记录会跟随你很久。在斯坦福,与人相处很简单,身份是个没人在意的话题。如果你做出个好东西,大公司不会想着自己也轻而易举地弄一个出来,而是会以高价来购买你的创造。
来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他们不想被告知说,你们不能做什么事情。他们想知道,最难的问题是什么?登月,很难,去火星,更难,好的,我想做这件事情。聪明的学生应该被挑战来应对这样的难题。他们必须思考那些能够照亮社会的事情。他们必须懂得挑战知识的极限,改善地球人的生活,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赚钱。
正如曾被牛津封为圣人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埃德蒙德曾说的:“就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就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在你的一生中,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想做,但没有机会做的吗?太多了。走更多的路,学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美妙的世界,人生太短暂了。
我总想把她们教得淘气一点,不顺从,强硬,别扭,好辩。总之,我喜欢坏女孩,好女孩不合我的口味。
歌德的《浮士德》:我们将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的一切莫不如此。
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存在的本质?
这个世界永远会有一些人,天然地被这些问题吸引,迷惑,尽管他们心里清楚,这些问题很可能没有答案,或者超出了他们的智性能力。但这些问题如此重要,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努力就将持续下去。
一本哲学经典,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是看不懂的。不是说你看不懂文字,而是你的思想不够专注,不够精密,捕捉不到很多细微的变化,这是哲学学习中最为艰苦的基础训练,没有这种训练,读再多的哲学书也没用。但是,一旦进入状态,你会发现思维的训练过程是充满乐趣的。
他们身上,理智的力量大得多:因为外界的诱惑比较小,内心的爆炸比较少。而在外界的袭击与内心的反抗较少的时候,理性才把人控制得更好。
《什么是教育》:大学应该培养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附庸。前者会昼夜不停地思考,并为此形销骨立;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前者敢冒风险,静听内心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后者则需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定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
回应 2017-04-14 23:16 -
晏砚砚 (童话散文书评公众号yyyfczs)
他们将大学视为一种公平高效的精英筛选机制,将智力上最为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推送到社会上上层,发挥他们的潜力,以便更好地领导这个国家,同时又认为教育应该是关于个人的心智与个性成长的,对每一个普通学生的人生负责,拓宽他们的视野,以便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碰到“较少地阻挡他们获取成功的障碍物”;他们还相信,大众教育是美国民主的基础,大学应该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如果大学教育误导了学生,吞下恶果的终将...2017-04-19 14:06
-
顺其自然 (早起播种,御风而行)
读完书中关于世界著名的7所大学的介绍,如果让我选一所最心之向往的,一定是剑桥大学,光是副标题“一个读书的完美地方”就深深吸引着我这枚理想主义者。 剑桥大学的校长一直是伊丽莎白王妃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这其实是个名誉称号,执掌校务的是一位女性副校长,我很喜欢她的一个说法,剑桥大学的美会一直印刻在学子的灵魂里。 数世纪的古堡建筑,美好的英式乡村风景,剑河在大学城中穿流而过,更别提康桥还留下了一首首哀婉的诗...2018-03-30 16:45
读完书中关于世界著名的7所大学的介绍,如果让我选一所最心之向往的,一定是剑桥大学,光是副标题“一个读书的完美地方”就深深吸引着我这枚理想主义者。 剑桥大学的校长一直是伊丽莎白王妃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这其实是个名誉称号,执掌校务的是一位女性副校长,我很喜欢她的一个说法,剑桥大学的美会一直印刻在学子的灵魂里。 数世纪的古堡建筑,美好的英式乡村风景,剑河在大学城中穿流而过,更别提康桥还留下了一首首哀婉的诗歌。在这样的美景中,人大概没有什么纷扰和烦恼吧,在这样的美景中,大概可以暂避尘世,安心求知吧。 因此,广泛阅读也是剑桥对学生们的一个要求,这是培养独立思考及表达能力的一项必要训练,记得书中记录过某位哲人认为阅读1万本书是做学问的一项基本标准。 除此之外,学院制的设置则是促成不同系别学科的学生们相互融合交流的一项重要举措,不同背景及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所学院里日夜相处,增进了年轻人的友谊,增加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带来了对多样性的包容。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其实也是照搬英国大学的学院制,尤其在盛产政治人物的耶鲁,很多大学时期的学院好友在政治道路上助理颇多,相伴多年。
回应 2018-03-30 16:45
-
另外,随着学科之间边界的倒塌(比如生物学已经逐渐拓展到社会科 学与人文科学的边缘),为各个学科的知识整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要怎么贯穿到学生的教学中去?著名生物学教授E.O.威尔逊就认为,未来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基于学科,而是基于问题,一上来就抛出那些不仅与学生个人切身相关,而且对人类亦影响深远的大问题,比如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里已经贯穿了物理、化学、生物、道德、法律等多个不同的学科,逼迫学生从不同的...
2018-11-21 22:31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大学的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豌豆象 2018-06-26
想在康河的柔波中划划船~~选了一下,最喜欢剑桥哈哈
0 有用 #暗蓝# 2017-04-04
水准依旧,深度和选材都很好
7 有用 東郷 2017-09-24
糖水游记见闻录;尊重学问而不虚慕学问 对人而言大学只是提供一个受教育的场所 一个启蒙的地点;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在英美教育是一种投资与所谓“精英”的培养地 而在德意志 教育是大众的基本权利 不公平的教育体系造就不公平的社会环境 而大学就应该是为弥合这种社会裂痕的存在
0 有用 澳大利亚喂袋鼠 2019-02-23
“就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就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读这本书不是为了去羡慕这些好大学的学生,而是要从他们的教育理念里反观自我,纵然身处不同的世界,但基础资源在网络面前不是问题,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成就自己。
2 有用 NSBetter 2018-01-28
2018年第6本。窥见那些智慧的头脑中萌生的想法,一次次被自己的无知和庸碌无为所震撼。“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不往外看一看,还真以为自己上的就是“大学”了。
0 有用 紫罗兰永恒花园 2021-02-03
何谓大学的精神?本书并未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在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斯坦福、剑桥、牛津、海德堡这些顶尖名校的历史发展和访谈录中为读者进行了一番描绘,值得了解和思考借鉴!
0 有用 Shallow 2020-12-02
还算有趣,书名可能会引起歧义,实际说的是知名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苗炜写的剑桥部分真好,欢乐而不失典雅。耶鲁倒是和我预期的气质不一样,他们好喜欢圈地自萌(误)
0 有用 蒋蒋🐒 2020-11-25
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剑桥,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思辨之地海德堡。每一所学校我都想去看看,回过头来再品味大学的精神,也许也就理解了这些大学为什么能培养出优秀的人。
0 有用 沉音 2020-10-22
终于读完了。
0 有用 Unknown 2020-08-12
感受很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