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美国众神十周年版。被强迫症的自作聪明编辑半毁的...

不知道啊不知道 2017-11-09 12:52:08
"标题:"美国众神十周年版。被强迫症的自作聪明编辑半毁的版本。

我很喜欢美国众神,不仅喜欢尼尔盖曼的行文,也喜欢原译戚林充满自然协调风格的翻译。新十周年版虽然鼓吹多了1万2千字而且是作者的未删减版。但我们都清楚是否经典不是取决于作者,而是译本是否出彩。新的十周年版我特地查了译者,发现依然是戚林(也就是在戚林原翻版增订)后,才算决心拿了一本。

然而。我打错了算盘。因为我忽略了一个悲催的细节:当一个称职的译者遇到了完全不称职的编辑后,一本出版物将会有多么的……嗯……摧残人心……不论是对作者,还是对译者,或是对读者……

先说强迫症。

新版编辑的强迫症简直无以伦比。首先,他非要把所有的绞架都变成绞刑架。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奥丁成了“绞刑架之神”,奥丁的爱马成了“绞刑架”,称谓即绕口又别扭,尤其是在利用戚林版各种名字顺位的时候:比如:

原翻:“你和我,我们都走过了同样的路。我也曾被悬吊在树上,整整九天九夜,那是我自己给自己的牺牲祭祀。我是北欧之主,我是绞架之神。”

新版:“你和我,我们都走过了同样的路。我也曾被悬吊在树上,整整九天九夜,那是我给自己献上的牺牲。我是北欧之主,我是绞刑架之神。”

很有趣,编辑觉得这里牺牲=祭祀,可以删除(实际上牺牲祭祀,或者献祭更符合原文sacrifice),却无法容忍绞架=绞刑架。。而明显的,这里翻成“绞架之神”更符合中文习惯。

再比如:

原文:Votan, he would talk of the gallows and the spear, but for me, it is one thing ...

“沃坦也许更喜欢绞架和长矛,可我呢,只喜欢一样……”

“格林尼尔也许更喜欢绞刑架和长矛,可我呢,只喜欢一样……”

绞架和长矛,绞刑架和长矛,哪个更符合中文习惯自不必多说。

同样,还有“爱尔兰矮妖”,强迫症的新版编辑也将所有(万幸其他地方还有几个漏网的)的矮妖精都改成了爱尔兰矮妖。戚林版则直接翻成“矮妖精”。在中文口语话里,说“爱尔兰矮妖”到最后一个字,舌头会硬生生的停住。让你非常不爽。而说“矮妖精”,则自然的多。也许编辑认为书是读的,所以不用去考虑译本里的人物说话是不是符合话语习惯是不是说的绕口。。如果编辑你真想强调那个“爱尔兰”,那么即使是“爱尔兰矮妖精”也比“爱尔兰矮妖”更符合口语不是?比如:

原文:“I’m a leprechaun,”

旧翻:“我是矮妖精 。”

新翻:“我是爱尔兰矮妖。”

---------------

新旧翻译都读一遍,或者在“爱尔兰矮妖”后面加上“精”,就懂我的意思了。平常说话时,你是说“矮妖”,还是会说“矮妖精”?小妖,还是小妖怪?

另外实际上还有女侍应这个称谓。不过只有伊斯特那章,影响不算特别恶劣,就算了。

为什么一本非常口语化的小说中,编辑你非要强加上这些文绉绉完全不符合环境和语境的称谓而且还要将这些强迫症一样的全书一词替换化?保持根据语境的用词多元化和简化就这么让你不舒服么?

语序和将原翻突兀改动的问题。

新版许多的改动,若真是因为原著版本的不同导致了改变也就罢了。然而不少其实是这位编辑语言组织能力不够,把很柔顺的原翻变成了如今突兀的场景。

1.“Well, there was the Thunderbird Framing Gallery up on Fifth Street, but that closed down. I’m not helping, am I?”

“Nope.”

