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小品文源流久远,至晚明而极盛。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明小品的文学传统、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体创造等方面,勾勒出其发展线索、思想情趣与艺术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在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长处与弊端,客观地评判晚明小品的价值。同时从晚明小品在晚明、清代、海外以及当代的接受情况,考察其历史影响。作者把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作者颇重艺术感受,笔下常蕴诗情,深得古人小品旨永神遥之趣。本书是晚明小品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都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吴承学,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诗文评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古代文体形态研究。著作有《晚明小品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旨永神遥明小品》等及论文多篇。编著有《晚明文学思潮研究》《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中国文学的文体选择与记忆》《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晚明小品的文学背景与文化土壤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散文
第二节 唐宋派及艺术家散文
第三节 个性之潮与艺术氛围
第二章 晚明文学前驱的小品
第一节 徐文长小品
第二节 李卓吾小品
第三节 屠赤水小品
第三章 汤若士诸家小品
第一节 汤若士小品
第二节 张元长小品
第三节 陈眉公小品
第四章 公安派小品
第一节 袁中郎小品
第二节 袁伯修、袁小修小品
第三节 公安派的友声
第五章 竟陵派小品
第一节 钟伯敬小品
第二节 谭友夏小品
第三节 刘同人小品
第六章 李长蘅诸家小品
第一节 李长蘅小品
第二节 王季重小品
第三节 张宗子小品
第七章 林泉高致
第一节 山水园林小品
第二节 古今游记之最
第八章 逸致闲情
第一节 清言与箴言
第二节 清赏小品
第九章 尺牍随笔
第一节 尺牍小品
第二节 艺术随笔
第十章 谑趣风情
第一节 戏谑小品
第二节 香艳小品
第十一章 悲怆之音
第一节 不平与讽刺
第二节 亡国悲声
第十二章 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
第一节 闲适与放诞
第二节 焦灼与困惑
第三节 真趣与轻狂
第十三章 晚明小品的艺术创造
第一节 传统与出新
第二节 体制与形态
第三节 意境营造
第十四章 晚明小品的命运和地位
第一节 晚明人的小品观
第二节 晚明小品在清代
第三节 晚明小品在日本
第四节 晚明小品在二十世纪中国
征引书目
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然自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之文学价值实很高,且举几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此一章只一句话,却可认为是文学的,可目之为文学中之小品。又如: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此章仅两句,但亦可谓是文学,是文学中之小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9页 -
明谢肇淛《五杂组》卷十四云: “近时文人墨客,有以浅近之情事而敷以深远之华,以寒暄之套习而饰以绮绘之语,甚者词藻胜而谆切之谊反微,刻画多而往复之意弥远。此在笔端游戏,偶一为之可也,而动成卷帙,其丽不亿,始读之若可喜,而十篇以上稍不耐观。百篇以上无不呕哕矣。而啖名俗子裒然千金享之,吾不知其解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4页
丛书信息
喜欢读"晚明小品研究(修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晚明小品研究(修订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晚明小品研究(修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评说文学要放在历史背景中
> 更多书评 8篇
-
假行僧 (真爲生死)
第5页第7行:“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当作“右手执《小品》《法华经》”。所引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年版《南齐书》亦误。 第71页第3行:“……领,悟……”,当作“领悟”。 第150页第4行:“待者”,当作“侍者”。 第161页第9行:“不知其所始”后,当用逗号“,”。2020-12-23 15:33
-
正因如此厌倦官场与喧嚣生活,所以,一旦离开都市,回归到恬静的乡村,屠隆即如鱼得水,似鸟归林,十分自在。在《归田与友人》一文中,他以抒情笔墨写道: 一出大明门,与长安隔世,夜卧绝不作华清马蹄梦。家有采芝堂,堂后有楼三间,杂植小竹树,卧房厨灶,都在竹间,枕上常听啼鸟鸣。宅西古桂二章,百数十年物。秋来花发,香满庭中。隙地凿小池,裁红白莲。傍池桃树数株,三月红锦映水,如阿房、迷楼、万美人尽临妆镜。
2017-07-29 09:33
-
假行僧 (真爲生死)
