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论文集系列比铃木大拙说禅系列深入一些,碰到了禅的核心,般诺,明性,以及和其他各经书,大小乘渊源。
我的中文不如大师的
非常好的禅论集,讲解很清晰。
本来圆满 自然无缺
1:禅不是虚无,没有生死脱离了物质规律,一切都没有意义 2:悟不是空想和推测,是经验习得的感悟 3:开悟不是平静,不是了无生气 3:大乘佛法讲无我,小乘佛法讲规则戒律。大乘佛法若不持续精进,就很容易陷入脱离自我束缚的虚无主义
五颗星:无量功德。
错别字有点多。
禅本身是突破自我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在所有的痛苦追寻之中,对无明的勘破,有着独特的渠道和来源,因人而异。在这之中,无我只是过程,不是真正福音。
铃木大拙论禅释禅。法本无法,心本无心。
禪宗同某些強調直覺的哲學和信仰一樣,體察到企求傳達無法傳達之物的困窘。如同中世紀的神學,它力主直接契入人自身生命,從而領悟真實存在,卻蔑視以任何知性的或形式主義的方法去達到那種洞察。故其妙言雋語大抵是否定式的,說法中所強調的並非那種可以言說的東西,而是我們必須保持緘默的東西。禪師並非說教者,他是一個指導者或引路人,把門徒的注意引向一些平常無奇的事實,對這些事實的充分領悟,即昭示出一切真理。在那些致力於弘揚神學的學者中,無人能出日本哲學家鈴木大拙教授之右。據鈴木引述的神宗傳說,禪發源子印度,釋迦牟尼本人最早使用禪的方法。據說,他在弟子們面前手持一束花,不置一言,只有大弟子摩訶迦葉領悟那「覺者寂默而雄辯的教誨」於是,摩訶迦葉繼承了佛教的正法衣鉢。
悟是一种与虚无的默契。但禅不止是观想“无常”。开悟不仅意味着,身心安顿而泯然无寄,体认到绝对的空寂,一念不生,亦无无心之念。同时,一个僧人或许可以完全把握到禅的奥秘,但那至多只是知见上的解悟。僧人仍然要在生活里就一切境缘以所悟之理去实修实证。在禅堂、观想中习得的,终究都只是以手指月。解悟必须放在世间生活里去验证。禅与其他佛教禅那体系的最大分别就在于,禅要在触境逢缘中“长养”功夫。这意味着,禅的精神不限于观空,更重要的是“做中学”。无论看经说教,或是静坐观想,都无法造就一个禅师。生命必须在它的流动当中去体会,为了审视或分析它而阻断它,就无法窥得生命的堂奥。因此,禅在看到“空”的旨意后,所连接的是一种“在当下”的态度。正是“在当下”才比“观空”更构成一种对外在客体、价值、意义的理论执着的最终克服
序说写的真好
“自性自见”里的二字;1】“性”理解为佛性=人人可达的本性实性,即去除分别心,回归一元论,达到“性空”的觉悟状态;2】“见”理解为亲身实践和经历,超越理智理论和言语雄辩,通过意志和灵性反复实践的定心训练,从而到达的状态 ———— (ps里面文言文和公案,实在是读不懂!!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2.5 颗星。 从日本禅师的角度来讲中国禅宗的起源与原因,总有种隔山打虎,形容不到位。而且有各种起因因为理解不到位而显得隔靴搔痒。 搞笑的是,我看元音老人写的 略论明心见性 甚好。可惜豆瓣上却查无此书!悲!
佛理的理解尚可,但诸语录公案始终让人摸不着头脑,匪夷所思……
挑选了有关于禅在中国的历史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部分看,(因为记不住历史),禅的确是一门日常的艺术,是吃饭时吃饭的简单又符合中国人心性的智慧。正如书名,这样的艺术就在于不断回到自身观察、理解自性。
怕吾人因缘未够。
非常简明地讲述了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的关系,简单地来说,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本土化,后者自身所独有的印式浪漫与想象力,在中国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贴切生活的禅宗。讲求实际的中国人无法理解和认同天马行空的印度佛教,因此渗透入中国道家和儒家的佛教理念,主要的都是言之有物的禅宗思想,而不是原始的用超自然现象来解释开悟的印度佛教。那些继承印度佛教思想、曾存在于中国大地的佛家宗派,大多数都已经湮灭在中国历史发展之中。尴尬的是,这样的历史竟然需要日本人来科普。作为佛教最为核心的开悟,这首诗最为贴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最后一章关于劳动在禅宗中的作用,让我非常喜欢~感谢百丈怀海大师把劳动将为修禅行为的一部分。
写得很全面,但就是书里所有引用的禅宗公案都没有什么注释,有很多内容都不太好理解。
> 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一
8 有用 恶鸟 2018-02-09 19:55:27
论文集系列比铃木大拙说禅系列深入一些,碰到了禅的核心,般诺,明性,以及和其他各经书,大小乘渊源。
3 有用 fiascold 2023-05-14 07:42:56 江苏
我的中文不如大师的
1 有用 Chilly 2023-05-04 23:21:40 广东
非常好的禅论集,讲解很清晰。
3 有用 神無月 2022-02-09 13:17:21
本来圆满 自然无缺
1 有用 豆友145096349 2024-03-01 11:40:38 上海
