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著名巴尔干历史专家马克•马佐尔获奖作品。
全面概述巴尔干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探寻古老巴尔干的文化传统和动荡往事,
聚焦亚欧之间的强权博弈,叩问文明冲突的根源与出路。
“观察家精选”之4。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简介巴尔干历史的精练小书,由专注巴尔干历史研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撰写。
由于巴尔干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这里发生过的战争与艰辛,比我们所知的还要多。但是,单单把巴尔干当作“欧洲火药桶”、麻烦的策源地,这是不公平的。在《巴尔干五百年》中,作者马克•马佐尔对巴尔干各民族怀着深刻的同情,介绍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讲解了这里的山川河流、宗教信仰以及四面八方野心勃勃的列强,怎样深刻影响了巴尔干历史面貌与社会万象。近代,不甘沦为大国博弈的...
著名巴尔干历史专家马克•马佐尔获奖作品。
全面概述巴尔干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探寻古老巴尔干的文化传统和动荡往事,
聚焦亚欧之间的强权博弈,叩问文明冲突的根源与出路。
“观察家精选”之4。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简介巴尔干历史的精练小书,由专注巴尔干历史研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撰写。
由于巴尔干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这里发生过的战争与艰辛,比我们所知的还要多。但是,单单把巴尔干当作“欧洲火药桶”、麻烦的策源地,这是不公平的。在《巴尔干五百年》中,作者马克•马佐尔对巴尔干各民族怀着深刻的同情,介绍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讲解了这里的山川河流、宗教信仰以及四面八方野心勃勃的列强,怎样深刻影响了巴尔干历史面貌与社会万象。近代,不甘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的巴尔干民族,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独立斗争。但到了二十世纪,巴尔干地区依然难逃厄运,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最前线。
从希腊到前南斯拉夫,由伊斯坦布尔至萨拉热窝,巴尔干这片屡遭战火蹂躏的土地,遍布着多少伤痕?又有多少值得铭记与沉思的往事?巴尔干历史专家马克•马佐尔提供了简洁而精彩的观察——巴尔干的故事,也是一部文明冲突和交融的启示录。
【编辑推荐】
1. 《巴尔干五百年》是巴尔干历史学家、欧洲国际政治专家马克•马佐尔的一部广受欢迎的普及作品。于2000年出版后,本书获得2001年沃尔夫森历史奖(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以及2001年阿道弗•本廷克奖(Adolph Bentinck Prize)。
2. 这是一部文明冲突、强权政治、民族独立斗争交织而成的启示录。近代这500年以来,巴尔干半岛成了亚欧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从16、17世纪土耳其帝国进攻欧洲的几次尝试,历经19、20世纪英国、俄国、奥地利、土耳其之间的帝国主义争夺,再到世界大战和冷战,巴尔干都处于政治和军事风暴的中心。《巴尔干五百年》深挖历史,引领我们反思政治动荡与苦难的根源。
3. 《巴尔干五百年》用全面、细致的历史见识,拉近我们与这片土地的距离。长久以来,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巴尔干:在动荡、落后的刻板印象背后,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本书以巴尔干的人民为主视角,让我了解他们多舛的历史命运,感受他们坚强、乐观的精神特质。
4. “新思•观察家精选”系列之4。“新思•观察家精选”汇集具有当代回声的历史话题,旨在帮助我们收整见识的碎片,读懂现代世界的由来,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境况。书的篇幅都在200至300页之间,外形精巧;这些权威作者所讲述的既是各自最擅长的话题,也是同一个大时代的不同投影。希望你通过了解永不止步的时代变迁,增长对未来的远见。