旧翻:“唔,以前第五街有一家雷鸟农业用品店,不过早就倒闭了。看来我帮不了你的忙。”

“看来是这样。”

新翻:“哎呀,以前在第五街有一家雷鸟农业用品店,不过早就倒闭了。看来我帮不上你的忙。”

“是的。”

------------------------------------------

原版的well体现的是一种不确定的语气,如果通过原文仔细思考下这个场景,就会得出这样一种画面,老头迟疑地想了下,说有家店叫雷鸟,然后看到影子的表情,立刻明白,并很抱歉的说,“看来我是帮不了你了”。影子则无奈的表示同意。

然后再看两个译版,戚林版的“唔”体现了老头的迟疑,最后无奈表示帮不了影子,而礼貌的影子也很无奈的表示同意。字里行间将英文展现给读者的场景贴切地复制了出来。

新版呢,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特别爱卖弄的夸夸其谈老头,并在发现信息没用后毫无抱歉还觉得影子有些无理取闹。影子的回答也是一副不满。一句冷冰冰的“是的”顶了回去。这是非常违反当时两人关系状态的。我不知道编辑是为了一定要符合原文(也就是“信”)才这么改的,还是想要故意透露给读者两人关系实际上不好的。

我宁愿相信是前者,因为如果是后者,编辑就是翻了翻译的大忌,就是所谓的“超译(虽然从其他例子可以看出,编辑的超译趋向非常明显)”,所谓超译,就是把作者当前没有表达出的意思用自己脑补的行事故意添加进译文里。虽然我们知道老头对星期三把影子藏在这里很不满也想早点把他赶走,但此时此刻作者并未向读者表露出这种趋向。双方依然其乐融融。用这种生硬的行文对接,即使符合原文,也让译本缺了很多韵味。

2.Wednesday, my sweet, you brought me a blusher. How perfectly wonderful of you.

旧翻:星期三,我的甜心,你居然给我带来一个会脸红的人!你可真是个让人惊讶的家伙。

新翻:星期三,我的甜心,你居然给我带来一个会脸红的家伙!你可真是个让人惊讶的家伙。

------------------------------

家伙,家伙……,新旧翻译对比,便可一眼看出,戚林版行文措辞更让人舒服。规避了用词的疲劳性不断重复。

3.“And you wax fat and affluent on their worship and their love?” he said, dryly.

“Don’t be an asshole.” Suddenly she sounded very tired. She sipped her mochaccino.

这两句都有问题。放一起说吧。

旧翻:

“于是,你因为他们的献祭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富足?”他冷冷地问。

“别当浑球。”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很疲惫,低头喝了一口咖啡。

新翻:

“因为他们的崇拜和爱慕,你就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富有了?”他冷冷地问。

“别老是当混蛋。”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很疲惫,低头喝了一口咖啡。

------------------------------------

原文语境不难看出,星期三明显就是在嘲笑伊斯特因为满足现状而变得越来越肥。fat这个词用到女性身上可从来不是什么好话。wax里面更能体现出深深的怒意。

戚林版星期三的话语,承上启下,语言到位,狠狠地奚落了伊斯特,胖,富足,用词带着满满的恶意。下一句的“别当混球”,也衔接的非常得体。一言一语,让读者能体会到两个人确实在活生生的对话。

而新版编辑却让我们的星期三在这里又进行了性格大转变。冷冷的话语中居然用了“丰满”“富有”这种不痛不痒的褒义词,问句突兀,问法莫名其妙。而且体现不出任何讽刺的感觉。伊斯特答的也是莫名其妙,什么叫“别老是当混蛋”,星期三这里当了几次混蛋?原文又在哪里写到星期三“老是”当混蛋了?

4.“Remember,” she said to Wednesday, as they walked, “I’m rich. I’m doing just peachy. Why should I help you?”

旧翻:“别忘了,”一块儿走时,她对星期三说,“我很富有,我的日子过得很好。为什么我要帮助你?”

新翻:“记住,”一块走路时,她对星期三说,“我很富有,我生活得很好。为什么我要帮助你?”

