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2 lidilidi007 2020-02-29 11:17:06

    体制外版《1984》,两者互为《围城》

  • 76 郦小安 2018-08-22 08:24:12

    翻译还是不行……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比较好。这是一部漫天迷雾式的命运之轮,适合读着睡着,边读边睡,在似睡非睡之间跟着卡夫卡大段大段絮叨而又冷静的对白编织画面。

  • 29 生末百年 2020-03-18 11:52:32

    有些东西,将是你永远无法进入的城堡。 支离片碎的对话描写,卡夫卡的笔法和翻译,对我来说还是相当晦涩的,那隐藏在黑暗之中若隐若现的城堡,亘古不变的矗立在那里,我们又有谁能进的去呢? 城堡可以隐喻成庞大冷酷的官僚政府,也可以隐喻成人们想追求的心理世界,或者是现代孤独流放的犹太人的一种写照,似乎可以表达的有太多了。

  • 33 老瓦 2019-01-22 23:16:50

    最大的感受就是各种荒谬和读不懂吧

  • 20 猫奴十二年 2019-03-04 21:10:48

    令人窒息的阅读体验,荒诞离奇的情节,古怪癫狂的人物,混乱矛盾的对话,犹如噩梦一场。对“城堡”象征的阐释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

  • 9 马拉卡佐大兄弟 2020-07-01 00:23:52

    “他们一直在说一直在说一直在说个不停”,哈哈哈!

  • 14 桑里巴人 2021-04-30 08:10:39

    整个过程无奈又冗长,一点都不利索,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 12 凉凉冰淇淋 2021-01-07 23:15:11

    卡夫卡太可怜了!明明立下遗嘱说不要发表自己未完成的小说,然后就被他的朋友都公之于世,甚至包括他亲自删掉的章节。我自认自己不满意、不想公开的字句是多么羞于见人,当它们被人看到又是多么尴尬。现在讲求自由意志,卡夫卡在另一个世界知道每天都有人对他本不想发表的作品指指点点,估计会气得飞奔到这个世界暴打他那个自作主张的朋友。哦,他的朋友也已经去了那个世界,也许早就被卡夫卡亲手暴揍过了。人类获得了卡夫卡的遗作,卡夫卡收获无尽的尴尬。言归正传,《城堡》只起了个头,甚至故事1/2之一都没写到,很难评断。不过看开头已经和卡夫卡学了一个写作心态技巧:想出厉害的设定,就算用废话填充也要把这个设定展示出来!卡夫卡最后放下了这个故事,会不会也因为对话太弯弯绕而把自己弄晕了?就像这本书每晚弄晕我一样。

  • 3 Zhuziweiart 2020-07-09 10:41:45

    59/100 关于女性的描写很有意思啊 阿玛里亚的故事很喜欢 开始不纠结于卡夫卡究竟想传达什么 而且你自己从里面读到了什么 那就是什么 (助手可可爱爱)

  • 2 智深来去无牵挂 2020-06-24 15:45:44

    一定要慢读才有品味的余地

  • 9 橘子柚子都不酸 2020-07-05 15:06:41

    好佩服卡夫卡可以把这么个事写这么长

  • 9 lastcoupon 2019-01-11 14:01:32

    真的难读,咬牙看完了后半本,或许这种抓狂的焦躁感就是他想带给我们的

  • 5 Sherry 2019-09-26 21:12:21

    实在TM读不懂!看评价又是这么高,付出我极大的耐性才看完,要说感觉,用荒诞来形容是可以的,故事性是完全没有,一直在叨逼叨叨逼叨,长篇大段的说话!而且翻译是简直了,基本就像是在直译,一度怀疑的机器翻译的。 恕我实在无法理解~

  • 5 曳戈 2019-12-19 15:39:57

    我没读懂卡夫卡,我的梦读懂了

  • 2 春天不是读书天 2020-06-22 18:35:36

    卡夫卡的文字谈不上优美,但是他能给创造一种类似梦境的无我之境,将读者带入到他的节奏中去;卡夫卡最擅长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细节进行心理活动描写,而且每个人的验知性格能够自恰,阅读过程中我就像城堡给K造成的纠结一样,被故事狠狠的掐了一把又一把,再拎起来左右抡打,之后继续无限折磨,犹如住在亚马逊雨林中破了洞的蚊帐中一般。最后说说城堡存在的意义吧: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再也没有其它的了。三年后五星补评:卡夫卡的城堡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速写已在我脑海中合二为一。卡笔下的人在城堡外,想深入但窥见不到世界的本源,唯一可能的线索是通过官员(也可喻作科学)作为媒介进行理解式的触碰。而维的哲学是站在城堡内,向内看装潢(物质界)可以言说可以修改,但向外看风景不可言说,哪怕你叫上知己来看,刚才的一幕也已白马过隙。

  • 3 辩无胜 2020-06-28 00:46:17

    最后一章更像是隐喻了每个人都会选择相信自己所愿意接受的真相,如同我们对散落在文本中的语言所构成的想象也将是独立性大于普遍性的,当叙述者的主导声被大段大段对话与独白的海洋淹没后,即使交代了记忆与过往也依然单薄得像随时会倒下的“纸片人”,人们谈论着那座永恒而不可即的灰色城堡如同老板娘关心着衣橱里各色鲜艳的衣服如何搭配一般,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 2 petit prince 2019-05-24 10:56:44

    补标。《城堡》的多面和复杂性要多次反复重读才能渐渐接近,也许永远无法真正把握。这并非是反讽官僚体制、人性探索等几个单薄的主题所能包揽概括的;这也正是kafka式的伟大和魅力所在。 ps:好像没人发现人文社这套“名著名译丛书”背后听书码的用心,很多书都配有优质有声书,演播水平绝对一流。看熟书后再听,也更是另一种欣赏~

  • 2 维特鲁威兔 2021-03-31 10:44:21

    卡夫卡的书真是让人读得很痛苦,仿佛有个神经质的人用着奇怪的口音在你耳畔不断念叨直至你疲惫不堪。但是大段繁杂琐碎情节里的金句和全盘结束后的整体解读又总让人惊叹。 看到K的名字时很难不把他和《审判》里的K和现实世界里的Kafka连结起来,看到后记才知道《城堡》原来最开始甚至是第一人称书写的。K是低配版的“凡人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济度”的浮士德,是晚年回望没有选择普通生活感到遗憾的福楼拜。 这座K不得其门而入、不可思议地甚至不能真正接近的“城堡”,正是神学家们称之为“圣恩”的东西,是上帝对人的(即村庄的)命运的安排,是偶然事件、玄妙的决定、天赋与损害的效果,是不该得到和不可得到的东西,是超越所有人的生命之上的“事态不明”。

  • 1 Foucault 2024-03-02 22:36:28 广东

    世界上最恶心的阅读体验,但无与伦比的伟大

  • 2 sky liu 2019-11-27 16:31:57

    几乎所有现代主义流派,都从卡夫卡这继承了某物,荒诞,冷峻叙述,政治讽刺,神话原型,等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