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适合和《南明史》对照起来看,和顾诚的书不同,作者投入的情感较少,理性的分析确更多。明末清初的历史看得令人非常难受,这不是腐朽王朝的衰落,也不是新兴王朝的诞生,而是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悲哀地先输了一筹,以至于我们今天都还在努力追赶。
请不要看序!请不要看序!请不要看序!水准极臭、罗里吧嗦!看作者本人的部分就好!
一本八百多页的厚厚的流水账,读起来就是历史小说的水准,偏偏要搞出每章都是几百条注释的学术姿态,就连一个代后记也有百条的注释。读完觉得其与并称为汉学界三杰的史某都是一样水准,流水账似的历史小说家。有的书有很多人觉得好就是因为对书所叙述的领域了解较少,在不去深入了解之前盲目叫好而已。
鸿篇巨制。全书读完,不胜唏嘘。明末那帮儒生只当得下四字评语:“全无心肝。”明朝的确该亡,而清朝对明制的全盘继承,使得那具老迈溃朽的躯体又得以延续下去。最后数章评论着实精彩。
原文错谬之多连译者都有遗漏未能及时更正过来,话虽如此,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海外汉学研究专著。宋亡与明灭同样教人无奈、黯然、悲怆,魏氏从历史大角度阐述明清易代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危机,然一时又岂能和百代相比?目光远大者或战死或殉节,小民只求苟活,哪管谁掌权,剃发令一下也将民族尊严剃去了!
明真是毁于这帮文人相轻、小肚鸡肠啊。不过清初开国几位老板眼界也是真屌 。。。另外,原来北京到天津附近原来是大森林啊,抓造反被砍成草原了。
我再看流水账西方汉学浪费时间我就X@&$
汉族知识分子从对明朝的忠诚到对清朝的忠诚的演变过程……无论跟哪个朝代相比,清初的几位君主都算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也难怪。
表面上看是异族入主中原,实际上仍是儒家传统政治秩序的重建,满洲贵族通过与汉族政治精英的合作,成功继承了明朝的“洪业”,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看到南京伪太子案的时候,就想给临高写个同人:1644年特侦队潜入北京城营救太子朱慈烺。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觉得逻辑清晰,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反倒很舒服,也清理了一些知识盲点,至于有些评论里的学术家和专业人士,我不做评论
没有灵气 感觉在上课照本宣科似的
相比于顾城的《南明史》,有些观点更客观一点,也是两者的角度不同。对比起来阅读蛮有意思。
读了将近半年终于读完了。最喜欢的是后记。
无甚高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更能还原这段历史的本质,如八大山人的画所展示的那样。
历史是先人留下的一面镜子。明清嬗变照见的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虚假繁荣。历史也是远古传来的一声回响,让有共鸣者惊醒,提醒我们谨慎向前。
党争误国,清流皆可杀。
有点太空疏了,细枝末节肉眼可见的槽点很多,也并不觉得真的反驳了世界体系(魏完全误解了世界体系,世界体系并不拒绝不存在一个前欧洲体系下的全球化,只是用以描摹欧洲的世界体系如何在欧洲自身中取胜并且在世界取胜),理论的摆弄也非常生硬,很多地方写得就像个通史,当然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至少很大程度上增补了现代化理论(与其说是搞汉学不如说是在解决现代问题)。不过看魏轻描淡写地写大清圈地杀人,对比下汉外CR研究里指责红色政权带来的悲剧,只能说历史这种东西吧,永远只是当代史,后人又会如何评价我们呢
美国人写的句子真是又臭又长。
满人的洪业并不是满人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历史的更替绝非简单的改朝换代,旧朝的颓废需要过程,新朝的崛起需要过程此起彼伏间不单单是经济政治的变化,还有在民族起落、经济发展、文化传递、政治制度变革等各方面的全面更替。这种全方面的更替,绝非一朝一夕五年十年所能改变,而是靠一代几代人的机缘方能实现。尤其是外族人想要获取统治中原的法统,除了元朝的历史借鉴,还有满蒙回藏的民族融合,以及满人融入汉族方方面面的努力,几代人的付出。 在中国,有骨气的不是百姓而是受过教育的文人以及有群体意识的士人,以及旧朝的利益既得者,改朝换代绝大多数是意识的重新植入和利益群体更替。学习满人治汉的过程,还是很有启发。 外国人的史学研究异常严谨,后悔没读纸质书,光注释就占了大半本书,佩服。
> 洪业
194 有用 欧阳杼 2017-05-17 23:34:04
适合和《南明史》对照起来看,和顾诚的书不同,作者投入的情感较少,理性的分析确更多。明末清初的历史看得令人非常难受,这不是腐朽王朝的衰落,也不是新兴王朝的诞生,而是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悲哀地先输了一筹,以至于我们今天都还在努力追赶。
136 有用 姑蘇小兵 2017-08-19 23:10:21
请不要看序!请不要看序!请不要看序!水准极臭、罗里吧嗦!看作者本人的部分就好!