-------------------------------------------------

新翻里的“记住”确实是贴切的字面翻译,但结合语境就特别突兀了。因为星期三早就知道伊斯特富有,不用伊斯特提醒他。所以这里的Remember是“你早知道,别忘记”的意思,而不是“你给我听好了”这种认为星期三不懂而下通牒一样的警告。

原文peachy,表意是樱桃红,引申意是红光满面,这里指的是物质生活很好。而中文语境里,“生活得好”,多半指的是精神生活很舒适。比如“生活惬意”,并不指富裕而是指精神满足。而“日子过得好”才是特指物质生活很滋润,比如“日子红红火火”。而从下文可知,伊斯特虽然物质生活很好,但精神备受压抑。所以显然,戚林版的用词更加贴切。新翻本末倒置。

5.“We could try it,” continued Wednesday. “But I would end up with ten fingers, ten toes, and five nights in your bed.

旧翻:“我们可以试试。”星期三继续说下去,“但是我估计,到最后,我还是十根手指十根脚趾,一个不少,还要在你的床上待满五天。

新翻:“我们可以试试。”星期三继续说下去,“但是,我估计到最后,我还是十根手指和十根脚趾都齐全地在你的床上睡满五天。

------------------------------

新旧译版都读一读,戚林版里星期三那种神气活现的踌躇满志跃然纸上。新版读完,星期三除了呼呼喘气累得要死之外,就剩下“任务终于完成,我手脚趾终于都保住了”的交待语气。哪能看出来一丝的得意神情?待满,睡满,这可是两种概念。一个是可以连续折腾五天,一个是连折腾带睡觉才五天。对伊斯特哪种心理杀伤更大,懂得自然懂。

PS:严格来讲,全本新翻里,这种对原译的不断自行主张重加工,主要出现在十一章之后,所以个人认为,编辑至少两人,后面那位才是该对本文付主要责任的那位。可以说十一章以后,这种重加工十分泛滥。该改的改了,不该改的也都改了。这位编辑想必还是一位特别中意注脚说明的人。因为十一章后,各种注脚就如雨后春笋版的蹦跶出来……

错翻。

新版很多地方,这位一定要彰显自己“工作”了的编辑,将戚林旧版翻得十分贴切的译文都变成了错翻。

1.原文:“A fifth charm: I can catch an arrow in flight and take no harm from it.”

旧翻:“第五道魔法:我可以抓住飞行中的箭,让它无法伤害我。”

新翻:“第五种魔法:我可以抓住飞行中的子弹,让它无法伤害到我。”

-------------------------------

且不说这里面的arrow到底该怎么翻一看就懂。星期三学魔法的时代居然有子弹?好就算那年月有子弹,如果星期三广为人知所会的法术里能抓住子弹,岂不是人人都清楚他是诈死?我理解编辑你一直想要给读者揭露真相的迫切想法,但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点。

2.“Is she your girlfriend or something?”

“Not for all the little plastic toys in China,” said Wednesday, agreeably.

旧翻:“她是你的女朋友还是别的什么?”

“什么都不是。”星期三说。他的怒气好像已经消散了,

新翻:“她是你的女朋友还是别的什么?”

“白送都不要。”星期三说。他的怒气好像已经消散了,

-----------------------------------

这句变体自一句英俚: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是维多利亚时代时,英国人的一句比喻。当时英国人喝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茶,所有的中国茶,代表着几座山一样的财富。这么多财富都不行,表明意志的坚决。比如:

“Would you like to sell the car?”“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你要把车卖了么?(全中国的茶给我都)坚决不卖!