第5页第7行:“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当作“右手执《小品》《法华经》”。所引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年版《南齐书》亦误。 第71页第3行:“……领,悟……”,当作“领悟”。 第150页第4行:“待者”,当作“侍者”。 第161页第9行:“不知其所始”后,当用逗号“,”。2020-12-23 15:33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9.0分 75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1天前曾上架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古典文学】 (爱玛·包法利)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宇文羊羔)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晚明小品研究(修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江流苏 2020-09-02
相较于高头讲章、长篇大赋的正襟危坐,存笺尺牍、题跋尾缀更显灵动可爱、才气纵横。科举至明为巅峰,八股锢文,反使小说小品振兴勃发。“小品文源流久远,至晚明而极盛。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明小品的文学传统、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体创造等方面,勾勒出其发展线索、思想情趣与艺术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在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长处与弊端,客观地评判晚明小品的价值。... 相较于高头讲章、长篇大赋的正襟危坐,存笺尺牍、题跋尾缀更显灵动可爱、才气纵横。科举至明为巅峰,八股锢文,反使小说小品振兴勃发。“小品文源流久远,至晚明而极盛。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明小品的文学传统、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体创造等方面,勾勒出其发展线索、思想情趣与艺术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在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长处与弊端,客观地评判晚明小品的价值。同时从晚明小品在晚明、清代、海外以及当代的接受情况,考察其历史影响。作者把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作者颇重艺术感受,笔下常蕴诗情,深得古人小品旨永神遥之趣。本书是晚明小品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都有参考价值。”T (展开)
1 有用 图南生 2020-06-26
小品文拟作:小品之空灵闲适,有足喜者。然古文之至大至刚,则非小品所能比也。两者各有擅场,不可偏废。周作人拔之过高,清人蔑之太过,皆非持平之论,有违中庸之义。尝见人读《古文观止》,曰:明文多空谈,无真情实感云云。真瞽说也。此所谓睹溪流以为观沧海,阅选本以为得全概。愚人大言,适以见其愚;曲士语道,乃知束于教。庚子端午图南生记于济南。
1 有用 虾饺仙 2019-04-10
中规中矩,偶有亮点
0 有用 Takeshom 2019-11-14
教科书般经典。虽然,仍恨古不如今。
1 有用 周公度 2018-04-30
想和作者聊一会儿
0 有用 叶眠愁 2021-01-12
一直喜欢晚明小品,但是没看过一部系统讲解它的论文研究。书中提到的书有一半都读过,诸如公安三袁、张岱、徐霞客、《园冶》、《长物志》、《西湖四时幽赏录》等。也收获了一批书单,张大复写得那么好我竟没听过他的名。
0 有用 客 2020-11-25
中规中矩。适合入门。屠隆、陈继儒值得继续关注。小品文文类何以成立?感觉仍有待挖掘,小品文是否是一个有时代性的定义?以及小品文与记体文的关系值得思考;小品文似乎有在子部和集部之间游走的特点。
0 有用 嘉声 2020-10-21
历史遗留问题-1 老工具书了……
1 有用 江流苏 2020-09-02
相较于高头讲章、长篇大赋的正襟危坐,存笺尺牍、题跋尾缀更显灵动可爱、才气纵横。科举至明为巅峰,八股锢文,反使小说小品振兴勃发。“小品文源流久远,至晚明而极盛。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明小品的文学传统、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体创造等方面,勾勒出其发展线索、思想情趣与艺术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在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长处与弊端,客观地评判晚明小品的价值。... 相较于高头讲章、长篇大赋的正襟危坐,存笺尺牍、题跋尾缀更显灵动可爱、才气纵横。科举至明为巅峰,八股锢文,反使小说小品振兴勃发。“小品文源流久远,至晚明而极盛。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明小品的文学传统、文化土壤、作家、流派、文化品格、文体创造等方面,勾勒出其发展线索、思想情趣与艺术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在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晚明小品的长处与弊端,客观地评判晚明小品的价值。同时从晚明小品在晚明、清代、海外以及当代的接受情况,考察其历史影响。作者把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作者颇重艺术感受,笔下常蕴诗情,深得古人小品旨永神遥之趣。本书是晚明小品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都有参考价值。”T (展开)
0 有用 sky liu 2020-07-28
泛读了一遍,认识了张元长。一卷书,一麈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骏马,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杨,一枕梦,一爱妾,一片石,一轮月。逍遥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处名山,随缘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随我一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