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经典成立史》是水野先生晚年著成的一部厚积薄发的普及性佛学读物,以平易的语言叙述了佛教经典跌宕起伏的成立和传播的历史。作者倾毕生学养,就世人关心的佛教经典的几大主题——原始佛教经典的起源、大乘是否为“佛说”、“佛说”的标准、经典真伪的判定等等,做了内容详实而条理分明的探讨。以宽阔的视野,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来,在东方的广袤大地上所发生的不惜一切探求真理、传播真理的壮观历史画面,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再次获得深刻的精神传递。
作者简介 · · · · · ·
水野弘元(1901年11月19日 - 2006年1月1日),佐贺县人。192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印度哲学科。曾从学于木村泰贤、长井真琴等人。为日本巴利语系佛教的权威,也是日文《南传大藏经》的重要译者之一。历任东京大学、驹泽大学等校教授。其博士论文为《巴利佛教を中心とした佛教の心识论》。
水野氏著述甚丰,有《巴利语文法》、《巴利语辞典》、《巴利语佛教读本》、《原始佛教》、《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佛教的基础知识》、《佛教是什么》、《修证义之佛教》、《释尊之生涯》、《南方上座部论书解说》、《佛教之原典》等二十余种,此外,又译有《经集》、《清净道论》等书。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经典是如何形成的
1.1 什么是经典(3)
1.2 经典是何时形成的(14)
1.3 大乘经典是“佛说”吗(25)
1.4 明治以后的经典观(38)
1.5 真经和伪经(49)
第二章 经典是用什么语言记述的
2.1 多种形式的翻译语言(65)
2.2 巴利语经典(74)
2.3 关于阿含经(84)
2.4 佛传和《法句经》(97)
2.5 主要的大乘经典(110)
2.6 现存梵文佛典及其发现(117)
2.7 经典的书写(125)
2.8 经典和文字(134)
第三章 传播佛陀教义的人们
3.1 经典的翻译(147)
3.2 经典的理解(156)
3.3 最早的大翻译家鸠摩罗什(164)
3.4 法显的求法和译经(173)
3.5 经典的整理(184)
3.6 南北朝时代的经典翻译和经典目录(193)
3.7 佛教危机与经典保存(202)
3.8 经典研究与教相判释(212)
3.9 经典的解释(220)
3.10 宗派成立与教相判释(230)
3.11 玄奘三藏的求法(238)
3.12 玄奘在印度的活动和回国(247)
3.13 玄奘的译经(256)
3.14 印度语经典的汉译(265)
3.15 翻译事业与目录制作(274)
第四章 《大藏经》是什么
4.1 关于写经(285)
4.2 经典刊行之始(294)
4.3 日本刊行《大藏经》(305)
· · · · · · (收起)
"经典成立史"试读 · · · · · ·
1.1.1 定义的困难 经典,当然指的是佛教的经。不过,说起“经典”或“经”,初听起来好像谁都知道,可一旦要给它下个定义,那便是相当不简单的事情了。 对于世间事物的理解,我们多半都是含混不清的,若要问个究竟,几乎都是茫然不知。比起抽象的概念,能以耳目接触到的具体事物,反而可以知道得更清楚些。 抽象的事物,例如“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宗教之中,从原始的信仰到高级的...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五部、四阿含是現存最古老的佛教經典,是將釋尊的說法加以集錄、分類的原始經典。其中,五部就是五阿含,是在南傳佛教地區傳承的以叫作巴利語的印度語所書寫的經典。四阿含則是漢譯佛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羅什向龜玆王進言:不久中國的軍隊即將攻打過來,我們絕無勝算,不如投降吧。國王不聽,堅決抗戰,結果被呂光的軍隊捕獲殺害。呂光見到了此行的目的羅什,沒想到他這麼有名竟然這麼年輕(三十來歲),就估計他不過是一介凡夫。為了戲弄他,呂光非要他跟龜玆國王的女兒結婚不可,羅什當然決不答應。呂光又蠻不講理地送上美酒讓他喝下,然後把他和王女關在一個房間裡。等等。羅什雖然逼於強勢,卻始終沒有發生過犯戒的事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经典成立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经典成立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经典成立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对学习佛教经典非常有帮助,强烈推荐!