【评论】
欧洲这个麻烦不断的角落,人们对侵略的反抗和对自由、身份权利的渴望,令作者深感同情。但是马佐尔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在东西文明冲突的环境下,巴尔干地区调和宗教和文化差异的各种失败尝试。……作者十分审慎地梳理了巴尔干历史地位的由来,同时乐观地认为巴尔干急需的经济、文化复苏终将来临。对于巴尔干感兴趣的读者,将得益于马佐尔发人深省的论述。
——《出版人周刊》
宝石般的一本书,集合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信息。
——《纽约书评》
对于希望初步了解巴尔干的读者来说,《巴尔干五百年》是珍贵的资料。
——《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
英国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佐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古典与哲学系,是希腊和巴尔干历史方面的史学权威。针对巴尔干半岛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他也长期为《金融时报》《独立报》等媒体提供时事评论。
马佐尔著有《黑暗大陆》《希特勒的帝国》《巴尔干五百年》等书。《巴尔干五百年》曾获得2001年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以及2001年阿道弗•本廷克奖。
目录 · · · · · ·
巴尔干年表
地图
引言 名称的由来
第一章 土地和其居民
第二章 民族兴起之前
第三章 成问题的东方
第四章 建立民族国家
后记 关于暴力的反思
注释
进阶阅读指南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伊迪丝·杜韩如此总结西方人的态度:“当穆斯林杀穆斯林,那不算一回事。当基督徒杀穆斯林,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当基督徒杀基督徒,那是判断错误,最好不要谈论。只有当穆斯林杀基督徒时,我们才认为是十足的残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签订库斯丘克-开纳吉(Kutschuk-Kainardji)条约 ——译者真的没参考过以前多少讲奥斯曼帝国,国际关系史,或者任何一个巴尔干国家的历史书么……而且大概也没学过德文?当然,如果原文就是那么拼的话,前一半用德文转写,后一半用法式拼法,也真是奇葩了…… 常见译法之一:库楚克-凯纳尔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巴尔干年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巴尔干五百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巴尔干五百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Aromanians ——罗马帝国巴尔干移民的历史和现状

民族主义并不是天生的 ——马克·马佐尔《巴尔干五百年》
> 更多书评 17篇
-
在新的政治煽动者中,有一位是里卡斯·维勒斯丁里斯,他自维也纳印行希腊文宣传品,呼吁推翻奥斯曼王朝,建立以人权为基础的新共和政体。里卡斯所著的《鲁米利亚、小亚细亚、爱琴海及多瑙河各公国居民之新政体》(1797)是一个新“希腊共和国”的蓝图:人民独立自主,不论语言或宗教。习惯现代人种区分方式的现代人,会惊异于里卡斯认为新国家将以希腊文为官方语言的想法。但更让同时代的人吃惊的是,此书根本没有提到教会。里...
2021-02-15 20:54:13
-
森治的天主教主教于1615年谈到他的新加入的教徒:“他们信奉神圣罗马教会,却完全不懂教义。”三个世纪之后,一位希腊民族志学者表示:“农人都很虔诚,但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信服基督教根本教义,而是因为恐惧。”根据圣人会如何惩罚蔑视他们的人,巴尔干的农民将圣人分成“重量级”和“轻量级”两种。
2021-02-15 19:05:04
-
Zophiel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规范性的历史是将某个历史演进形态设为标准,然后解释该历史形态以外的偏差。19世纪的人认为历史正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它描述的乃是整个社会由落后和野蛮迈向文明的进步路途上的成败情形。20世纪学者谈论的是由传统到现代的途径,他们虽然改变了术语,但仍保留了相当多同样线性的看法,他们利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一般假设模式,去了解巴尔干的国家和社会何以贫穷不安定,不曾达到它们应当达到的境界。然而东南欧的相对贫穷...2019-05-01 10:55:25