99 有用 罔两 2017-08-28 00:11:26
一本八百多页的厚厚的流水账,读起来就是历史小说的水准,偏偏要搞出每章都是几百条注释的学术姿态,就连一个代后记也有百条的注释。读完觉得其与并称为汉学界三杰的史某都是一样水准,流水账似的历史小说家。有的书有很多人觉得好就是因为对书所叙述的领域了解较少,在不去深入了解之前盲目叫好而已。
43 有用 曹溪门下 2017-07-30 01:03:33
鸿篇巨制。全书读完,不胜唏嘘。明末那帮儒生只当得下四字评语:“全无心肝。”明朝的确该亡,而清朝对明制的全盘继承,使得那具老迈溃朽的躯体又得以延续下去。最后数章评论着实精彩。
38 有用 letdouman 2017-06-10 12:28:59
原文错谬之多连译者都有遗漏未能及时更正过来,话虽如此,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海外汉学研究专著。宋亡与明灭同样教人无奈、黯然、悲怆,魏氏从历史大角度阐述明清易代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危机,然一时又岂能和百代相比?目光远大者或战死或殉节,小民只求苟活,哪管谁掌权,剃发令一下也将民族尊严剃去了!
8 有用 毒毒 2017-07-03 16:05:01
明真是毁于这帮文人相轻、小肚鸡肠啊。不过清初开国几位老板眼界也是真屌 。。。另外,原来北京到天津附近原来是大森林啊,抓造反被砍成草原了。
8 有用 NL.capj 2020-10-17 02:35:22
我再看流水账西方汉学浪费时间我就X@&$
5 有用 深山夜读 2018-01-10 13:41:57
汉族知识分子从对明朝的忠诚到对清朝的忠诚的演变过程……无论跟哪个朝代相比,清初的几位君主都算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也难怪。
7 有用 cczsz 2020-12-06 13:04:36
表面上看是异族入主中原,实际上仍是儒家传统政治秩序的重建,满洲贵族通过与汉族政治精英的合作,成功继承了明朝的“洪业”,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3 有用 思故渊 2018-08-28 14:13:30
看到南京伪太子案的时候,就想给临高写个同人:1644年特侦队潜入北京城营救太子朱慈烺。
7 有用 醋泡花生 2021-02-01 15:02:49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觉得逻辑清晰,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反倒很舒服,也清理了一些知识盲点,至于有些评论里的学术家和专业人士,我不做评论
4 有用 斥侯 2017-07-12 09:49:52
没有灵气 感觉在上课照本宣科似的
2 有用 都浑然不觉 2024-11-23 20:22:28 广东
相比于顾城的《南明史》,有些观点更客观一点,也是两者的角度不同。对比起来阅读蛮有意思。
2 有用 浴巾子 2021-05-27 04:26:37
读了将近半年终于读完了。最喜欢的是后记。
2 有用 Brasidas 2018-03-20 10:00:57
无甚高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更能还原这段历史的本质,如八大山人的画所展示的那样。
4 有用 敬之 2017-10-03 19:41:13
历史是先人留下的一面镜子。明清嬗变照见的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虚假繁荣。历史也是远古传来的一声回响,让有共鸣者惊醒,提醒我们谨慎向前。
2 有用 。 2017-09-25 22:50:08
党争误国,清流皆可杀。
1 有用 ʚΐɞ 2023-06-21 01:09:45 北京
有点太空疏了,细枝末节肉眼可见的槽点很多,也并不觉得真的反驳了世界体系(魏完全误解了世界体系,世界体系并不拒绝不存在一个前欧洲体系下的全球化,只是用以描摹欧洲的世界体系如何在欧洲自身中取胜并且在世界取胜),理论的摆弄也非常生硬,很多地方写得就像个通史,当然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至少很大程度上增补了现代化理论(与其说是搞汉学不如说是在解决现代问题)。不过看魏轻描淡写地写大清圈地杀人,对比下汉外CR研究里指责红色政权带来的悲剧,只能说历史这种东西吧,永远只是当代史,后人又会如何评价我们呢
1 有用 无事小神仙 2024-11-21 11:01:03 浙江
美国人写的句子真是又臭又长。
5 有用 MR.Mao♈︎Ⓜ︎ⓐⓞ 2020-07-28 18:44:46
满人的洪业并不是满人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历史的更替绝非简单的改朝换代,旧朝的颓废需要过程,新朝的崛起需要过程此起彼伏间不单单是经济政治的变化,还有在民族起落、经济发展、文化传递、政治制度变革等各方面的全面更替。这种全方面的更替,绝非一朝一夕五年十年所能改变,而是靠一代几代人的机缘方能实现。尤其是外族人想要获取统治中原的法统,除了元朝的历史借鉴,还有满蒙回藏的民族融合,以及满人融入汉族方方面面的努力,几代人的付出。 在中国,有骨气的不是百姓而是受过教育的文人以及有群体意识的士人,以及旧朝的利益既得者,改朝换代绝大多数是意识的重新植入和利益群体更替。学习满人治汉的过程,还是很有启发。 外国人的史学研究异常严谨,后悔没读纸质书,光注释就占了大半本书,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