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如何定价》的原文摘录

  • 第三种观点认为,市场是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对立面。这种对市场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都可以找到,卡尔・马克思和格奥尔格・齐美尔等古典思想家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它强调市场对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污染和腐蚀作用。当市场侵入艺术领域时,它会疏离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创作和公共生活之间的联系,尽管市场并不能认识艺术的价值。而且通过价格机制,一切实质性的差别都被认为可以化归为数量上的差异,市场就这样将那些被认为不能通约的艺术价值用货币的数量通约化了。 (查看原文)
    豆友80649615 1赞 2020-08-30 21:51:08
    —— 引自章节:导 论
  •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在其畅销书 The Age of Access中同样认为,诸如创造性这样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对企业有价值的资产,艺术隐喻已经开始显著影响企业文化( Rifkin2000)。这些断言背后的隐含假定是,文化是经济的一个新维度,它与所谓的后资本主义( Jameson 1984)或后工业社会[Bell 1976(1999)]的兴起有关。相反,我认为不仅是后现代市场,而是所有市场,包括19世纪和20世纪在内的现代市场,可以而且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参考 Slater 2002)。 (查看原文)
    豆友80649615 2020-09-02 22:25:32
    —— 引自章节:导 论
  • 苏富比拍卖行纽约当代艺术品部门的前主管露西·米切尔一伊尼斯(Lucy Mitchell-Innes)描述了在阿诺德·格里姆彻(Arold Glimcher)所创立的佩斯画廊(Pace Gallery)中,老板和收藏者的关系:“在佩斯购买艺术品更像是加入一个俱乐部。格里姆彻使这些收藏家对他的审美品位深信不疑,并对该画廊所代理的若干位固定的艺术家的作品慷慨解囊。”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画廊的结构
  • 二级市场交易的利润颇高,使画廊变得类似于一个商业机构,而不是一个文化展示空间,这会让画廊的声誉沾上污点。也就是说,二级市场交易违背了艺术品商人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即艺术家的推广者和艺术的保护者。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画廊后厅
  • 由于二级市场活动带有道德污点,那些不靠二级市场就运作得很成功的艺术品商人会得到更多的尊敬。相反,一位艺术品商人的声誉会因为他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二级市场交易而受到损害。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画廊后厅
  • 一个在创新艺术推广上倾注全力的艺术品商人只有在画廊后厅的二级市场交易中创造了足够的收入,才能在画廊前厅去做他想做的事。一位艺术品商人直率地指出,“靠举办展览你不可能生存下来。一级市场的销售额很小,我们为一级市场工作更多地是因为热爱艺术。……因此如果我要去办一场赔钱的展览,我只能靠卖掉一幅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画作,或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一件作品,才能维持。”另一种我经常碰到的为二级市场交易正名的说辞是,艺术品进入二级市场交易为画廊在一级市场上展出的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参照系。只要二级市场交易能够为尚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一种声誉上的认可,它就可以被看成是合理的。为了这个目的,一些艺术品商人说他们只在二级市场上买进那些“有意义的”和与他们自己的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也“不会不协调”的作品。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画廊后厅
  • 二级市场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画廊与收藏家的关系越弱,与他的交易就越不合法。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出现在二级市场上的大师作品在找到新的主人之前,会经过多家画廊之手,这些画廊都愿意接受微薄的佣金。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待价而沽与积极撮合
  • 在美国,以正确的动机购买作品的收藏者最理想的情况是将(一部分)藏品捐赠给博物馆,或者在很少的情况下,出资成立一个自己的博物馆。这种捐赠和把藏品直接出售给博物馆一样有吸引力,因为这提高了艺术家全部作品的声誉和地位,同样也提高了画廊自身的地位。确实,对于艺术家和收藏家来说,他们设法直接或间接卖给博物馆的作品数量是他们圈内地位的来源。另一个令画廊对收藏家捐赠作品给博物馆感到高兴的理由是,一旦成为博物馆藏品的一部分,艺术品就会成为“终端商品”(terminal commodity,人类学家伊戈尔·科普托夫语):除非博物馆决定出售其藏品——这种情况极少发生,该作品就永远不会再进入商品状态。 相反,错误的购买艺术品的动机就是那些与投资、投机、社会地位或装饰有关的动机。在那些用艺术品炫耀身份的追求社会地位的收藏者手里,或在那些投机者手里,艺术品虽然脱离了商品的形态,却没有脱离商品的本质。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错误的和正确的收藏动机
  • 奥梅姆强调画廊“小心翼翼地保护我们的艺术家免受二级市场的负面影响”。这使得哈雷投奔高古轩的事变得尤为苦涩,因为后者以在不光彩的二级市场上富有侵略性的频繁买卖而著称,它对卷入其中的艺术家所受到的冲击并不关心。当高古轩决定变身为一家级市场经销商,而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经销商时,据说它并不是通过自已推广新的艺术天才来做到这一点的,而是通过从其他画廊那里“偷取”艺术家来做到的。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索纳邦诉哈雷案