经典成立史——大学问家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之作,开卷有益
> 更多书评 2篇
-
-
Travis1997 (/人◕ ‿‿ ◕人\)
羅什向龜玆王進言:不久中國的軍隊即將攻打過來,我們絕無勝算,不如投降吧。國王不聽,堅決抗戰,結果被呂光的軍隊捕獲殺害。呂光見到了此行的目的羅什,沒想到他這麼有名竟然這麼年輕(三十來歲),就估計他不過是一介凡夫。為了戲弄他,呂光非要他跟龜玆國王的女兒結婚不可,羅什當然決不答應。呂光又蠻不講理地送上美酒讓他喝下,然後把他和王女關在一個房間裡。等等。羅什雖然逼於強勢,卻始終沒有發生過犯戒的事情。 有關...2018-12-05 01:26:08 2人喜欢
羅什向龜玆王進言:不久中國的軍隊即將攻打過來,我們絕無勝算,不如投降吧。國王不聽,堅決抗戰,結果被呂光的軍隊捕獲殺害。呂光見到了此行的目的羅什,沒想到他這麼有名竟然這麼年輕(三十來歲),就估計他不過是一介凡夫。為了戲弄他,呂光非要他跟龜玆國王的女兒結婚不可,羅什當然決不答應。呂光又蠻不講理地送上美酒讓他喝下,然後把他和王女關在一個房間裡。等等。羅什雖然逼於強勢,卻始終沒有發生過犯戒的事情。 引自第169页 有關鳩摩羅什犯戒,《出三藏記集》和《高僧傳》的<鳩摩羅什傳>俱有記載,語句大體相同,所謂「卻始終沒有發生過犯戒的事情」並不正確。下引《出三藏記集》所記:
光軍未至,什謂其王白純曰:「國運衰矣,當有勍歒。日下人從東方來,宜恭承之,勿抗其鋒。」純不從而戰,光遂破龜茲,殺純獲什。光性疏慢,未測什智量,見其年尚少,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什拒而不受,辭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所苦辭。」乃飲以淳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旣至,遂虧其節。或令騎牛及乘惡馬,欲使墮落,什常懷忍辱,曾無異色,光慚愧而止。 引自第169页 回应 2018-12-05 01:26:08
-
水野弘元先生是享誉世界的佛教学者,一生成绩斐然,著作等身。为了向日本的广大佛教爱好者推广普及最前沿的佛教基础知识,“向世人弘扬正确的佛法”,经过多年构思,从1980年开始,他把自己在佛教经典研究领域的诸多成果加以提炼浓缩,先在佼成出版社的杂志上连载,后将连载的内容汇编成书,于1990年7月发表了日文初版,名为《经典——其形成和发展》(《経典―その成立と展開》)。作品问世,即“新出现了通过佛教经典寻求心灵...
2018-05-29 10:32:04 1人喜欢
水野弘元先生是享誉世界的佛教学者,一生成绩斐然,著作等身。为了向日本的广大佛教爱好者推广普及最前沿的佛教基础知识,“向世人弘扬正确的佛法”,经过多年构思,从1980年开始,他把自己在佛教经典研究领域的诸多成果加以提炼浓缩,先在佼成出版社的杂志上连载,后将连载的内容汇编成书,于1990年7月发表了日文初版,名为《经典——其形成和发展》(《経典―その成立と展開》)。作品问世,即“新出现了通过佛教经典寻求心灵依止的人们”,于是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阅读,又加大字号,删除注释、照片和附录(“佛教史年表”和“索引”),由佼成出版社于2004年8月发行了第二版,书名改为《经典是如何传播的——其形成与流传的历史》(《経典はいかに伝えられたか——成立と流伝の歴史》)。
水野先生认为“佛教徒理应互助合作”。台湾地区赴日求学的学子中曾有数人在水野门下受教,先生本人也曾在八十年代初亲赴台湾短期讲学。受此影响,早在日文初版问世后的第六年,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即出版了该书的繁体中文译本(《佛典成立史》,刘欣如译,1996年11月初版1印),作者也为该译本撰写了“中文版序”。随后东大又于2007年7月和2009年1月出版了修订二版。这些举措无疑对台湾地区佛教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西方早在1982年即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Buddhist Sūtras, Origin, Development Transmission),此后又多次重印。可以说,水野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影响广泛而深远,问世至今,全球不知有多少读者从中获益!