十九世纪中国对英国用茶叶倾销,二十世纪中国对美国倾销用的却是the little plastic toys,小塑料娃娃。尼尔盖曼便用了这个梗,借星期三之口对此大吐其槽。

戚林版旧翻没有翻出这个梗。但至少星期三主动撇清了跟伊斯特的关系。新版翻成了“白送都不要”,一副伊斯特倒搭星期三都不屑把她收做后宫的回答。

但如果带入回原文可知,影子问星期三的是,她是你的女朋友么?主语是伊斯特,而不是“Do you want her be your girlfrind”。也就是说,这里“Not for all the little plastic toys in China,”指的是伊斯特愿不愿意做星期三的女朋友所需要星期三付出的代价。所以星期三的意思实际上是,“就算我有中国小商品大世界那么多的钱也不能把她收成后宫”,“我根本高攀不起”。从后文更可得知,伊斯特是货真价实的白富美天鹅,星期三不过是坑蒙拐骗的穷酸癞蛤蟆。星期三就是再自傲,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怎么可能如此大放厥词自毁形象。

新版翻译却将星期三变成了一个不仅自大装蒜还口没遮拦的狂妄之徒,一股明明馋天鹅肉还装得不爱吃的屌丝味。如果往下读,这位口口声声不要的猥琐男还要借着打赌在女神床上待满五天……恕我直言,星期三好歹是个有尊严的旧神,编辑你这么糟蹋人家真的好么?

3.“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The man at the table, Apple Johnny, stared at Wednesday, then he reached down a hand to his crotch, cupped it and said, “Wrong again. I jes’ checked and I got both of my stones, jes’ where they oughtta be.”

旧翻:“真所谓一个蛋、两只鸟。”

坐在桌边的男人,也就是苹果·约翰尼,瞪了一眼星期三,伸手朝裆下一掏。“你又说错了。我刚检查了一下,我两个蛋都在,都待在应该待的地方。”

新翻:“一石二鸟啊”

坐在桌边的男人,也就是苹果·约翰尼,瞪了一眼星期三,伸手朝裆下一掏。“你又说错了。我刚检查了一下,我的两颗石头都在,都待在应该待的地方。”

--------------------------------------------

编辑终于发现了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乐不可支的用中式成语改了过来。但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古俚语里,stones确实可以指睾丸。中文词汇里,可从来没有把睾丸比作石头的习惯。编辑你再想想,戚林版翻的是不是比你改的更贴切?

真想用石头梗,还不如加点料:“真是一卵石打两只鸟。 我刚检查一下,我两个卵蛋都在。”但这种加料读起来,还是没有戚林版那么顺畅。但至少部分满足了新版编辑的强迫症。

PS:

我两个蛋都在 我的两颗石头都在,单单两句话对比,就可看出两次翻译风格的迥然不同。戚林版追求的是口语化,柔顺化,新版则一定要凸显出每一句的主谓宾定状补,要让每句都符合小学生造句标准。

4.He got angry. Found them. Came close to killing them with his hands. The state cut a deal with the men he hurt: they testified against him. Shadow here got six years. He served three.

旧翻:结果他大发雷霆,找到他们,几乎赤手空拳把他们两个活活打死。州法院与被他伤害的那两个人达成私下交易,让他们作证告发他。影子被判了6年刑,但只服刑3年。

新翻:结果他大发雷霆,找到他们,赤手空拳把他们两个活活打死。州法院与被他伤害的那两个人达成私下交易,他们作证告发影子,只被判了缓刑。影子却被判了六年,不过只服刑三年。

----------------------------------------

嗯,我们排除新版新加的缓刑部分。可以看出,1、在美国打死两人只用判6年,而且只需蹲三年号子。2、死人能说话哦(好吧,本书里死人确实能说话……)。

5.“They’ll win,” said Whiskey Jack flatly. “They won already. You lost already. Like the white man and my people. Mostly they won. And when they lost, they made treaties. Then they broke the treaties. So they won again. I’m not fighting for another lost cause.”

这句

Mostly they won. And when they lost, they made treaties. Then they broke the treaties.

旧翻:大多数战役都是他们赢,只要失手,他们就会和我们停战,订立和平条款,然后再破坏谈判协议,

新翻:他们总是能赢。只要一输,他们就和我们停战,订立和平条款,我们再破坏谈判协议。

--------------------

没想到这编辑还是超级大美分。无法接受作者写白人打破条约干坏事的历史,非要偷偷改成印第安人干的。

6.“You know when I’ll get the Winnebago?”