规范性的历史是将某个历史演进形态设为标准,然后解释该历史形态以外的偏差。19世纪的人认为历史正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它描述的乃是整个社会由落后和野蛮迈向文明的进步路途上的成败情形。20世纪学者谈论的是由传统到现代的途径,他们虽然改变了术语,但仍保留了相当多同样线性的看法,他们利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一般假设模式,去了解巴尔干的国家和社会何以贫穷不安定,不曾达到它们应当达到的境界。然而东南欧的相对贫穷或种族暴行是否真能解释成落后的表集,仍是疑问。巴尔干搬到上的种族混合在许多世纪里都相当稳定,在绝大多数时间中,根本没有种族冲突,那为什么就在最近这一两个世纪中,这里的种族秩序在政治上变得骚动不安呢?当代事件如大众政治、城市化与工业化生活、新国家结构的兴起,以及识字率普及和科技传播,都对巴尔干半岛产生影响,且重要性不逊于长久以来认定的宗教派别、农民安土重迁意识和种族裂痕。然后我们可能发现,我们口中的历史既没有肯定、也没有推翻任何的欧洲优越论。因为欧洲不但给予巴尔干各国定义其民族的方式,也给予它们意识形态上的武器——主要是现代浪漫的民族主义——来毁灭它们自身。换句话说,要了解巴尔干就必须去注视历史本身,历史并不是一面让我们掩饰过去、自照美德的镜子。 引自 引言:名称的由来 回应 2019-05-01 10:55:25 -
“在奥斯曼帝国的传统模式里,中央政府通过宫廷和官僚,监视和规范农民与雇主的关系。” 注:以今人看,土地问题是古代各国都面对的重要问题。消除奴役就是消除不平等。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推行改革,是有长远考虑的政治家该做的事。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正常的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是营养,有益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有益的人材,为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2019-09-28 09:24:03
-
Zophiel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代表了城市生活的断裂还是持续呢?历史学家对此意见分歧。不过有件事是明显的,城市生活并没有全盘衰退。因为苏丹们的统治,贝尔格莱德等城堡才得以发展为较大的商业及行政中心,周围还有广大的郊区。主要的都市计划,例如大清真寺,依当时欧洲标准来看都是迅速完成的,由此证明了帝国甚至在小城镇如塞瑞斯和普里兹伦都能有效的动用劳力。整体而言,巴尔干半岛在奥斯曼帝国早期加深了都市化,同时,沿海的贸易...2019-05-01 13:06:50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代表了城市生活的断裂还是持续呢?历史学家对此意见分歧。不过有件事是明显的,城市生活并没有全盘衰退。因为苏丹们的统治,贝尔格莱德等城堡才得以发展为较大的商业及行政中心,周围还有广大的郊区。主要的都市计划,例如大清真寺,依当时欧洲标准来看都是迅速完成的,由此证明了帝国甚至在小城镇如塞瑞斯和普里兹伦都能有效的动用劳力。整体而言,巴尔干半岛在奥斯曼帝国早期加深了都市化,同时,沿海的贸易城市如萨洛尼卡和杜布罗夫尼克(实际上是奥斯曼的附庸)也繁荣了起来。到了1600年,君士坦丁堡已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即便我们采信较低的居民估计值25万人,也比伦敦(约20万人)、巴黎(约22万人)和罗马(约10.5万人)多。柏林(约2.5万人)、马德里和维也纳(约5万人)则是不起眼的中型城镇。另一方面,根据利思戈的比较,开罗甚至比帝国首都还要大——“地球上人们所见最令人佩服和最伟大的城市”。至于帝国宫廷的临时所在地埃迪尔内,蒙塔古夫人曾于1717年去过,她并没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过倒是进入过“365家商店,它们都备有各式各样的商品出售,物品齐备完全就像伦敦的新证券交易所。人行道保持的更加干净,所有商店十分清洁,看来像刚上过新的油漆。各类有闲之人在这里散心漫步,或者喝点咖啡和果汁奶冻来消遣”。在这些事物移入西欧城市之前,它们就已是奥斯曼都市生活中的主要部分。 城镇备受宠爱,是因为帝国政府无法缺少它们。它们是行政中心,国家通过它们收税、监督贸易,并从盐类等重要商品的专卖权来榨取钱财。