本书是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译本。佛教在中国内地传播的时间之久、范围之广、信众之多,远非日本、台湾地区或者西方可比,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近代以来却多少呈现出承继虽久而研究落后、信众虽多而思想疏浅、传播虽广而知识陈旧的状态。在选择面相对狭窄的情况下,我们先将这部扎实的经典著作介绍给大家。
本书的底本为2004年的日文再版本(下简称“原书”)。其次:
一、原书各章节没有编号,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将目录、章节做了分层编号。
二、原书删除了日文初版的所有注释,本书酌情注释了部分引文的出处,以及人名、地名、事件、术语等。而正文中凡译者所加说明,一律使用括弧并以斜体字表示。
三、对于佛教专用名词、术语,本书尽量采用古代佛典的通行译语,避免使用新式译语。个别地名则参考英文版进行中译。
四、原书考虑到汉字对于大部分日本读者来说是“外国语”,艰涩难懂,故将全部佛典引文都转写为现代日语,本书则一概还原,直接引用《大藏经》中的汉语原文。
五、本书在相关篇章中加入了部分佛教古迹的照片。
另外,本书在日文翻译方面得到周以量老师的大力帮助,在佛学知识方面得到王建伟老师的悉心指导,全书由金晖老师最后修正审定,在此谨向三位老师致以殷挚的谢意!希望本书的出版最终能将水野先生“弘扬正确佛教”的初衷传达出来!
二〇一八年二月
回应 2018-05-29 10:32:04 -
定义的困难 ——经典,当然指的是佛教的经。不过,说起“经典”或“经”,初听起来好像谁都知道,可一旦要给它下个定义,那便是相当不简单的事情了。 对于世间事物的理解,我们多半都是含混不清的,若要问个究竟,几乎都是茫然不知。比起抽象的概念,能以耳目接触到的具体事物,反而可以知道得更清楚些。 抽象的事物,例如“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宗教之中,从原始的信仰到高级的...
2018-05-29 15:02:58
-
本书首先概述佛典形成的历史,然后追寻佛典流传的轨迹,试图以此探索佛教历史上人们求法的行迹。 方便起见,本书分为关于经典成立的两章,和关于发展的两章,共计四章。 具体来说,前两章是对经典的总述。什么是经典?原始佛教经典的成立过程是怎样的?大乘佛教也有经典,但大乘经中的记述是否为“佛说”?“佛说”究竟指什么?如何判定经典的真伪?印度传来的经典使用了什么语言?经典在何时、又是如何被书写的,书写时使用了...
2018-05-29 10:33:54
本书首先概述佛典形成的历史,然后追寻佛典流传的轨迹,试图以此探索佛教历史上人们求法的行迹。
方便起见,本书分为关于经典成立的两章,和关于发展的两章,共计四章。
具体来说,前两章是对经典的总述。什么是经典?原始佛教经典的成立过程是怎样的?大乘佛教也有经典,但大乘经中的记述是否为“佛说”?“佛说”究竟指什么?如何判定经典的真伪?印度传来的经典使用了什么语言?经典在何时、又是如何被书写的,书写时使用了什么文字,书写所用的材料又是什么?