“Ask your uncle. He’s the fucking used-car dealer,” growled Wednesday.

旧翻:“问你叔叔去。搞他妈二手车交易的又不是我。”

新翻:“问你叔叔去。他是二手车交易老手了。”

----------------------------

新翻又是过度想象……星期三明明恼火的是蓝鸟的叔叔擅自搞了这次二手车交易,哪条哪地方提到过老狐狸是二手车交易老手了……。

让人无法想象是吧?我们经常听说译者错翻编辑纠错的事。但有多少人听说过译者翻对了又被编辑改错的事来?是不是特别让人无语?译者可能不靠谱,编辑也可能不靠谱,出版社还可能不靠谱,这年月读本书,除了作者和自己,你还敢信任谁?

改翻。

戚林版并不尽善尽美,有些文字她没有翻。有些地方也翻错了。新版编辑做了修正,这是情理之中。

比如

She drained a paper cup of something that looked like white wine, and then she got to her feet.

旧翻:她在一个纸杯里倒满看上去应该是白葡萄酒的饮料,站了起来。

新翻:她喝光纸杯里看起来像是白葡萄酒的饮料,然后站起来。

--------------------------------------

戚林版的错翻,新版纠正,而且一字一句都追求原文准确的翻译。

但是编辑大人,有的地方您修正的能专业点嘛?

“Okay,” said Mr. Nancy. “Now, ma’am, you make sure those fries are real crisp now. Think burnt.” He walked over to the pay phone. “This is he.”

旧翻:“好的。”南西先生说,“太太,这些炸薯条真的脆吗?好像炸焦了。”他走到公用电话旁,“是我。”

新翻:“好的。”南西先生说,“太太,你一定要把薯条炸得很脆,最好是焦了。”他走向公用电话,“是我。”

-----------------------------------------

戚林版错翻,新版修正了。又是字字符合原文。

但是这句“太太,你一定要把薯条炸得很脆,最好是焦了。”请问,这是哪种说法方式?

老婆,你一定要把菜炒的很熟,最好是焦了。现实里你会这么说话嘛?

那么,“太太,你可一定要把薯条炸脆了,最好是焦(一)点。”更符合一个人平常说话不是么?

注脚问题。

本书里的注脚之多让人始料未及。尤其是后半本,拜编辑所赐,想知道不想知道,是不是会被作者误导的注脚都写了出来。甚至还有编辑自己的“估计推想”。个人对这种做法不好评价。所以这里只提两处不合适和错误的注脚。

1 星期三去见岑诺伯格那章,岑诺伯格叫星期三为格林尼尔,注脚标注出了格林尼尔是奥丁的名字之一。如果我是新读者,一眼就会被注脚剧透原来星期三就是奥丁,那么之后旋转木马那里影子(以及读者)在知道星期三真身时的震惊感,奥丁通过各种名字介绍自己时的史诗感,就会完全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波澜。擅自剧透对读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原罪,我想专业搞文字的编辑们比我更加清楚。

2 “Whiskey Jack,” he said.

“Ah,” she said. “We call him Inktomi here. I think it’s the same guy. My grandfather used to tell some pretty good stories about him. Of course, all the best of them were kind of dirty.” They hit a bump in the road, and the woman swore.

新版注脚说Inktomi是早期搜索引擎你敢信??在这里我突然懂了编辑要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威士忌杰克是搜索引擎,新神奸细,难怪不帮星期三的忙,还要策反影子(大笑)

------------不应该是结语的结语-----------------

综上,恐怕我只能挑出这些不足了,因为对我个人而言,如果说前半本还能勉强读下来,从十一章开始就完全成了一种折磨,十一章让本人的读书驱动感觉受到了几吨的伤害(所以十一章里挑出的问题最多,而且还不是全部)。而之后,由于这种莫名其妙的改动之多,让我对书本只能粗浅的翻翻,再也没有细读的欲望。所以抱歉,虽然书里问题多多,但我只能挑出这些了。剩下只能靠诸位集思广益,多多发掘了。

