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声书轻松听出英语力》的原文摘录

  • 有趣又有效的英文学习,实在不应在没有任何想象与创意的「口说会话」跟「文法题库」间摆荡,也不该在没有任何热诚投入的「制式教材」跟「通过测验」直接疲倦,更不应该在没有任何兴奋好奇的「补习课程」跟「单调作业」之间疲累。让我们为孩子举起「英文故事」这个万花筒,让孩子在炫丽多彩的情节里,在温馨祥和的聆听气氛下,累积自己的英文力。 (查看原文)
    聲色啟蒙 2013-06-24 10:06:40
    —— 引自第8页
  • 在許多年前,我只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這些理論,老實説我也是半信半疑。但是,參酌專家理論·實行學者建議,加上我親眼看到自己孩子的英語學習,得到滿意的成果後,我真的要大聲疾呼,「不必先學文法,孩子真的是可以自己聽懂英語的」。 我想再次提醒,請不要剝奪了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學習能力。耳濡目染~觸類旁通,才是孩子自然而然學會英文的重要準則。 (查看原文)
    多宝萱 2022-05-04 23:55:14
    —— 引自章节:Q7:直接听有声书,真的不必先了解语法或认识单词及音标,孩子
  • 母語卻是截然相反,是每天聰到=自然就會=沒有考試=自由自在·所以,請爸媽放輕鬆!想把英語當母語來學,就讓英語像母語一樣,隨時随地都在身邊,可是卻感覺不到壓力· 所以,請讓這些改變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產生。不必大張旗鼓宣布,而是要不露痕跡的執行,襄英文故事慢慢渗透到家裡。不論是大人、小孩,對於新的學習活動或生活型態,剛開始都會有些不適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慢慢會從生澀發展到熟悉,從不習慣到不可缺少。 父母要有耐心,也請丢棄立竿見影的潛在要求。態度改變、注意力養成,都無法速成,而是持續累積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剛開始不要奢求改變孩子的生活模式,不必要求孩子靜靜坐下來,不必坐在書桌前、不必畫重點,沒有作業考試,更不要規定孩子要「專心聽」,或是一面聽一面對照著看書。 刚開始或許只是播放一個故事CD,就算只有十分鐘不到,但一天數次的播放·一整天的聆骢時間至少也能累積半小時·孩子的注意力也会隨着三、五分鐘的简短故事,最後發展為珍贵的專注力。 (查看原文)
    多宝萱 2022-05-04 23:57:38
    —— 引自章节:Q10:如何让孩子愿意坐下来,专心安静地听故事呢?
  • Q:為什麼推薦書單裡面都沒標示適讀年龄? 八:光憑藉生理年龄當成者箱暹挥指標,是有待商楂的,着也是我沒有標示適讀年龄的主因。 首先,我想釐清一個觀念:「用中文來理解」和「以英文來思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語言思考體系。 「雙語」,曾是坊間補習班很流行的口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好簇有雙語優勢。然而,我從語言學教科書所學到的是,雙語不僅是「能説雨種語言」而已,真正的雙語,是有能力使用兩種語言來思考。 根據語言學家描述,雙語者可以在雨種語言之間進行「思考切换」'也就是针對同一事件,有能力任意使用雨種語言來聽說讀寫丶思考,並毫不費力進行「交替詮釋」。倘若大腦只仰賴一種語言思考,然後靠著翻譯過程來顯露第二種語言,這是「母語」和「外語的關係,而不是雙語· 雙語等於是擁有兩種母語,不但具備「流暢閱讀」兩種語言的能力'而且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説兩種語言的能力·因此,把英語當母語學,才是發展雙語能力的最佳途徑。 (查看原文)
    多宝萱 2022-05-05 23:34:19
    —— 引自章节:Q20:为什么推荐书单里面的图书都没标示适读年龄?
  • 绘本:leo the late bloomer 母親回答得頗富哲理:「耐心點。盯的愈久,愈不開竅。」 我很讚賞作者的這句「時機對了」(in his own good time),也非常喜歡作者善用「b1oom植物的盛開意涵,不但比喻兒童的成長與開竅,更暗示了「时间的等待」是許多事情完成的必要倏件·四季更选、物换星移,一路的默默等待,總算让忧心的父親和慈爱的母親,看到孩子的轉壁。 在人生的漫漫旅程,孩子最需要的,是知道有人一直在背俊默默脑他·這份靜靜等待的全心擁護,幫助孩子在無限包容與寬廣深愛之下,感到自己的重要与独特。 適時的「放手」對「父母」而言,實在是非常必要教養準則;充分的「獨處」對「孩子」而言,也寶在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海天空·父母對孩子的愛都一樣深刻,但如何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則需要智慧與勇氣。 我相信我所奉行的「四不一沒有」(不必先認單字、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文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政策,在家庭中透撾不斷聆聽英文故事,營造英文環境的方法,或許無法在考試成績中立竿見影'但我用兩年的等待與觀察,發現這樣類似母語學習方式所打下來的語感基礎與熱愛閱讀的習慣,卻比我自己的學習過程來得快樂丶自然且穩固。 或許每個孩子開花的季節不同,但我深信,對的方法所創造的永厦值,值得花時間去等待。 (查看原文)
    多宝萱 2022-05-05 23:37:44
    —— 引自章节:Q20:为什么推荐书单里面的图书都没标示适读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