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的原文摘录

  • 我喜欢和你说话,絮絮叨叨,我喜欢那种感觉:我知道,我说着,你听着。 就像罗兰·巴特所形容的:“无数片段的话语,一有风吹草动就纷至沓来。” (查看原文)
    久矅 9赞 2017-04-04 21:05:19
    —— 引自第17页
  • 我有幸孤身独处 有一天我们也长成了成年人,这才知道,孤独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而不是惩罚,不是受伤者患病者的隐退,也不是怪癖,而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知道这些后,就不会那么困难地忍受它了,你会感觉自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活在一个辽阔的空间里。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第1页
  • 掩于岁月的故事 再多的爱也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龃龉,早晚都会失去耐心。若是那天不小心沦成了“羁绊”,这样的爱情就宣告病入膏肓了。谁都没有错,谁都不是明知故犯的坏人,我们只是无以为继了。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第1页
  • 生命中典藏的力量 出发,迎向所有走向你生命的:挫折、迷惘、朋友、勇气、同情、智慧,在往复崎岖的旅程中,有一天你会听到身后逐渐清晰盈耳的潮声,当你回首,你将看见一条开阔奔腾的大河——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第1页
  • 最难是面对真实的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拦着,有些事得先解决,有些工作还有待完成,时间貌似够用,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会开始,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第1页
  • 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次一次的相遇,是一个一个多样的生命的探索,这一个一个的探索,成仙了一种一种的生命面相,无论它呈现的是黑暗,是光明,终会给我们一种生命经验的借镜。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章节:None
  • 做梦的好时光 我喜欢在细雨绵绵的日子,窝在我们心爱的旧羊毛衫里,身旁堆的是我们珍藏的旧唱片、生火用的木柴和心爱的旧书,如此宁静,如此平和——正是做梦的好时光。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第1页
  • 那就无所畏惧地生活 我写下了一些琐碎的、片段的、关于生活和记忆的絮语,企图在生存之上,找到真实活着的姿态,在记忆崩解的时刻,也是重新构建的时刻。对抗遗忘的撕裂,超越时间的永恒片段。 (查看原文)
    augustus 5赞 2017-04-09 16:26:53
    —— 引自第1页
  • 留下来的只有记忆,也只有记忆可能留得下来,那么,只有记忆才是真正的存在。也许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为后来的人留下了什么记忆,就是这个人的全部了,跟他自以为是谁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一个人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记忆,就印证他是什么样的人。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应该记忆下来的却没有记忆下来,也许,这样就构成了生命的残缺吧?扩大到整个社会,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没有记忆的社会,是完整的社会吗? (查看原文)
    木待问 1赞 2017-03-17 12:13:32
    —— 引自第11页
  • 不曾低估自己的记忆容量,总以为每个人都有无限大的内存盒,只要读过的、想到的、写下来的字句,不管是情爱、忧伤、疼痛、怨恨,统统收纳。从来没想到,这个最大容量的内存竟然有个诨名,叫着“遗忘”。 (查看原文)
    木待问 1赞 2017-03-17 12:13:52
    —— 引自第15页
  • 那时岛屿和彼岸正混乱,离开和留下的人,都一样辛苦。他们背负着一整个家族,不断迷航,迁徙,寻求安定的生活。但这路走得异常艰难。 (查看原文)
    木待问 1赞 2017-03-17 12:14:21
    —— 引自第21页
  • 很多事情想告诉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每一开始写就词穷。或许觉得不说你也会懂,或许是因为不相信语言和文字能真正精确地承载意义,或许我仍然不是很确定我究竟有没有资格要求你作为我的唯一读者,即使你可能并不是一个作诗的人 (查看原文)
    草木也知愁 1赞 2017-03-20 16:18:54
    —— 引自第16页
  • 时间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流年暗中偷换,你换了你的,我换了我的,有时在镜中看不清的自己,在别人的脸上却看见了。 (查看原文)
    王曦可 2019-11-30 23:12: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我有幸孤身独处
  • 所有艺术史的演进就是物质与形式的一再革命与突破。以诗为例,因为既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再也不能表达内心激切的感情了,因此我突破了现有的形式,打破了惯例,创造新的语言形态,满足那份急于沟通的渴望。视觉艺术的进程也出自物质形式的一再变革,因为对这世界的看法新颖充沛,必须创造新的物质组合,形式到位,精神的进步相随,前卫因此诞生。 爱情也是,必然包含某种创造性的欲望,将心意转化成某种印记,对过往赋予重要性与象征性。物质是虚幻情意的稳固支点,物质与精神从来不站在对立面,而是彼此的救赎。 (查看原文)
    木待问 2017-03-17 12:14:44
    —— 引自第59页
  • 如果身体里有一个像胃囊的器官,可以装下以时间为单位的睡眠,我愿意高额刷卡买“眠”吃,吃到饱,饱到撑,即便撑死,也不愿肚子挨饿。 (查看原文)
    木待问 2017-03-18 09:20:10
    —— 引自第68页
  • 想起马克·吐温的小小说。大意是本来人只能活一二十年;但因为人会盖房子,各种动物都想寻个遮风避雨的空间。于是人开条件了,马、牛、狗各被人讹了二十年的阳寿,以换取头顶那一片天花板。可是人在能活到八十岁以后,真正快乐的还是一开始那一二十年;其他从动物处讹来的年岁,二十几到三十几岁像马,爱慕虚荣,争争竞竞;三十几到四十几是牛的年纪,家计工作,食指浩繁,牛一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到了五六十以后像狗,什么都不会做,只吠。 (查看原文)
    木待问 2017-03-18 10:11:11
    —— 引自第92页
  • 法国十九世纪诗人波特莱尔非常珍惜旅行的幻想。他视旅行为一种标记,代表着高贵的、追寻的灵魂。他说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正因为他们具备了相似的灵魂,家乡的地平线不能满足诗人。每一块土地都有命定的限制,诗人的心总在希望与失落之间摆荡,在幼稚的理想与愤世嫉俗之间游移。诗人必定是位旅行者,注定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同时拒绝退而求其次,于是旅行满足了诗人所需的伟大愿景。 (查看原文)
    木待问 2017-03-18 16:06:39
    —— 引自第132页
  • 可是理书这事,再体己的人都忽然显德远而稀薄。我们晓得对方吃荷包蛋要全熟半熟,随口抛接彼此下一句话,闭着眼睛为那人挑出一件合意衣裳,但没人能知道书架上我想把谁和谁归在一起,没人能知道我为什么把这册与那册放在同一排……寂寞的星球,寂寞的秩序,彻彻底底这是各人造业各人担。 (查看原文)
    木待问 2017-03-18 16:28:13
    —— 引自第155页
  • 乾隆皇帝和法磬禅师坐在金山顶上,看着往来如织的江上船帆,乾隆问道:“这江上每天有多少船只往来呀?” 法磬说:“只有两艘船!” “怎么会只有两艘呢?” “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查看原文)
    久矅 2017-04-04 20:52:59
    —— 引自第4页
  • 人生旅途,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来,也能够兜着圈子恍若走马灯。无数的车站始终守候着,什么地方是终点站,该停留或是继续前行,全凭自己盘算。 一辈子当中,肯定有过从某个站上车之后,便不曾在这个站下车;同样的,也会有过在某个站下车后,再没从那儿上过车。 既然每个车站都可能是终点站,心里应该少掉许多牵挂。反正,时间到了,都得上车离开,要不就下车走人。 (查看原文)
    久矅 2017-04-04 20:58:47
    —— 引自第14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