1:禅不是虚无,没有生死脱离了物质规律,一切都没有意义 2:悟不是空想和推测,是经验习得的感悟 3:开悟不是平静,不是了无生气 3:大乘佛法讲无我,小乘佛法讲规则戒律。大乘佛法若不持续精进,就很容易陷入脱离自我束缚的虚无主义
1 有用 如斯如是 2022-06-30 23:46:21
五颗星:无量功德。
1 有用 阿甘 2022-04-13 17:07:03
错别字有点多。
2 有用 南山明 2019-10-04 20:29:17
禅本身是突破自我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在所有的痛苦追寻之中,对无明的勘破,有着独特的渠道和来源,因人而异。在这之中,无我只是过程,不是真正福音。
2 有用 Nomad_RK 2022-03-23 23:57:54
铃木大拙论禅释禅。法本无法,心本无心。
0 有用 非虛構 2023-04-28 22:23:17 北京
禪宗同某些強調直覺的哲學和信仰一樣,體察到企求傳達無法傳達之物的困窘。如同中世紀的神學,它力主直接契入人自身生命,從而領悟真實存在,卻蔑視以任何知性的或形式主義的方法去達到那種洞察。故其妙言雋語大抵是否定式的,說法中所強調的並非那種可以言說的東西,而是我們必須保持緘默的東西。禪師並非說教者,他是一個指導者或引路人,把門徒的注意引向一些平常無奇的事實,對這些事實的充分領悟,即昭示出一切真理。在那些致力於弘揚神學的學者中,無人能出日本哲學家鈴木大拙教授之右。據鈴木引述的神宗傳說,禪發源子印度,釋迦牟尼本人最早使用禪的方法。據說,他在弟子們面前手持一束花,不置一言,只有大弟子摩訶迦葉領悟那「覺者寂默而雄辯的教誨」於是,摩訶迦葉繼承了佛教的正法衣鉢。
0 有用 擊球手 2023-11-09 01:48:04 北京
悟是一种与虚无的默契。但禅不止是观想“无常”。开悟不仅意味着,身心安顿而泯然无寄,体认到绝对的空寂,一念不生,亦无无心之念。同时,一个僧人或许可以完全把握到禅的奥秘,但那至多只是知见上的解悟。僧人仍然要在生活里就一切境缘以所悟之理去实修实证。在禅堂、观想中习得的,终究都只是以手指月。解悟必须放在世间生活里去验证。禅与其他佛教禅那体系的最大分别就在于,禅要在触境逢缘中“长养”功夫。这意味着,禅的精神不限于观空,更重要的是“做中学”。无论看经说教,或是静坐观想,都无法造就一个禅师。生命必须在它的流动当中去体会,为了审视或分析它而阻断它,就无法窥得生命的堂奥。因此,禅在看到“空”的旨意后,所连接的是一种“在当下”的态度。正是“在当下”才比“观空”更构成一种对外在客体、价值、意义的理论执着的最终克服
0 有用 韫之 2023-11-17 17:32:29 北京
序说写的真好
0 有用 川流 2023-10-04 21:03:34 上海
“自性自见”里的二字;1】“性”理解为佛性=人人可达的本性实性,即去除分别心,回归一元论,达到“性空”的觉悟状态;2】“见”理解为亲身实践和经历,超越理智理论和言语雄辩,通过意志和灵性反复实践的定心训练,从而到达的状态 ———— (ps里面文言文和公案,实在是读不懂!!
0 有用 DinneGefair 2025-04-15 10:00:01 湖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0 有用 带马头的猫 2024-03-23 10:05:53 浙江
2.5 颗星。 从日本禅师的角度来讲中国禅宗的起源与原因,总有种隔山打虎,形容不到位。而且有各种起因因为理解不到位而显得隔靴搔痒。 搞笑的是,我看元音老人写的 略论明心见性 甚好。可惜豆瓣上却查无此书!悲!
2 有用 阿尖 2023-07-18 21:07:32 上海
佛理的理解尚可,但诸语录公案始终让人摸不着头脑,匪夷所思……
0 有用 一块野生石头 2023-08-30 18:54:23 上海
挑选了有关于禅在中国的历史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部分看,(因为记不住历史),禅的确是一门日常的艺术,是吃饭时吃饭的简单又符合中国人心性的智慧。正如书名,这样的艺术就在于不断回到自身观察、理解自性。
0 有用 若名何 2023-08-24 07:55:45 上海
怕吾人因缘未够。
0 有用 Christopher R 2023-08-26 16:33:21 广东
非常简明地讲述了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的关系,简单地来说,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本土化,后者自身所独有的印式浪漫与想象力,在中国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贴切生活的禅宗。讲求实际的中国人无法理解和认同天马行空的印度佛教,因此渗透入中国道家和儒家的佛教理念,主要的都是言之有物的禅宗思想,而不是原始的用超自然现象来解释开悟的印度佛教。那些继承印度佛教思想、曾存在于中国大地的佛家宗派,大多数都已经湮灭在中国历史发展之中。尴尬的是,这样的历史竟然需要日本人来科普。作为佛教最为核心的开悟,这首诗最为贴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最后一章关于劳动在禅宗中的作用,让我非常喜欢~感谢百丈怀海大师把劳动将为修禅行为的一部分。
1 有用 打火机煮书 2023-10-09 21:22:31 浙江
写得很全面,但就是书里所有引用的禅宗公案都没有什么注释,有很多内容都不太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