至此。


赞
转发 11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N0VA
    2018-03-27 03:12:53 N0VA

    强行装逼 最为致命 看完这篇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一个中国人??绞架和绞刑架真的有区别? 不知道是编辑强迫症还是楼主鸡蛋里挑骨头

    赞(24) 来自 豆瓣App
    >
    摸鱼暴龙兽
    2017-12-03 17:05:55 摸鱼暴龙兽

    楼主一篇文字让我不再为版本而纠结

    赞(14)
    >
    哥舒鸿
    2018-03-30 15:41:42 哥舒鸿 (不仅收集侦探小说,还收集好人卡)

    “牺牲”这个词,汉语里有祭品的意思,我也觉得楼主有点挑骨头。

    赞(7)
    >
    张菩菩
    2020-05-17 21:32:29 张菩菩 (偶尔小清新 时常做深宅)

    前几章那个注脚真的是…立马把底儿提前刨了,开始我看的时候喝蜜酒订立契约什么的我还以为星期三撒旦呢

    赞(3) 来自 豆瓣App
    >
摸鱼暴龙兽
2017-12-03 17:05:55 摸鱼暴龙兽

楼主一篇文字让我不再为版本而纠结

赞(14)
>
N0VA
2018-03-27 03:12:53 N0VA

强行装逼 最为致命 看完这篇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一个中国人??绞架和绞刑架真的有区别? 不知道是编辑强迫症还是楼主鸡蛋里挑骨头

赞(24) 来自 豆瓣App
>
哥舒鸿
2018-03-30 15:41:42 哥舒鸿 (不仅收集侦探小说,还收集好人卡)

“牺牲”这个词,汉语里有祭品的意思,我也觉得楼主有点挑骨头。

赞(7)
>
tiiiiin
2018-03-30 16:05:31 tiiiiin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强行装逼 最为致命 看完这篇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一个中国人??绞架和绞刑架真的有区别? 不知道是
强行装逼 最为致命 看完这篇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一个中国人??绞架和绞刑架真的有区别? 不知道是编辑强迫症还是楼主鸡蛋里挑骨头
... N0VA

没区别。
但是从他举的例子来看,个别地方用绞刑架不如搅架。

赞(1)
>
八月奇谈
2018-06-16 21:10:59 八月奇谈 (于八月,邀您一同奇谈)

我怎么觉得楼主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编辑确实做得不够妥当,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取,在我看来,有些改动也是合理的。

赞(1) 来自 豆瓣App
>
Tassel
2018-08-01 08:13:49 Tassel

是你有强迫症吧

赞 来自 豆瓣App
>
张菩菩
2020-05-17 21:32:29 张菩菩 (偶尔小清新 时常做深宅)

前几章那个注脚真的是…立马把底儿提前刨了,开始我看的时候喝蜜酒订立契约什么的我还以为星期三撒旦呢

赞(3) 来自 豆瓣App
>
seasmiles
2020-12-17 13:32:15 seasmiles

有些修改是原文本身的修改,比如“箭”和“子弹”。

赞
>
helmetal
2021-03-02 11:40:31 helmetal (虎兕相逢)

多谢多谢,太有帮助了

赞(1)
>
🍡制作手册
2021-03-21 21:28:38 🍡制作手册
前几章那个注脚真的是…立马把底儿提前刨了,开始我看的时候喝蜜酒订立契约什么的我还以为星期三
前几章那个注脚真的是…立马把底儿提前刨了,开始我看的时候喝蜜酒订立契约什么的我还以为星期三撒旦呢
... 张菩菩

刨底这个确实难受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美国众神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不喜欢这类书了(Randy)

自动取款机骗局没有看懂(Vermouth)

有没有大佬知道书里那个无法记住名字的西装男是什...(盛夏的方程式X)

《美国众神》亚马逊电子书今日只要9.99!(半梦半醒)

刚看到第五章,感觉事无巨细,没啥重点(花衣老僧)

求回答(1⃣0⃣0⃣0⃣Ⓛⓘ)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