后两章从多方面具体考察日本佛教人士最为熟悉的汉译经典的由来。首先,汉译经典的翻译年代各不相同,因此按照时序来讲述经典翻译的进行方式。毕竟,汉译经典的数量从过去所谓的《一切经》五千余卷,到如今已增至当时的一倍半之多。这些都是从二世纪的东汉至元代的千余年间陆续翻译出来的。在各个时期,都是什么样的人历经辛劳从印度取回经典,这些经典又是怎样被翻译成汉语的呢?这些经典在中国又是如何被研究和理解的呢?逐渐累积的汉译经典又是如何被集录、整理、编目、汇总为《一切经》,而后又是如何被书写和刊行的呢?最后,谈一谈日本后续的《大藏经》的刊行情况。
本书作为普及性读物,叙述以平易为宗旨,所以没有详细注明学术资料和出处等,这也是笔者长久以来记挂于心的构思。
此外,本书曾长期以《经典——其形成和发展》为题刊行。近年来通过佛教经典寻求心灵依止的人们又有新增,为方便他们阅读,本书加大了字号,将小标题稍作变更,去除了繁琐的注释,并将书名修改为《经典是如何传播的——其形成与流传的历史》[3],但内容没有变动。如果学习佛教的人们能够喜欢本书,并通过本书知晓经典,那将是作者之幸。
二〇〇四年七月
作者
回应 2018-05-29 10:33:54
-
“经典成立史”,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著作。 2020/04/14-04/19,读了这本小书。受益匪浅。读后之悟,略记之如下: 1,/,佛教经典,始于“阿含经”。 于佛灭后的第一个夏日,第一次结集。500大阿罗汉聚集于王舍城,“阿难”诵出佛说,后定语“如是我闻”为佛所说法,“经”—修多罗,线、筋线的意思。 2,//,佛教的大乘、小乘之分。 佛所说法,关于“大乘小乘”,世尊于在世时未有分别。法味醇一。佛涅槃后,佛教团体部派分化...
2020-04-21 15:15:33
“经典成立史”,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著作。
2020/04/14-04/19,读了这本小书。受益匪浅。读后之悟,略记之如下:
1,/,佛教经典,始于“阿含经”。
于佛灭后的第一个夏日,第一次结集。500大阿罗汉聚集于王舍城,“阿难”诵出佛说,后定语“如是我闻”为佛所说法,“经”—修多罗,线、筋线的意思。
2,//,佛教的大乘、小乘之分。
佛所说法,关于“大乘小乘”,世尊于在世时未有分别。法味醇一。佛涅槃后,佛教团体部派分化,逐渐分出不同的部派特点,随有了“小乘、大乘”之分别。关于大小乘不同的修行方法论或思想体系,于阿含经中可现,但释尊从未区分“大小”。
后世对于佛教的大乘、小乘之迴诤论,并且有毁他扬自的趋势,实在有违佛说之初衷。
3,///,佛教经典的最初传承,由斯里兰卡,以巴利文记录,保留 传承。巴利文“阿含经”五部:
a/长部,b/中部,c/相应部,d/,增一部,d/小部
汉译阿含4⃣️部:
a/长阿含,b/中阿含,c/杂阿含,d/增一阿含
4,////,佛教自东汉时期,约公元元年左右,从中亚地区,由商旅商贾携之传入汉地。有记载可查询,在东汉时期(公元67年)永平十年,佛教传入汉地。永平汉明帝入梦金人如佛说,随派遣官员西去求法。之后,陆续有竺法兰(译经白马寺-42章经)、安世高、支娄加谶、等印度僧侣来汉地传播佛法。于东晋、南北朝时代渐渐增多梵家僧侣来汉。
5、/////,佛教始来汉地,汉地人对于佛陀所说法,深不得解。这也许是华夏文化囿于孔子思想的现实主义一世论,老子庄子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理论,使汉地人对于佛说之法味,般若空性等佛法理趣未能契入佛理。而且,在汉地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佛法的理解是以“老庄思想”为依据的“格义佛教”,实则大大错谬。这个错误的佛教认知趋势直到鸠摩罗什来汉地译经后方得到纠正。
其实在现今社会,依然有很多国人修习佛法是以道家天人合一理论为依据来理解佛说。还有很多人声称自己佛道双修,这是根本的错误。佛教的世界观与道教的世界观完全不同,对世界对事物的根本认知都是不一样的,譬如站在地球🌍看地球和站在太空望地球🌍是两个维度完全不同的世界。
