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继2015年登上国内众多年度好书排行榜的《抚顺故事集》之后,2017年,作家赵松推出了风格迥异的新作——《积木书》。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集”。因为它并非“短篇小说”的“合集”。
我们可以称它是“一部小说”。因为它是由很多闪烁着各种小说元素的独立短章构成的书。
它不是各种故事碎片的收纳箱,也不构建完整的故事。它改造那些仿佛要生成故事的碎片,顺势将原本残缺的它们雕为成品,像安静的零部件……
其中总会有某些篇章,让你在读后自然联想到其它的某些。它们之间总是隐约着暧昧不明的关系或相投的气息。
当然,它们也像积木,只是它们并没有那么单纯。构成它的每一篇里都会这样或那样一些短篇小说的特质。但它们绝非那种果实的状态——轮廓清晰、形象明确,不,它们更像被突然击中的果实,而文字像镜头模糊的高速摄像机,捕捉到那些瞬间,又近乎虚拟。
在这部书即将付印的最后时刻,...
继2015年登上国内众多年度好书排行榜的《抚顺故事集》之后,2017年,作家赵松推出了风格迥异的新作——《积木书》。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集”。因为它并非“短篇小说”的“合集”。
我们可以称它是“一部小说”。因为它是由很多闪烁着各种小说元素的独立短章构成的书。
它不是各种故事碎片的收纳箱,也不构建完整的故事。它改造那些仿佛要生成故事的碎片,顺势将原本残缺的它们雕为成品,像安静的零部件……
其中总会有某些篇章,让你在读后自然联想到其它的某些。它们之间总是隐约着暧昧不明的关系或相投的气息。
当然,它们也像积木,只是它们并没有那么单纯。构成它的每一篇里都会这样或那样一些短篇小说的特质。但它们绝非那种果实的状态——轮廓清晰、形象明确,不,它们更像被突然击中的果实,而文字像镜头模糊的高速摄像机,捕捉到那些瞬间,又近乎虚拟。
在这部书即将付印的最后时刻,我们跟赵松做出了一个默契的决定:删除长达八页的目录。“这样,”赵松说道。“就意味着,谁要想在看后重新找到其中的某一篇,就不得不在书里仔细查找……我自己也不例外。”
《积木书》是一场“小说”的阅读游戏。它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阅读路线和想象的方式。
积木书的创作者
· · · · · ·
-
赵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赵松,作家、诗人、文学&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作品有小说集:《空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抚顺故事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志怪赏读《细听鬼唱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随笔集《最好的旅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即出)。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喜欢读"积木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积木书"的人也喜欢 · · · · · ·
积木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 更多书评 1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中信出版集团 (2024)8.7分 4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赵松出版作品 (赵松)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读到之处 附收听地址 (岛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积木书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岛生 2017-03-25 12:52:40
像是,路过的一些生命片段。也许,我们眼里的他人,他人眼里的我们,都是这样的吧。重复,陌生。
5 有用 马扎罗 2017-06-17 10:23:30
宣传语很棒,但恕我才疏学浅,找不到读下去的理由,对我而言,它就是“各种故事碎片的收纳箱”,我想即使不删除目录,效果也差不多。
4 有用 栁向阳 2019-10-10 16:20:54
又翻到第三篇《表妹》时,想到写上几句。表兄妹之间,永远是个谜,充满了神秘、暧昧,童年的欢乐,少年的幻想,中年的回味……甚至这篇短短的文字,也是谜语重重,但如果你想坐实什么,恐怕就要落入世俗了。其实,整本《积木书》也大致是这样。你读,你喜欢读,但永远不要想去抓住什么确定无疑的前因后果的逻辑的故事的东西。
15 有用 恶鸟 2018-02-12 22:03:56
读完赵松《积木书》,也许叫文学素描更合适,完全脱离色彩的是素描,完全脱离剧情的小说呢,也许是剩下的描述练习,相较《风格练习》,它则在另一个范围的广度上,用文学素描探测人事轨迹,人类最初产生素描的冲动,乃是出于他们的实际需要:搜寻某物,测定位置,安放某物,安置自身。这和赵松的文学素描非常相像,每一页的描述都是在把素描线在人事边界来回拉锯,描述边界的扩展,无疑是对小说的一种探索。就像哲学家斯宾诺莎平素... 读完赵松《积木书》,也许叫文学素描更合适,完全脱离色彩的是素描,完全脱离剧情的小说呢,也许是剩下的描述练习,相较《风格练习》,它则在另一个范围的广度上,用文学素描探测人事轨迹,人类最初产生素描的冲动,乃是出于他们的实际需要:搜寻某物,测定位置,安放某物,安置自身。这和赵松的文学素描非常相像,每一页的描述都是在把素描线在人事边界来回拉锯,描述边界的扩展,无疑是对小说的一种探索。就像哲学家斯宾诺莎平素很是喜欢画画,据说他会随身携带一本素描簿,用来画下眼见之物。 (展开)
3 有用 kaka 2017-07-05 19:36:46
借着傍晚在公司躲雨的时间终于看完了。依旧还是很喜欢赵松老师的作品,这种大胆,新颖的尝试,虽然我没拼出几篇。然后关于故事,结合今年界面对赵松老师的那篇采访就能理解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