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Grove Press
出版年: 2017-2-7
页数: 224
定价: USD 25.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802126399
内容简介 · · · · · ·
With the coruscating gaze that informed The Sympathizer, in The Refugees Viet Thanh Nguyen gives voice to lives led between two worlds, the adopted homeland and the country of birth. From a young Vietnamese refugee who suffers profound culture shock when he comes to live with two gay men in San Francisco, to a woman whose husband is suffering from dementia and starts to confuse...
With the coruscating gaze that informed The Sympathizer, in The Refugees Viet Thanh Nguyen gives voice to lives led between two worlds, the adopted homeland and the country of birth. From a young Vietnamese refugee who suffers profound culture shock when he comes to live with two gay men in San Francisco, to a woman whose husband is suffering from dementia and starts to confuse her for a former lover, to a girl living in Ho Chi Minh City whose older half-sister comes back from America having seemingly accomplished everything she never will, the stories are a captivating testament to the dreams and hardships of immigration. The second piece of fiction by a major new voice in American letters, The Refugees is a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sharply observed book about the aspirations of those who leave one country for another, and the relationships and desires for self-fulfillment that define our lives.
作者简介 · · · · · ·
阮清越(Viet Thanh Nguyen)
1971年生于越南邦美蜀。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
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语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比较文学教授。
2016年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同情者》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实属罕见。同年,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从未逝去:越南和战争的回忆》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年,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他的作品“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
2018年,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麦克尤恩、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爱丽丝•门罗等。
喜欢读"The Refugees"的人也喜欢 · · · · · ·
The Refugees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The Refugee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成为父亲的选择:从《别人》说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偶然在两本集子里读到了两篇短篇小说,都与男性对一个(不知是否是自己亲生的)孩子的认同有关——更确切地说,是与父亲在血缘关系上的焦虑和犹疑有关。巧合的是,两位作者也都是男性。 在阮清越的小说《别人》里,主人公我(越南难民二代)因父亲一生游移不定的爱情与对自... (展开)
《难民》:不管在哪里,除了故事,我们一无所有

《难民》——我们那一代人的小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之前一直在读经典文学作品,这次有幸读了美籍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新书《难民》,书中包括《黑眸女儿》、《另一个男人》、《移植》、《我想要你爱我》、《美国人》、《别人》、《祖国》共七个小故事。 区别于我之前读过的几部中短篇小说集讲其中的一部小说名字作为整本书的书名,... (展开)
时间,是一道绑架未来的疤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阮清越曾在其非虚构作品《不朽:越南和战争的记忆》中写道:“所有战争都会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难民》的战争不仅打在记忆里,还将人困惑在现实中。时间并非良药,填充在每个支离破碎的细节中,让他们成为疤痕体质。疤痕代表绝对经历,绝对伴随。 ... (展开)
除了故事,我们一无所有
>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8.1分 617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馬可孛羅 (2018)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Corsair (2017)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The Refugees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Y门食客 2018-11-29
美籍越南裔作者写的与越南有关的故事,可读起来就像美籍华裔作家写的一样。我有点惊讶,我们跟越南的相似度,超乎我想象。
0 有用 lulu 2017-06-30
文笔优美流畅。尤其喜欢The Americans。其他几篇没那么惊艳读起来也不失趣味。
0 有用 #NG# 2021-04-13
补上缺少的那一篇
0 有用 DullBoy 2018-05-17
immigrants. American dreams.
0 有用 Schewimmer 2020-03-26
竟然對這個70後描寫的長輩們的感慨心靈相通。
0 有用 #NG# 2021-04-13
补上缺少的那一篇
0 有用 迷茉莉 2020-06-23
Black-eyed women, fatherland, the americans, i’d love you to want me. 第一次体会到男性作者的作品里女性心理(特别fatherland里面同父异母同名姐妹之间的感情)的细腻触感,可能是作为他者/流亡者的身份令人更好共情。越南(特别西贡)在文艺作品里总是比现实美太多。
0 有用 Sound_Fury 2020-06-02
4.5,阮清越是宝贵的记录者,也是很有品味的作者。英文版的叙述有种美国大城市中国城或越南城的感觉,让我很快想起Ted Chiang的语调,非常东亚,包括“Ma”“Ba”的称呼,典型的亚洲大家庭沉默寡言的专制父亲,温顺坚韧的母亲。第一篇很惊艳,ghost writer和apparition形成的对应别出心裁。The Americans也很喜欢,主要角色几乎都是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身份认同在其间互相撕... 4.5,阮清越是宝贵的记录者,也是很有品味的作者。英文版的叙述有种美国大城市中国城或越南城的感觉,让我很快想起Ted Chiang的语调,非常东亚,包括“Ma”“Ba”的称呼,典型的亚洲大家庭沉默寡言的专制父亲,温顺坚韧的母亲。第一篇很惊艳,ghost writer和apparition形成的对应别出心裁。The Americans也很喜欢,主要角色几乎都是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身份认同在其间互相撕扯,配上越战历史、两国差异巨大的发展水平和风情文化,亲情与自我实现的伦理学抉择,真的配得上“微言大义”。国家分崩离析,换了人间,归属的突然消失,生活环境突变带来的陌生与无所适从,都自然地融进了人物的个性里,变成了角色的一部分。 (展开)
0 有用 Schewimmer 2020-03-26
竟然對這個70後描寫的長輩們的感慨心靈相通。
0 有用 至秦 2019-08-29
这个集子还是比较参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