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先知中国》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作者选其中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中国史实多被先知们预言过了。
本书填补了中国史叙事领域的空白,让读者领略先知预言后世的神奇能力,其关乎生死大事的预言对读者有警示意义: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
先知中国的创作者
· · · · · ·
-
余世存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等。
目录 · · · · · ·
自序 特立独行的先知先觉者 001、
推荐序:许倬云 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
第一章 好的预言参与预言的实现
大禹 时代的终结者与开创者 002
古公亶父 力行不辍的地理风水大师 010
· · · · · · (更多)
推荐序:许倬云 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
第一章 好的预言参与预言的实现
大禹 时代的终结者与开创者 002
古公亶父 力行不辍的地理风水大师 010
· · · · · · (更多)
自序 特立独行的先知先觉者 001、
推荐序:许倬云 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
第一章 好的预言参与预言的实现
大禹 时代的终结者与开创者 002
古公亶父 力行不辍的地理风水大师 010
箕子 一双筷子下的天下变局 015
芮良夫 在颠倒的时代坚守常识 027
伯阳父 冷眼热肠的旁观者 033
第二章 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师服 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他的命运 042
季梁 神的主人是谁? 049
申繻 轴心时代的人本主义者 059
蹇叔 进退之间的超然隐士 065
第三章 天道,还是权谋?
臧文仲 言垂后世的不朽者 076
史苏 女娲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 086
郭偃 横跨天道与权谋之间 098
内史过 先知,还是见微知著的智者? 109
第四章 先知先觉者的寂寞
宰周公 洞察时代,却左右不了时代 116
内史兴 宋襄公提问中暗藏的命运 122
刘康公 态度决定一切 130
卜楚丘 “这个孩子晚年将会被饿死”137
第五章 命运的抛物线
单襄公 掌控命运,首先要看清命运的要素 144
申叔时 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154
巫臣 你们爱国去吧,我更爱美人 162
范文子 爱我的人请祝我早死 171
第六章 贫瘠的时代,哲人何为?
叔孙豹 受诅咒的人 188
季札 圣贤、先知与青春 201
师旷 从声音里洞悉命运的秘密 212
叔向 贫瘠的时代,哲人何为?
第七章 时代有其命运,我有我的坚持
申无宇 我必须敬业,即便于事无补 240
梓慎 坚守的人,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247
裨灶 从天上的星星,看到世间的命运 252
子韦 天再高,也要倾听底层的声音 259
附录 大事记 265
· · · · · · (收起)
推荐序:许倬云 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
第一章 好的预言参与预言的实现
大禹 时代的终结者与开创者 002
古公亶父 力行不辍的地理风水大师 010
箕子 一双筷子下的天下变局 015
芮良夫 在颠倒的时代坚守常识 027
伯阳父 冷眼热肠的旁观者 033
第二章 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师服 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他的命运 042
季梁 神的主人是谁? 049
申繻 轴心时代的人本主义者 059
蹇叔 进退之间的超然隐士 065
第三章 天道,还是权谋?
臧文仲 言垂后世的不朽者 076
史苏 女娲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 086
郭偃 横跨天道与权谋之间 098
内史过 先知,还是见微知著的智者? 109
第四章 先知先觉者的寂寞
宰周公 洞察时代,却左右不了时代 116
内史兴 宋襄公提问中暗藏的命运 122
刘康公 态度决定一切 130
卜楚丘 “这个孩子晚年将会被饿死”137
第五章 命运的抛物线
单襄公 掌控命运,首先要看清命运的要素 144
申叔时 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154
巫臣 你们爱国去吧,我更爱美人 162
范文子 爱我的人请祝我早死 171
第六章 贫瘠的时代,哲人何为?
叔孙豹 受诅咒的人 188
季札 圣贤、先知与青春 201
师旷 从声音里洞悉命运的秘密 212
叔向 贫瘠的时代,哲人何为?
第七章 时代有其命运,我有我的坚持
申无宇 我必须敬业,即便于事无补 240
梓慎 坚守的人,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247
裨灶 从天上的星星,看到世间的命运 252
子韦 天再高,也要倾听底层的声音 259
附录 大事记 26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十几年前的生活交游,我曾幸运地遇到过若干我们时代的先知。跟他们在一起时,我们经常为民胞物与和文明世界生发“锥心之痛”和长久的叹息。在同流合污或与时俱进的时代大戏里,那些持不同见解的圣贤,那些持自己意见的先知,是极为珍贵的“文明财”,但遗憾他们不为周围所知所用,这对他们和对时代社会,都是不小的损失。这些文明财不曾激活增富,发挥应有的效用,财而不富,通而不流,日渐斑驳,消失在历史的暗夜里。但我因此确定,先知们的存在不仅是一个事实,而且意义重大。尽管难以向社会有效地介绍这些先知的预言、思想,先知命题却在我心里扎下根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序 特立独行的先知先觉者 001、 -
我年轻时代曾对社会抱有天真的理解,那时的我以为今天人类社会的开放足够接纳优秀的人类之子,能够接纳最前沿的思想观念、最有价值的生存命题。但我失望地发现,我们很多时候组成的社会是相当势利、相当无情、相当无知的。即使今天最显得私密的微信朋友圈仍难称文明,在众多考验面前少有“善知识”,少有仁者、勇者、智者,真正的先知先觉是寂寞的。人性中最美好纯良的心思、最深刻的见识,在社会上或在圈子里是不合时宜的,多半是超前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序 特立独行的先知先觉者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先知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先知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一本很好的先秦"预言"史料汇编
这是一本很好的先秦"预言"史料汇编,为这个汇编多给一星。 但作者把这称为先知,逻辑基础就有问题。作者认为,如果这是假事,史家为什么要郑重的记载下来呢?可是作者没有想过,一个人一生中会说多少话?这种政治家,一生会做多少个预言?说错的预言有被记载下来的必要吗?一生...
(展开)

