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的原文摘录

  • 【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邃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能许也。】 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王国维最得意的学问在于史学、古文字学和美学。这几门学问,千头万绪,典籍浩瀚如海,那种想要入门之前的彷徨、痛苦与渴求,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老王在乱世之中,一心治学,那种执着、悲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的。 唯有这种执着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前面两句,也许是很多人的感触。但这第三句里的境界,恐怕能领会者,就只有寥寥数人了。以勤为径,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高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那种灵犀一点,参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悦,也只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天才们能感悟的到了。这种顿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释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间都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完美的补偿。 (查看原文)
    桃桃汽水冰 6回复 136赞 2012-08-08 19:39:30
    —— 引自章节:二(人生三境界论)
  • 1.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26-427 2014-02-10 18:46:33 2. 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15-415 2014-02-10 18:44:44 3.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08-410 2014-02-10 18:43:51 4.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象耶?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403-405 2014-02-10 18:43:01 5. 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怀古等作,当与寿词同为词家所禁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381-382 2014-02-10 07:37:40 6.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320-321 2014-02-09 15:32:56 8. 郁伊惝怳,令人不能为怀。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93-294 2013-10-04 11:22:24 10. 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 《人间词话》(王国维) 我的标注 位置242-243 2013-09-27 13:18:29 11. 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 (查看原文)
    Nodlehs 13赞 2016-10-09 09:18:46
    —— 引自第1页
  •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查看原文)
    Ooooooscar 5赞 2012-08-17 23:25:48
    —— 引自第64页
  •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查看原文)
    沛谙 17回复 4赞 2023-07-04 04:58:27
    —— 引自章节:人间词话
  • 浣溪沙 山寺微茫背タ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查看原文)
    月夜流樱 4赞 2021-11-21 12:35:31
    —— 引自章节:·叶嘉莹品读王国维词
  • 鹧鸪天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查看原文)
    月夜流樱 4赞 2021-11-21 12:35:31
    —— 引自章节:·叶嘉莹品读王国维词
  • 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查看原文)
    月夜流樱 4赞 2021-11-21 12:35:31
    —— 引自章节:·叶嘉莹品读王国维词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查看原文)
    德尔维什 3赞 2014-06-10 14:37:23
    —— 引自章节:上卷二十六
  • 六十: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查看原文)
    躲猫猫 3赞 2014-06-22 11:30:54
    —— 引自第37页
  •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查看原文)
    Invader 2赞 2017-05-02 18:46:43
    —— 引自第4页
  •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查看原文)
    你的蔷薇掉了 2赞 2012-03-19 08:22:52
    —— 引自章节:十八
  •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 (查看原文)
    你的蔷薇掉了 1赞 2012-03-19 08:37:03
    —— 引自章节:四十二
  •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固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查看原文)
    你的蔷薇掉了 2赞 2012-03-19 08:44:22
    —— 引自章节:五十四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查看原文)
    惊雀 1回复 2赞 2013-01-13 14:17:18
    —— 引自章节:三
  •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痛苦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 (查看原文)
    张吞吞 1赞 2014-04-02 21:54:40
    —— 引自第29页
  •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查看原文)
    老程不老成 2赞 2014-07-16 09:07:58
    —— 引自第37页
  • 散文易学而难工,骈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查看原文)
    老程不老成 2赞 2014-07-16 09:08:40
    —— 引自第37页
  •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查看原文)
    圆圆 2赞 2016-01-31 13:44:58
    —— 引自章节:#217
  • 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准南皓月冷千山, 冥冥归去无人管。” (查看原文)
    爱郊野不爱派对 1赞 2019-11-21 21:43:40
    —— 引自章节:人间词话未刊稿
  • 16.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17.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23.……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52.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54. 四言敝而有<楚辞>, <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 故遁而作他体, 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查看原文)
    空高垂 1赞 2012-05-06 20:42:28
    —— 引自第1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1 2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