6,//////,鸠摩罗什(公元359-409年)
汉地四大翻译家之一。其他三位:陈真谛,玄奘,不空。
公元401年,鸠摩罗什来到汉地,对于佛法的趣味事理,汉地人第一次了解了佛法真味,第一次准确而非臆想的了得其味。鸠摩罗什来汉地的路程充满坎坷曲折,其人生际遇也跌宕起伏。由苻坚所遣的吕光大将军以其愚蠢无知和颟顸鲁莽,致使罗什来汉地拖延十年有余,从而使罗什来汉译经到其离世也只有短短8年,最终于409年在后秦姚兴当政时去逝。
鸠摩罗什译经论:计 35部,294卷。(中论,十二门论,是罗什所译)
7,///////,昙无谶。(公元385-433年)昙,欲往他地,被北凉国王 蒙逊 设伏杀害。
设想昙无谶的悲剧,概因其偶为的神通示现和预见未知等行为。虽然神通示现会让人曲伏礼敬,但也是权利阶层对他意动杀机的缘起。你要走,我得不到别人也不能得到。所以大德们频频告诫:神通不可予他人示现,除非是即人一念成佛的当机之时。
可现如今,我们身边围绕了多少术数测算的异人,仅借此敛财还不是最糟的,如果籍此入道,邪途无尽。
8,////////,玄奘(公元600-664年)
玄奘,这是一个佛教史上无法忽视和略过的人,无论汉地亦或印度。
600年,玄奘出生于洛阳。
629年(贞观3年),玄奘随当时的流民偷出关碍,西去求法。他当时想取求的是“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造论)。三年后在印度“那烂陀学院”跟随戒贤(时105岁)大正藏法师,修习“瑜伽行派”5年。后游历整个印度各个佛法昌明之地,备受尊敬,也得到印度“戒日王“的礼遇。
645年(贞观19年),玄奘回到长安。房玄龄亲自迎请。后“奉召译经“
646年,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奉于太宗。
648年5月,玄奘译出《瑜伽师地论》100卷。耗时三年。
649年,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
660年—663年10月,玄奘译出《大般若经》600卷。
664年2月初五,子夜,玄奘离逝。
玄奘法师,相好庄严,生逢其时,福报深厚。生于乱时,行于长于均为印度和大唐的盛世,印度的“戒日王”(590-647),于玄奘回唐2年后即驾崩,印度佛教随后便渐渐势微,直到12世纪伊斯兰入印度,佛教于印度消失。汉地,玄奘西去回唐,当时正值李世民,李治父子当政的繁盛时期,盛世年代,权利阶层对智慧和经典的尊重,对圣僧大德的礼敬,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玄奘的福报,也是我们华夏后人因此而得到的福报荫泽。我们今时念诵阅读的佛教经典很多是出于玄奘法师的译文。合十顶礼贤圣僧~
9,/////////,不空(公元705-774年)大唐玄宗,肃宗,代宗的三朝国师。
至此,大唐盛世渐微。
10,//////////,所有佛教经典的汉译,始于南北朝,至大唐时期基本翻译完结。汉译有“旧译”,指鸠摩罗什译。“新译”是指玄奘译。唐 此后典籍皆以玄奘译本为基准。
11,///////////,《大藏经》
大藏经,即“一切经”。始于南北朝时代经典著作及目录集合。
公元972年,“大藏经”汉译官版初始版本,于宋代“开宝五年”(972年),由宋太祖敕命造。宋官版大藏经的制作,得益于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一页30行,一行17字。
公元990年,朝鲜始制作“高丽版大藏经”。
公元1115-1234年,辽 制作“金版大藏经”。
公元1306年,元 制作“至元法宝堪同总录”。
公元1367-1398年,明太祖敕命,于南京造东禅寺大藏经,明《南藏》。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敕命,于北京造 明《北藏》。p305.
