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上下册
原作名: Middlemarch
译者: 项星耀
出版年: 2018-9
页数: 812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名著名译丛书
ISBN: 9787020124947
内容简介 · · · · · ·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爱略特(1819—1880)
英国小说家、诗人。本名玛丽·安·伊凡斯。从小受良好教育,先从事翻译活动,后凭《教会生活场景》成名,代表作有《米德尔马契》《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等。爱略特以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描写著称。
目录 · · · · · ·
前言
序言
米德尔马契:全2册 上
第一卷 布鲁克小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二卷 老年和青年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三卷 期待中的死亡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四卷 三个爱情问题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米德尔马契:全2册 下
第五卷 死者之手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六卷 孀妇和妻子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七卷 两种诱惑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八卷 日落和日出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六章
尾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米德尔马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米德尔马契"的人也喜欢 · · · · · ·
米德尔马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8 条 )


在Disillusion中看到的Faith


2019最后一本由胡思乱想结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本艾略特,两个惊喜: 1.原来作者是女生啊。名字惹的祸。 2.笔触太细腻。书中人物所思所想透过文字传到心里,情感沉甸甸的。 比较慢热,当爱情转场政治,一度觉得挺乏味的,后面才慢慢察觉,这是作者在一针一线地编织一幅完整的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图景。 米德尔马契,设定... (展开)
乔治.艾略特和维多利文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年7月18号是简奥斯汀去世200周年,本打算重温她的后期小说《劝导》,但鬼使神差拿起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这一次不但读了进去,还沉迷其中。《米德尔马契》和其他维多利亚时代的书非常不同,和当今小说人物的思维倒是很接近。除了人物个性和心理描述的极其细致入骨... (展开)> 更多书评 98篇
论坛 · · · · · ·
利德盖特是被罗莎蒙德气死的吗? | 来自云青阳 | 1 回应 | 2023-05-12 20:22:57 |
为什么不翻译成《中途》 | 来自未知亚甲基 | 2 回应 | 2023-05-05 21:56:22 |
詹姆士·彻泰姆为什么要娶西莉亚? | 来自云青阳 | 2023-02-05 13:54:35 | |
第四卷 三个爱情问题,指哪三个? | 来自盲眼的圣僧 | 1 回应 | 2022-05-25 18:32:51 |
没看懂,可以有人解释一下吗 | 来自林木 | 1 回应 | 2022-04-25 17:58:2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3)9.1分 30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第4版)8.9分 71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8.8分 179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3)9.3分 16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古典部】 (爱玛·包法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6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米德尔马契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海扬尘 2020-07-16 04:36:44
睡前想读几页,谁知读了个通宵。米德尔马契——这么个书名自然是要描写一个地区的生活,就得写形形色色一群人的生活。艾略特用最直接的方法——通过两个主角的生活把一切都串起来。我是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深感惊喜。用了大量心理描写,这在19世纪中期小说里并不多见。她40岁开始写小说,比奥斯丁有深度的多。在奥斯丁那里女人的所有活动就是为了嫁人,女性的想法都是18世纪的传统思想。本书里女人也没更好的选择,那个时代就... 睡前想读几页,谁知读了个通宵。米德尔马契——这么个书名自然是要描写一个地区的生活,就得写形形色色一群人的生活。艾略特用最直接的方法——通过两个主角的生活把一切都串起来。我是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深感惊喜。用了大量心理描写,这在19世纪中期小说里并不多见。她40岁开始写小说,比奥斯丁有深度的多。在奥斯丁那里女人的所有活动就是为了嫁人,女性的想法都是18世纪的传统思想。本书里女人也没更好的选择,那个时代就是如此。爱略特笔触要宏大的多,对社会与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前几天读的《还乡》,写作时间推后了几十年,大致写的也是这个时代。感觉哈代是把简单的情节走向设计得像戏剧一样,如果让他处理这个题材和内容,不知道他会不会让医生也一死了之。这两本书里的两位女性倒是有一点点像。这本书真应该早点读,年轻时读。 (展开)
50 有用 阿巴厮 2019-02-25 18:00:38
