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凑单买的也没仔细看,主要是译介和戏曲两个角度,算是填补空白吧。因为作者是日本人本来还有点期待他写在日本的接受史那一章,结果也写的比较潦草。对《血手记》更感兴趣了,有空找找视频看看....
倒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不过书名改为 中国官方主流的莎士比亚接受史更为贴切。
不错的莎士比亚接受史
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蒋介石1928年结束了北伐,基本统一了中国,此时中国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虽然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现代文化以上海等沿海的大城市为中心开始繁荣起来。此时在接受莎士比亚作品方面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了系统的、有计划地介绍莎士比亚的动向,并最终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全集。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影响下,左翼艺术运动也发挥了很大的时代影响力。其中,翻译介绍莎士比亚的人才多为英美留学归国者或与英美国家有很深渊源的教会大学毕业生,他们和左翼艺术保持着距离,有时甚至处于敌对关系中。此时对莎士比亚的理解受到同时代英美的影响,认为莎士比亚作品并不包括特殊的信息或主义。30年代到40年代,出现了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史的代表性人物梁和朱
不身处其间,对多元戏剧生态的捕捉还是会受限,日本一章虽短,明显能衬托出当代中国部分的主流化与欠缺的丰富性
關注中國莎士比亞演出史,論文形式,把莎劇上演結合在文學史的脈絡中考察。背景與材料解析為主,給出文化-時代的講解。感覺很多章節都還可以進一步結合現代文學史繼續研究下去,也就是現代文學史中的莎士比亞。為甚麼要搬演(改編)莎士比亞,搬演(改編)莎士比亞和同時代的戲劇創作形成怎樣的對應,具體的演出(如果有足夠的材料)反映了怎樣的文學史問題。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一點是從《澥外奇譚》到《吟邊燕語》以及同時代人如梁任公和魯迅郭沫若提到莎翁時的態度,也就是莎翁在進入劇場前留給中國人的印象(私以為《吟邊燕語》的序很值得討論)(作者闡釋林紓的莎士比亞觀尚有使人生疑之處,私以為還當考慮林紓作為古文家對“詩”的文類地位的態度)另一點則是中國的受歡迎莎劇從《威尼斯商人》逐步遷移到《哈姆雷特》背後有甚麼文學-文化史因素。
当资料看了,日本学者写的真是细致
在上世纪,最受中国人喜欢的莎剧居然是《威尼斯商人》(⁎⁍̴̛ᴗ⁍̴̛⁎)林译创造了演戏的脚本,《威尼斯商人》中的“割肉偿还”情节十分吸引当时的中国人,(林纾译为《肉券》),后夏洛克身上的民族情怀十分符合被侵犯的国情。而一开始《威尼斯商人》被改为《女律师》,删掉爱情戏,强调女性问题也和五四女性解放有关。而第二受欢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因为男扮女装与类似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被接受。第三受欢迎的《哈姆雷特》的演出则更是有意为之,为了让我国戏剧事业与世界“并驾齐驱”,其中出现了两种解读,在抗战情况下,我们既如同哈姆雷特般不愿向命运屈服,我们又如同哈姆雷特般软弱犹豫,所以“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好棒的一本书,不敢相信居然是一个日本人写的,译者也好棒,读来没有什么翻译痕迹。阅读过程很愉快,不会觉得很晦涩难懂,莎翁作品的译名经常会戳中笑点,改编成的本土剧也让人感到十分好奇和感兴趣,太有意思啦!读后深刻感受到译者和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的再创作让中国人接触和接受外语作品成为可能。而且发现之前在《觉醒年代》中看到的人物在书中以译者的身份出现,肃然起敬。总之是一本好书,很喜欢~
莎翁无限
很有启发性
一個日本人寫一個英國詩人在中國的接受史……重点是蕭思璧在中國的演出史,翻譯史和創作影響都沒有太多東西……
莎士比亚的中国接受史。史实梳理得当。但有两个不足,一,偏重于民国,49之后单薄。二,与社会政治变迁、生活文化变迁的关系,未进行深化
一个日本人观察一个英国戏剧人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 视角很有趣 史料弱了点 中日对比史可以再深入
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本书,挺有意思的,一个日本人居然研究中国对莎士比亚的接受史
R20190301 受教了!
一本日本人叙述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史的书,研究视角方法感觉挺好,也细致。就是作者得出结论的时候要不要这么草率,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极其不严谨。
着实花了功夫,但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没啥意思。
参考,其实只是“为了读参考书而找来的参考书”,大略地翻了翻,为了搞清楚樽本照雄氏对林译莎士比亚的评论
> 莎士比亚在中国
2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17-06-02 22:38:10
凑单买的也没仔细看,主要是译介和戏曲两个角度,算是填补空白吧。因为作者是日本人本来还有点期待他写在日本的接受史那一章,结果也写的比较潦草。对《血手记》更感兴趣了,有空找找视频看看....