公元1589年(万历17年),明万历,造“万历版大藏经”-一页20行,一行20字。
12,////////////,日本“大藏经”
日本,万历版大藏经大量传入日本,即“黄bi檗版大藏经”。(东禅寺版)
日本明治时代以后刊印三种“大藏经”:
A-/1880-1885年,明治13年-18年“大日本校订大藏经”-即“缩册藏经”。
B-/1902-1905年,明治35年-38年“卍字藏经”。
C-/1924-1934年,大正13年-昭和3年“大正新修大藏经”-即“大正藏经”。分为四部分:
a-正藏,b-续藏,c-图像,d-总目录。共计100册,3360部。
1935-1941年,昭和10年-16年,日本刊印“南传大藏经”。巴利文
今,日本并刊印“西藏大藏经”,梵文,藏文。
至此,日本是目前“大藏经”刊印和储存版本最全面和完备的国家。
13,/////////////,回看
我们泱泱华夏汉地,自东汉时期佛教西来东渐,我们得益于佛教的久远传承,无数大德僧侣,翻译家们,倾平生之力求取佛法,🈶️官办制造,亦有民间个体自发翻译传法(比如陈真谛,佛陀拔陀罗等),汉地曾经多得佛陀的般若智慧加持,盛世繁荣。而佛教思想的没落,和汉地的文化没落亦是相辅相成。至今为止,我们汉地都没有得存一套完整无缺的“大藏经”。是为般若智慧加持的一大憾事。
前日听闻以黄宝生先生为主,我国将重新修订“大藏经”典籍,不知这次的修订刊印能否顺利完成。期冀释尊护佑,般若关照,典籍整理顺利,我辈皆得正法加持~~~合十
2020/04/21
回应 2020-04-21 15:15:33 -
大藏经》是什么经典类文献的日译本,如《国译大藏经》、《国译一 切经》等,这些都令佛教的研究工作更加容易推进了 而作为高楠博士功绩纪念会的事业,从昭和十年四月 到十六年一月(1935-1941)的七十个月间,六十五卷、 七十册的《南传大疲经》相继出版,它将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等地的南传佛教所流传的巴利语三藏圣典 和其他重要典籍都译成了日语,因此原始佛教与根本 佛教的研究对任何人来说都变得容易了 如今,以汉译佛典...
2020-04-21 10:11:34
大藏经》是什么经典类文献的日译本,如《国译大藏经》、《国译一 切经》等,这些都令佛教的研究工作更加容易推进了 而作为高楠博士功绩纪念会的事业,从昭和十年四月 到十六年一月(1935-1941)的七十个月间,六十五卷、 七十册的《南传大疲经》相继出版,它将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等地的南传佛教所流传的巴利语三藏圣典 和其他重要典籍都译成了日语,因此原始佛教与根本 佛教的研究对任何人来说都变得容易了 如今,以汉译佛典为首,乃至中国和日本所著的与佛教有关的大部分文献、诸宗诸派的全集、诸宗的 开山祖师和高僧的著作集,以及巴利语和梵语佛典的 日语译本,这些全都出版了,还有西藏和汉地刊行的 数种《西藏大藏经》我国也覆刊了。就以经典为首的 佛教文献而言,日本堪称最为完备的国家。 因此,今天的日本很容易看到所有的佛教经典类文献,佛教的学术研究显然也比明治、大正时代的更 加发达,现在的确见不到世界上还有哪里的研究比日 读 然而,佛教学术研究的这种进步是否就能促进佛本的更为先进。 佛教的发展呢?搞清楚佛教历史和文献等方面的事实, 313 巴不 引自 4.3 日本刊行《大藏经》(305) 回应 2020-04-21 10:11:34 -
刊行作为私版《大藏经》的“武林版”和径出的“楞严寺版”就是为了去除这样的不便。尤其是后者,其内容虽然跟以前的版本え模一样,但为了方便阅读,已经把形式改成一页二十行、一行ニ十个字的方册本(线装本)了,再以平价颁布,因此流通极广。该版自万历十七年(1589)以来连续刊行了数十载,ー般都称为(万万版大经)万历版大量传入日本我国的《黄檗版大藏经》就是按照万历版覆刻的。 日本也学习中国刊行《大藏经》,在明治以...