比拥有超验能力更重要的——《先知中国》读后感
爸因为研究二十四节气,成了余世存老师的粉儿,一口气买了他好几部著作。因为自己的先秦史一望无际的空白,再加上那个时代的人名稀奇古怪、觉得蛮好玩,于是选了《先知中国》来读。其实还有一个颇功利的原因,那个时候对易经八卦、占卜预测很感兴趣,妄想着借鉴参考一下先知们...
(展开)

29个先知,3000年世道人心
箕子(纣王的叔父)预言了纣王的结局,预言了叔虞后人即晋国的强大。他在辅佐朝政时,看到纣王吃饭时用起象牙筷子,感叹说:“彼为象箸,必不盛以上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
(展开)

品先贤思想,迎时代巨变
“先知”一词玄而又玄,恰恰是这种玄妙意味吸引我读此书。 但是,通读下来,没有太多玄而又玄的解读,倒是使人深深感到了古代先贤言论背后蕴含的哲理意味。我国古代占卜文化兴盛,国君打仗之前都会进行吉凶占卜,笼罩在巫文化和巫思维中的古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生产生活。很多...
(展开)

首本写先知这个概念的书
还没有完全看完,书中每一个人物故事都可以独立阅读,毫无违和感。 被里面的内容惊醒到了。作者梳理了这些先秦人物的事迹,我想不仅仅只是梳理出来而已,后来看了序,感觉许倬云老师还是很有先见之明,指出:作者是借这些古代“先知”借题发挥,实在是希望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身处...
(展开)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jSeraph·时之沙 (叔夜·jSeraph)
- 宗教与神秘学的种种 (乾元资始)
- 中国历史与社会 (罗纳不多)
- 东方文明 (江右赤子)
- 读者互动:2018年买的最后一本书 (萤火虫小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先知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花蒲刁民 2017-10-03 22:56:45
作者说风就是雨的本事当世一流,宛然一副公知典样;毫无论据的大杂烩,一整本的“我以为”“我以为他以为”“我以为他应该是这么以为他就是先知”余老师应该去国外各大高校授课演讲,一定让东方神秘学再次风靡全球,拉动国家GDP,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成为新一代吊诡学领袖!
0 有用 日暮倚修竹 2018-01-27 23:34:56
2018#14#2.5。领略轴心时代里,先知的风采。
20 有用 睢园绿竹 2017-03-22 13:52:38
简直是段子合集,论据不充分,所选资料几乎没有参考价值。论点不正确,论述不合逻辑,各种拔高。连打发时间的作用都起不到,好多内容,还容易误人子弟。水军把分顶这么高,继续误导阅读者!
2 有用 Balladinthesky 2017-11-30 14:44:48
忧世伤生之作。先知中国,无知当世。以先知启无知,难能可贵。余先生费心力著此书,也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吧。
0 有用 风子酱 2022-08-14 11:19:31
大可不必硬套所谓“先知”的概念,直接叫春秋贤人传也许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