1 有用 黄大果也 2017-07-16 13:39:25
倒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不过书名改为 中国官方主流的莎士比亚接受史更为贴切。
1 有用 hbcwh 2017-09-13 15:09:03
不错的莎士比亚接受史
3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2-01-27 13:51:53
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蒋介石1928年结束了北伐,基本统一了中国,此时中国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虽然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现代文化以上海等沿海的大城市为中心开始繁荣起来。此时在接受莎士比亚作品方面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了系统的、有计划地介绍莎士比亚的动向,并最终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全集。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影响下,左翼艺术运动也发挥了很大的时代影响力。其中,翻译介绍莎士比亚的人才多为英美留学归国者或与英美国家有很深渊源的教会大学毕业生,他们和左翼艺术保持着距离,有时甚至处于敌对关系中。此时对莎士比亚的理解受到同时代英美的影响,认为莎士比亚作品并不包括特殊的信息或主义。30年代到40年代,出现了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史的代表性人物梁和朱
1 有用 阿吱 2022-01-24 11:34:55
不身处其间,对多元戏剧生态的捕捉还是会受限,日本一章虽短,明显能衬托出当代中国部分的主流化与欠缺的丰富性
0 有用 三千院若璃 2022-04-10 01:15:51
關注中國莎士比亞演出史,論文形式,把莎劇上演結合在文學史的脈絡中考察。背景與材料解析為主,給出文化-時代的講解。感覺很多章節都還可以進一步結合現代文學史繼續研究下去,也就是現代文學史中的莎士比亞。為甚麼要搬演(改編)莎士比亞,搬演(改編)莎士比亞和同時代的戲劇創作形成怎樣的對應,具體的演出(如果有足夠的材料)反映了怎樣的文學史問題。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一點是從《澥外奇譚》到《吟邊燕語》以及同時代人如梁任公和魯迅郭沫若提到莎翁時的態度,也就是莎翁在進入劇場前留給中國人的印象(私以為《吟邊燕語》的序很值得討論)(作者闡釋林紓的莎士比亞觀尚有使人生疑之處,私以為還當考慮林紓作為古文家對“詩”的文類地位的態度)另一點則是中國的受歡迎莎劇從《威尼斯商人》逐步遷移到《哈姆雷特》背後有甚麼文學-文化史因素。
0 有用 AhFloyd 2022-08-22 21:15:23 湖北
当资料看了,日本学者写的真是细致
0 有用 黛疏 2022-09-04 21:43:08 湖南
在上世纪,最受中国人喜欢的莎剧居然是《威尼斯商人》(⁎⁍̴̛ᴗ⁍̴̛⁎)林译创造了演戏的脚本,《威尼斯商人》中的“割肉偿还”情节十分吸引当时的中国人,(林纾译为《肉券》),后夏洛克身上的民族情怀十分符合被侵犯的国情。而一开始《威尼斯商人》被改为《女律师》,删掉爱情戏,强调女性问题也和五四女性解放有关。而第二受欢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因为男扮女装与类似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被接受。第三受欢迎的《哈姆雷特》的演出则更是有意为之,为了让我国戏剧事业与世界“并驾齐驱”,其中出现了两种解读,在抗战情况下,我们既如同哈姆雷特般不愿向命运屈服,我们又如同哈姆雷特般软弱犹豫,所以“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1 有用 听说 2022-07-29 23:03:28
好棒的一本书,不敢相信居然是一个日本人写的,译者也好棒,读来没有什么翻译痕迹。阅读过程很愉快,不会觉得很晦涩难懂,莎翁作品的译名经常会戳中笑点,改编成的本土剧也让人感到十分好奇和感兴趣,太有意思啦!读后深刻感受到译者和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的再创作让中国人接触和接受外语作品成为可能。而且发现之前在《觉醒年代》中看到的人物在书中以译者的身份出现,肃然起敬。总之是一本好书,很喜欢~
0 有用 明扬 2024-12-13 22:38:37 上海
莎翁无限
0 有用 yuuki 2025-03-28 17:15:56 北京
很有启发性
1 有用 陳若望 2020-02-25 18:24:18
一個日本人寫一個英國詩人在中國的接受史……重点是蕭思璧在中國的演出史,翻譯史和創作影響都沒有太多東西……
0 有用 松荫溪畔扫雪僧 2020-10-14 09:30:36
莎士比亚的中国接受史。史实梳理得当。但有两个不足,一,偏重于民国,49之后单薄。二,与社会政治变迁、生活文化变迁的关系,未进行深化
0 有用 歪 2020-07-04 07:51:56
一个日本人观察一个英国戏剧人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 视角很有趣 史料弱了点 中日对比史可以再深入
0 有用 百思不得畦解 2020-05-12 17:02:13
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本书,挺有意思的,一个日本人居然研究中国对莎士比亚的接受史
0 有用 Shytine 2019-03-20 13:46:41
R20190301 受教了!
0 有用 o 2017-06-02 15:41:28
一本日本人叙述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史的书,研究视角方法感觉挺好,也细致。就是作者得出结论的时候要不要这么草率,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极其不严谨。
0 有用 xitchcock 2021-04-22 20:24:49
着实花了功夫,但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0 有用 雁舍青 2024-10-28 14:05:13 四川
没啥意思。
0 有用 XUANS 2025-04-12 17:37:21 北京
参考,其实只是“为了读参考书而找来的参考书”,大略地翻了翻,为了搞清楚樽本照雄氏对林译莎士比亚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