2020-04-21 10:08:42
刊行作为私版《大藏经》的“武林版”和径出的“楞严寺版”就是为了去除这样的不便。尤其是后者,其内容虽然跟以前的版本え模一样,但为了方便阅读,已经把形式改成一页二十行、一行ニ十个字的方册本(线装本)了,再以平价颁布,因此流通极广。该版自万历十七年(1589)以来连续刊行了数十载,ー般都称为(万万版大经)万历版大量传入日本我国的《黄檗版大藏经》就是按照万历版覆刻的。 日本也学习中国刊行《大藏经》,在明治以前的版本中“天海版”和“黄檗版”比较有名。部分经典的刊行自镰仓时代开始流行,《一切经》的刊行则晚至德川时代以后。传说堀川天皇应该在康和四年(112)就命人刻过《一切经》,因为没有实物留下来,所以这种说法真伪不明。 以部分而言,在丰臣时代(1613)伊势常明 寺的存曾计划制作活字版的《大藏经》,可惜没有成①该藏是在杭州雕造的方册本,印本未留下来。参见李际宁《“武林藏”之我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1995,P168-171)。 306 引自 4.3 日本刊行《大藏经》(305) 回应 2020-04-21 10:08:42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Kosei Publishing Company (199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東大圖書公司 (2007)7.7分 29人读过
-
佼成出版社 (1990)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购物车 (cruyff)
- 搜集电子书比买书还上瘾 (xie190205)
- 2018年历史学新书 (史学研究)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2018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经典成立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天地一沙鸥 2020-07-02 20:12:21
入门读物。佛学小白读着比较舒适,加一星。
2 有用 中书君即管城子 2018-06-23 17:18:32
很好的普及读物。如果每个人文学科领域都有学者写一本类似的书就好了。
1 有用 文禾斗 2019-05-12 15:57:05
内容丰富,行文流畅。
1 有用 Tagesschläfer 2021-04-28 23:52:50
最好的佛教文献学入门书。全书的编排结构很好,叙述也简明扼要,许多段落流露出作者的感情。此版的翻译水平远远超过台版,许多译者注提示了汉语学术界一百多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但译者似乎不懂梵文,一碰到涉及梵文的地方就容易出错。有一部分梵文转写出现错误。
0 有用 我是喵叔 2022-03-21 14:32:27
代标石川祯浩《成立史》,叹为观止。
0 有用 如是我闻 2022-05-13 15:00:24
非常好的佛教文献学入门著作,适合对佛教史和佛教文献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脉络的读者阅读。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佛教文献纷繁复杂的语文系统和流变,特重佛教发展的早期。同时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配合诺曼教授的《佛教文献学十讲》阅读更佳。
0 有用 豆友163937901 2022-05-04 11:16:30
信徒口吻对我这种无信仰的人来说还是不太适应……
0 有用 苏台栖乌 2022-04-21 16:45:15
四星强。佛教文献传播与相关研究状态的导读,对行文中无法简单概说、回避的概念与细琐部分,解读的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过分纠结,也不至于无法理解。(手上这本装帧很粗糙,不知其他书是否也是
0 有用 老農隴頭蹲 2022-04-18 23:02:54
「阿含學院」編刊
0 有用 白树 2022-04-14 17:31:41
读完能对经典流传的历史有个整体印象,很适合想了解这段历史却又一头雾水的人,是非常好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