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站台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远子 2017-05-30 18:57:23

    最吸引我的是江汀书写自己和同辈诗人的那些文章,真诚得可以看见泪水。

  • 9 Una Poetisa 2017-06-19 16:11:57

    江汀对同时代诗人和外国诗人的阅读。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读小我那么多的作家写的散文。江汀是一个天生的诗人,读一眼他的诗就知道,读他的散文也没有改变这印象。人们的阅读方向大多是朝上或者左右环顾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文学阅读大概35岁前完成。

  • 11 bloom 2017-05-19 21:16:02

    很棒!很多很多的亮点。“我是一个过度被驯化的人,只有在旷野上重新度日十几年,才能找回血管里的另外一半气质。”“我的一生,是一个缓慢地、艰难地、从某个虚无之地回归众人之间和历史之中的过程。”

  • 8 严彬 2017-06-14 20:05:19

    江汀,他的随笔有着赋予一个当代作家经典意义的真诚的能力。这是一把双刃剑,而文学的历史,我想也就是被这样一把把双刃剑刻画出来的。

  • 6 那颗晴空 2017-05-10 18:50:57

    京东下单,三日读毕,收获颇丰。

  • 6 午言 2017-11-21 20:49:18

    1.好想以后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2.我的朋友或许也很希望读到这样的文字,推荐给他们;3.作为“同代人”,是他们让我们一起成为“不合时宜”的人,感谢;4.阅读史是一个人偏见的体现,所以我们的阅读永远未完成。

  • 5 苦脸骑士 2017-11-24 17:47:53

    江汀的诗目前只读过《来自邻人的光》,喜欢他内省、沉静的语调和绵密的思索。邻人,这一译自上个世纪初的宗教语词,终于在一位中国诗人的笔下重新得到了阐释,况且我们这个时代还是被认为犬儒的、平庸的,江汀发现了光,且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去“触摸着中国这只巨型的大象”,着实让人惊喜。而在这本散文集里,江汀以同样的语调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经验的密度,这个密度是他的现实和阅读交织在一起的。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与友人们的交往,政权意志的触及,这些现实都以诗学思考的形式进入他的散文,且与曼德尔施塔姆、卡瓦菲斯等过去诗人的文本融合在一起,这也许是作者追求的时间感,让过去诗人创造的声音在今日荒芜的中国获得回响。所以,我一直坚信读诗论文章是观察现实的必要的角度,也是最温柔的视角。

  • 5 林林酱 2017-05-11 10:27:33

    诗性与智性的融合,非常优美纯正的一本小书。

  • 5 同名叙事 2020-01-02 14:16:34

    极度诗意浪漫。关于时间的美好暇想,关于虚无的积极猜想。非常富蕴诗意的散文。序都写得很好的书不常见啊。差点就因为“籍籍无名”而错失了这本书——“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命名”。

  • 3 清聊淡写 2017-06-15 13:40:13

    路上的风景,一个个站台不断掠过,不多作停留,但总有些在心底,在脑海,在梦中,在文字中永存。

  • 1 俞晓之 2017-10-02 00:00:18

    不懂诗,单觉得好。看得到的小心与虔诚。

  • 2 一匹马赛克 2017-06-25 20:02:06

    诗歌是小众的,想要读懂这本书是有距离的,对于不读诗歌不知道纳博科夫、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是谁的人来说,真的太难消化。关注的都是生存、死亡、存在、理想等等这些抽象高概念的话题,肤浅的我难以企及。但作者闲庭信步的从容和认真的梳理思考都使得这本书真诚的发烫。

  • 3 郑钱花 2017-09-13 10:28:40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是江汀老师的迷妹啊!

  • 2 马赛克 2019-02-03 18:56:56

    读江汀 就像我读完书 再去掉书封之后的景象

  • 0 2018-12-14 09:33:23

    真好,书读得很通透。

  • 0 永苹 2020-04-11 07:18:40

    江汀的这些文字,让我对我们这一代诗人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这一代诗人的面貌在时间的选本里会日渐清晰,出现以个性取胜的风格性诗人和以实力取胜的知识性诗人,而江汀是后者。这个随笔集足可以看出端倪。力荐!

  • 0 winds 2019-01-19 17:42:08

    期望过高了,个人经验部分好一些。

  • 0 卡尔松 2017-06-29 19:28:13

    67.刚看过的“昆西四季”里有句话,某些巧合好像两人在同一站台下车。

  • 1 江沺 2024-03-11 14:42:57 山西

    默认了作者是女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