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 短评

热门
  • 32 Minty 2017-05-25 08:32:35

    看到了作者给世界各国人民贴的标签

  • 22 Moon 2017-04-09 11:42:16

    首先要澄清的是这不是一本关于数据的书,而是纯粹营销学著作。作者是消费者洞察大师,通过实地走访世界各地消费者,和他们深入交谈,并进入他们私人空间,来真正了解当地社会文化习俗和人的深层心理需求,从而发掘那些没有被清晰表达的需求和欲望,以此为基点塑造品牌。如果你对消费者行为研究感兴趣,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作者带你在全世界转了一圈,呈现出一个个如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般精彩的实战案例,让你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真正营销想象力不在冷冰冰大数据中,而在对冰箱贴高度、调味瓶颜色、不见的护手霜和没有床罩的卧室……这些小数据的深入探究中获得的。遗憾的是,作者这套消费者研究方法严格来说有一定局限,就是这种通过”小数据“来获取洞察手段比较难被复制,不同人也会有不同解读。

  • 17 耳东 2017-05-30 16:39:27

    我快要弃读了

  • 13 莲子 2017-09-19 08:34:11

    我想做的调研是这样的调研,类似田野考察,关注别人从未关注过的,发现别人从未发现的。原因有二。 1.不信任问卷得到的答案 2.大数据只能揭示现象,方向性指导。深层原因仍需要通过对人性的理解解答。想得到突破式创新也不可能靠大数据分析。

  • 6 🍊 2017-06-11 13:13:42

    怀疑作者intj.

  • 7 lisa|离 2019-02-08 07:10:01

    非虚构畅销书。故事说的好,什么都好。没别的,搞用户体验是的要学他这种掰扯能力。您老板并不介意事实,您老板只介意你的故事。你的用户才需要事实,而往往他们不知道这个事实。

  • 3 XDash 2017-04-17 21:32:05

    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习惯差异观察集

  • 8 暗夜之鸦 2018-12-18 09:43:40

    有点标题党,所谓小数据其实是说不要盲目依赖所谓大数据而是要辅以访谈现场等实地的考察。

  • 4 Susu酱 2018-08-20 15:54:10

    这本不是市场分析的书,更多的是作者阐述他经历一个个洞察小故事,起源于作者儿时一次住院精力培养的习惯,作为故事读物还可以,暂时不需要

  • 9 屯屯屯 2017-07-28 15:26:15

    不知所云毫无逻辑。。。

  • 2 是枝 2017-05-24 07:18:38

    给我打开了一个思路,做产品做品牌,这些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但是在做这些东西之前要先理解世界,洞察人性。 如果要锻炼自己,就先从摸索自己开始吧。

  • 3 一把檐 2018-03-19 16:26:25

    应该是马丁林斯特龙很水的一本书了,数据的大小之分用于勾勒全局或是寻找故事其实并不是多么新的观点,任何市场研究其实都会有定性与定量的差别。若是能说明白数据应用的小大之辨倒也好,只是反而以一个营销人的视角掺杂进了所谓的符号学隐喻与潜台词研究,就显得有点可笑。而这种“潜台词研究”的实用性或者是准确性如何呢?作者带着满满刻板印象的印度与中国洞察中似乎真的令人难以信服。

  • 2 大士かっこいい 2018-03-05 00:15:43

    细节、现象反映出的事实,某些时候比冰冷的大数据更真实更有研究价值。得到app

  • 4 野生愉悦跳出来 2019-08-06 11:13:32

    大数据是趋势,“小数据”是从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带着局外人的洞察力深入到一线体验用户的情感欲望,挖掘他们并未发现的需求。(樊登:用户是愚蠢的,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深刻需求)本书有启发性,但有标题党嫌疑,章节结构松散逻辑混乱,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与深度,只能作故事书读物。PS. 作者对大数据的刻意贬低,只能说明决策者对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结论有偏差,数据本身是客观中立的。

  • 1 Excelsior 2022-03-12 22:10:27

    无语……数据固然代表不了整体,但作者这“眼前即世界”的观察和贴标签就能代表整体了吗?

  • 2 KUN哥喜欢的 2017-04-16 09:13:15

    观察用户的生活细节,再借助文化、传统、惯例、心理推演出用户真正的需求,非常酷!算是对“我从不做消费者调研”的一个证实——部分优秀的产品经理只是不做传统调研机构主张的那种调研,他们通过观察“小数据”挖掘需求。

  • 0 左思 2017-09-18 23:07:24

    2017年9月16日读毕,此书展示了作者是如何在大数据之外利用好小数据的,很多非常具体的例子可以做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样板。大数据展示全局,小数据勾勒故事,故事对于个体更重要,全局对于整体更重要。

  • 2 明亮的黄 2024-05-16 12:29:51 北京

    1、风格上属于话痨式输出!2、有效核心策略是创建心理联结和情感联结。3、作者一直采用并引以为傲的是:高度个性化、深入化的人种学研究,也叫小数据分析。4、“不管多大年龄,什么性别,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向外界传递信号”:人类自身的“出厂设置”真是不可逆啊。5、“人们更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但是,我们的相同点比想象中要多。”“无论我们承不承认,有些品牌已经填补了我们在身份认同上的空缺。”6、拉开距离(刻意制造距离也)会获得洞察。

  • 1 不大路 2021-02-28 22:11:07

    你观察是观察了,可都总结出了什么破玩意,以及从洞察中执行出了什么东西。

  • 1 😎 2017-06-11 14:34:19

    其实就是作者讲述他走遍世界,对商业消费个案的观察和分析,这竟能蹭上“大数据”的热门…加上翻译也有问题,半书弃。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