  • 除了这种在交易话语上的表现之外,艺术品商人还坚持不懈地为收藏家提供实际的礼物和帮助。这包括实物形式的礼物,如艺术家作品目录和其他珍贵的图书,在收藏家购买大幅作品或一次性购买两幅作品时免费赠送的小幅作品,代付“托运费”或销售税等金钱形式的赠予,也包括一些无形的服务,诸如参加艺术界社会活动的特权,出席开幕式后晚宴的邀请,以及拜访艺术家画室的机会等。尽管程度稍低,但这些礼物都会以回礼的方式从收藏家那里得到回报。 在我的实证研究中,我遇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回礼。 第一种,收藏家可以在一次商业上不成功的展览中为艺术家或画廊老板捧场,将直接收购当成一种礼物。在正常情况下,收藏家一开始本来是不会购买这些作品的。一位画家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如果收藏家支持了年轻和新兴的艺术家,他们就会获得“双倍的慈善家的声誉”。他们不仅是因为对艺术的热爱而购买,也是为了慈善或利他主义的理由。 第二种礼物的类型是支持艺术品商人对艺术家的推广活动。一旦一位收藏家拥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他就可以让这件作品获得其他收藏家或艺术界人士的关注。因此,收藏家参与了建立艺术家声誉的活动,并帮助确立了其作品稳定的市场价值。 第三种礼物的类型,是为画廊老板提供金融服务,尽管只有少数收藏家才能提供。例如,收藏家有时在画廊老板财力不足时充当画廊的赞助人。而且,收藏家可以为画廊老板提供贷款,当后者需要进行大额投资的时候,例如重新装修画廊,或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一件昂贵但有潜在利润的作品。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做讨巧的事”
  • 支撑艺术市场的结构的,绝不仅仅是收藏者为了享乐或投资的目的购买艺术品而产生的现金流。相反,艺术市场依赖于一个礼物交换与互助互利的密集社会网络:艺术品商人资助艺术家,艺术家赠送作品给艺术品商人,收藏家有时购买作品以支持艺术家或画廊,或扮演画廊老板在道德上和财务上的赞助人的角色。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小 结
  • 为了降低艺术品未来再次出售的可能,减少收藏者的投资动机,艺术品商人限制而不是促进了艺术品的流转:他们在拍卖行和先锋艺术圈之间建立了道德的,甚至半法律的壁垒以防止一、二级市场之间套利行为的发生。在这个方面,艺术品一级市场基本上不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想范型。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引 言
  • 画廊老板采用的第一种取代价格机制的销售方式是以“先到先得”的原则出售需求高涨的作品。一些画廊老板说,这是“出售这类作品唯一公平的方式”。 第二种价格机制的替代品在艺术市场上更为常见,那就是制订一份等候名单,并据此将作品出售给画廊所中意的收藏家。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它对于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博物馆之外,画廊将按照收藏家对画廊的忠诚度、他的社会地位,以及他藏品的重要性决定出售作品的优先级。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管理价格
  • 整个拍卖行和画廊市场价格离散度的系统定量数据很难收集,但可获得的证据暗示,艺术市场上的价格离散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偶然的。简言之,艺术市场似乎可以用经济学家称之为“价格离散均衡”(price dispersion equilibria)的术语来描述。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一价定律
  • 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在一篇有影响的有关“信息经济学”的早期文章中认为,价格差异的存在是市场中无知程度的表现或量度。这种价格差异可以持续存在,原因是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差异,并且误以为他们所支付的价格是市场上的唯一价格。因此,在一个新的、相对不知情的消费者持续拥入的市场尤其容易出现价格离散。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一价定律
  • 艺术市场上设定的价格是路径依赖的:当前的价格水平总是基于过去的价格水平。 在这一路径依赖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声誉和作品的尺寸、技法是三个最重要的定价指标。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品的定价决策中,作品数量一般被忽略了。正因为此,当一家画廊同时展出高度多产的艺术家和不那么多产的艺术家的作品时,他们的价格水平通常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试水”
  • 对于涨价,存在三种不同的规则:基于需求的规则,基于时间的规则和基于声誉的规则。在这三种规则中,价格增加的幅度各有不同,但通常相当于最近期价格水平的10%到20%。 根据第一种规则,价格上涨是因超量需求引起的。 根据第二种规则,价格会定期上涨,比如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每一年,每两年,或每次画廊展览都会上涨。 第三种规则是画廊老板根据艺术家积累起来的认可度提高其作品的价格。按照这一规则,价格上涨是参照博物馆展览、出版物,或从其他来源所获荣誉的数量而定的。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涨价脚本
  • 在纽约,受1980年代经济景气的推动,像拉里·高古轩和玛丽·布恩这样的画廊老板据说都极大地提高了“可接受的”最高价。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参考价值
  • 参考价值应用于佣金的方式如下: 画廊通常收取其销售额的40%至50%作为佣金。对于艺术新人来说,这个比例偏向50%,而对于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较为成功的艺术家来说,这个比例偏向40%。在作品售价高昂的世界著名艺术家的案例中,画廊老板通常收取30%,甚至更少的佣金。 对于摄影师或雕塑家,由于他们的创作成本较高,主导的原则是在对收入进行分成之前就偿付艺术家的创作成本,或者降低画廊收取佣金的比例。 另一种参考价值是,当其他非主导画廊售出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时,这位艺术家的主导画廊将向前一个画廊收取10%至20%的佣金。 如果画廊给予收藏家价格折扣,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折扣都在10%到20%之间。关于价格折扣,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它是在画廊和艺术家之间平分的。然而,如果折扣是礼节性地给予画廊老板的熟人或朋友,那么规则通常是画廊老板必须自己承担全部的折扣。 在所有的情况下,通过分担与创造公众曝光、制作作品目录、印刷展览开幕式邀请函,或组织展览开幕式派对等活动相关的成本,画廊老板和艺术家之间的利润分配都得到了精心的调整。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参考价值
  • 一些我访谈的老一辈艺术品商人特别怀念这次分水岭式拍卖之前的艺术界。他们说,在这次拍卖之前的艺术界,艺术家、艺术品商人和收藏家都比后来少得多,气氛也更加亲密。他们将“老”艺术市场描绘为一个真正的社群,画廊展览开幕式就是社交聚会,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变成社会名流的消遣活动。 (查看原文)
    Célès 1赞 2023-07-27 01:52:19
    —— 引自章节:艺术市场的分水岭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