城镇生存在君士坦丁堡的阴影中,通过粮食购买配额和储备制度,它们喂养着这个位于奥斯曼帝国心脏地带的都城。即使当奥斯曼中央政府在17世纪变弱之后,人们想要依照西欧模式来积累私人资本仍有很高的障碍。贸易与资本渐渐由穆斯林和犹太人转移到基督徒商人手中,后者构成了早期的各种小资产阶级。基督徒商人深知他们在帝国中其实很脆弱,因此会在帝国势力以外之地建立会员组织,例如维也纳、敖德萨或马赛,让资金可以安全移往那里。城市本身仍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它们很容易受到瘟疫的袭击。在17世纪和18世纪中,平均十几年就出现一次历史学家斯托亚诺维克所谓的“罕有的时疫”。另外,砖石造屋的技术很慢才由北欧传到东南欧,因此巴尔干的房子大部分仍是木造的,迟至20世纪初期,还常发生大火烧毁城镇的事。 引自 土地和其居民 回应 2019-05-01 13:06:50 -
Zophiel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如果巴尔干没有成为另一个伊斯兰土地,原因之一是苏丹没有兴趣让这件事发生。基督徒比其他人缴纳更高的赋税,因此他们集体改信伊斯兰教会使帝国变穷。17世纪的旅人说:“非常多的(希腊人)无法再忍受这种残酷的暴政,希望变成土耳其人,但许多人都被驳回了,因为(他们的领主说),接纳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所缴的贡金就会大大减少。”跟物质层面较无关的一些因素也有影响。高门曾两次(1517年及1647年)认真的考虑强迫巴尔...2019-05-01 15:03:36
如果巴尔干没有成为另一个伊斯兰土地,原因之一是苏丹没有兴趣让这件事发生。基督徒比其他人缴纳更高的赋税,因此他们集体改信伊斯兰教会使帝国变穷。17世纪的旅人说:“非常多的(希腊人)无法再忍受这种残酷的暴政,希望变成土耳其人,但许多人都被驳回了,因为(他们的领主说),接纳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所缴的贡金就会大大减少。”跟物质层面较无关的一些因素也有影响。高门曾两次(1517年及1647年)认真的考虑强迫巴尔干的基督徒改信伊斯兰教,但都遭到基于《古兰经》立场的宗教意见的反对。一般而言,伊斯兰教不像基督教有驱逐不信者和异教徒的冲动。相反,伊斯兰法律明确规定容忍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信徒。它禁止穆斯林改信其他的宗教,但并不要求他教的信徒改信。事实上,许多改信者都很感激的现身说法,表明信奉这种真正信仰不是出于物质或卑劣的动机。 引自 民族兴起之前 回应 2019-05-01 15:03:36
-
在新的政治煽动者中,有一位是里卡斯·维勒斯丁里斯,他自维也纳印行希腊文宣传品,呼吁推翻奥斯曼王朝,建立以人权为基础的新共和政体。里卡斯所著的《鲁米利亚、小亚细亚、爱琴海及多瑙河各公国居民之新政体》(1797)是一个新“希腊共和国”的蓝图:人民独立自主,不论语言或宗教。习惯现代人种区分方式的现代人,会惊异于里卡斯认为新国家将以希腊文为官方语言的想法。但更让同时代的人吃惊的是,此书根本没有提到教会。里...
2021-02-15 20:54:13
-
森治的天主教主教于1615年谈到他的新加入的教徒:“他们信奉神圣罗马教会,却完全不懂教义。”三个世纪之后,一位希腊民族志学者表示:“农人都很虔诚,但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信服基督教根本教义,而是因为恐惧。”根据圣人会如何惩罚蔑视他们的人,巴尔干的农民将圣人分成“重量级”和“轻量级”两种。
2021-02-15 19:05:04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Modern Library (2002)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7.6分 133人读过
-
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Phoenix (200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购物车 (cruyff)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706最近准备购买100本书籍 (706小管家)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巴尔干五百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短评 · · · · · · ( 全部 175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