利德盖特最后还钱给多萝西娅了吧?玛丽·高思跟文西公子坦白了自己因为不帮忙而失去一万镑遗产的事了吧?威尔最后本来回来想要的那笔钱到底要了吗?这是结局没交代,但是最困扰我的。真是漫长啊,七十多万字,全面了解19世纪男女婚嫁心理状态,很有意思。
5 有用 lisa 2020-09-10 16:28:55
全书印象最深的是银行家对伪善的自我辨解 心理活动拿捏的相当到位
1 有用 永思(计划通) 2020-11-02 22:11:24
2020已读072 前十分之一读的英文,后来为了赶戴德兰改读中译本,还带着它上了长城😂。总体感觉略微有些失望,毕竟多萝西娅这条主线的情节设定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像圣特蕾莎一样坚定而热烈的女子,受了时代的局限和蒙蔽,甘心奉献成为学术之灯的灯座而不可得,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悲剧题材啊,但作家似乎笔力不逮,写得有些模糊和草率了。另一条主线利德盖特夫妇倒是意外地有趣,颇有些革命之路夫妇的味道,婚姻里双方对彼... 2020已读072 前十分之一读的英文,后来为了赶戴德兰改读中译本,还带着它上了长城😂。总体感觉略微有些失望,毕竟多萝西娅这条主线的情节设定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像圣特蕾莎一样坚定而热烈的女子,受了时代的局限和蒙蔽,甘心奉献成为学术之灯的灯座而不可得,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悲剧题材啊,但作家似乎笔力不逮,写得有些模糊和草率了。另一条主线利德盖特夫妇倒是意外地有趣,颇有些革命之路夫妇的味道,婚姻里双方对彼此的期待、误解、落差以及种种交手刻画得颇为精彩。弗雷德和玛丽这条线,青梅竹马小儿女之间的情状写得很可爱,也贡献了本书里不多的几个戏剧性场面。但总体而言,几条主线的情节拼凑痕迹过于明显,像是被强行缝合的,倒是尾声非常动人,让人不胜唏嘘,可见作家立意本身是非常高远的。 (展开)
7 有用 莫久久 2019-07-23 17:21:43
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
0 有用 七月在野歪 2023-05-30 22:23:37 天津
【5月看见女性写作】终于读了。两位女性的婚姻是两个极端,罗莎的婚姻为了追逐向上的身份,带有极强目的性,可惜选择了不太合适的对象;多多的婚姻是对成就“伟大的事业”的献身,却也快速认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很高兴多多最终追寻到了自己的幸福,但看到她还是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未免泄气,不过这也许就是当时的女性命运吧。(此外,倒是很关心咪咪婚姻——可以代表大部分有产阶级小姐“常规”路径——的真实情况,她和詹... 【5月看见女性写作】终于读了。两位女性的婚姻是两个极端,罗莎的婚姻为了追逐向上的身份,带有极强目的性,可惜选择了不太合适的对象;多多的婚姻是对成就“伟大的事业”的献身,却也快速认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很高兴多多最终追寻到了自己的幸福,但看到她还是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未免泄气,不过这也许就是当时的女性命运吧。(此外,倒是很关心咪咪婚姻——可以代表大部分有产阶级小姐“常规”路径——的真实情况,她和詹姆士之间有爱吗?答案不乐观。在那个时代,爱是奢侈的)中途也一度觉得是婚姻劝退指南,哪怕在当下,人们也很容易一头扎进自己的幻想中,爱上一个想象出来的形象,现在的crush文化就大抵是如此,说到底还是双方的了解不够深入。非得有玛丽高思和弗莱德那种相知相伴多年的感情基础才好。最后,赞美高思夫妇,模范夫妻! (展开)
0 有用 沉潜的瀑布1046 2023-05-30 12:33:07 湖北
本书写作手法就像书中女性编织花边一样,不急不缓,自有一股内在的气韵,对各色人物的心理描绘很到位,尽管语言如此饱满,仍旧使人感到意在言外,余韵悠长
0 有用 Mere 2023-05-28 17:45:38 北京
群像描写精彩,人物性格鲜明,看似he,但整部作品充斥着悲剧色彩,还是大型婚姻劝退指南。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至高理想?我们的初心如何被渐渐放置一边以致幻灭?向往伟大的目标,企图达到它,可是仍以失败告终,这是最大的不幸。从这个角度讲,利德盖特的故事更具代表性,他的身上折射了太多人的一生,是一步错步步错,是即便志向远大但周围的人都在拉你进沼泽,是平庸的社会偏见和“常识”让你寸步难行逐渐也沦为平庸。... 群像描写精彩,人物性格鲜明,看似he,但整部作品充斥着悲剧色彩,还是大型婚姻劝退指南。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至高理想?我们的初心如何被渐渐放置一边以致幻灭?向往伟大的目标,企图达到它,可是仍以失败告终,这是最大的不幸。从这个角度讲,利德盖特的故事更具代表性,他的身上折射了太多人的一生,是一步错步步错,是即便志向远大但周围的人都在拉你进沼泽,是平庸的社会偏见和“常识”让你寸步难行逐渐也沦为平庸。利德盖特最终失败了,他度过了看似富足却碌碌无为的一生。多多呢?作为女性受到时代限制,但她的意志是如此坚定,她是如此圣洁,但实现梦想的机会太为有限,身为大家闺秀见识不足抓住卡苏朋受了骗,当了寡妇有了钱身边又太多男人告诉她不可以,最终作为议员夫人支持丈夫已是她尽力博取的结果了,谁又说她是否能做得更多呢? (展开)
0 有用 Tang.Quixote 2023-05-28 14:49:04 江苏
多萝西娅、罗莎蒙德、玛丽·高思,三个年轻一代的女性在漫长的故事中拥有完整的感情线和成长线,也恰好展现了那个年代英国女性的形象光谱:罗莎蒙德在更趋向传统的那一端,一生都寄托于婚姻,年少时挑选丈夫、结婚后管理丈夫,尤其是凭借自己的优渥出身,带着很典型的自私与虚荣;玛丽·高思在光谱的另一段,更具有现代性,理智,对于爱人与婚姻抱持自己坚定不可违抗的原则,弗莱德的幸运大概就是爱上的是她,在她的引导之下由一个... 多萝西娅、罗莎蒙德、玛丽·高思,三个年轻一代的女性在漫长的故事中拥有完整的感情线和成长线,也恰好展现了那个年代英国女性的形象光谱:罗莎蒙德在更趋向传统的那一端,一生都寄托于婚姻,年少时挑选丈夫、结婚后管理丈夫,尤其是凭借自己的优渥出身,带着很典型的自私与虚荣;玛丽·高思在光谱的另一段,更具有现代性,理智,对于爱人与婚姻抱持自己坚定不可违抗的原则,弗莱德的幸运大概就是爱上的是她,在她的引导之下由一个纨绔子弟走上了自食其力的正途;多萝西娅则两者兼而有之且前期一直在游移,尽管她拥有超出同时代其他女性的才能和脾性,而且选择和卡苏朋结婚也显得非常自主,但是她的婚姻的本质依然是对男性的崇拜且婚后依然恪守着对丈夫的辅助作用,直至卡苏朋死后,她在与拉斯迪拉夫的感情纠葛中逐渐看清自己,终于找到了突破陈规的勇气 (展开)
0 有用 等一场雪落 2023-05-27 14:44:06 云南
心理分析却是一绝,太细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