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雪夜,寂静的校园内有一位穿着单衣的少女独自徘徊,刺骨的寒冷将她包裹,直到她成为一具尸体,继续控诉世间的冷漠。雪地上并没有留下行凶者的脚印,陈尸现场形同密室,案件以自杀告结。
五年过去了,新一任学生会主席冯露葵开始私下调查此事,当事人虽竭力回避,却难免戳痛往日的伤疤。正当调查取得了一些进展之时,校园内却再次发生了雪地密室案……
作者简介 · · · · · ·
陆秋槎,一九八八年生于北京,复旦大学古籍所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在校期间为复旦大学推理协会成员。现旅居日本金泽。曾凭借异色短篇《前奏曲》摘获第二届“华文推理大奖赛”最佳新人奖,并在主办方《岁月•推理》杂志不定期发表同名侦探系列作品。嗜读日系推理,深受三津田信三、麻耶雄嵩、法月纶太郎、米泽穗信、加纳朋子等人的影响。深信推理小说能穷究人类的智识与非理性,自有其价值,不能为纯文学及其他小说类型所取代。虽系舶来,于现代社会中又未尝不是一种必需品。故发愿弘敷此道,以为毕生志业。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
第二章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
第三章 哦,死亡,你是多么辛酸
第四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
终 章
第一章 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
第二章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
第三章 哦,死亡,你是多么辛酸
第四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
终 章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的人也喜欢 · · · · · ·
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 更多书评 36篇
-
五月花号 (无畏)
1.5年前,唐梨死于学校。现场是天台雪地,并且天里外上锁,是密室。雪地上没有脚印。凶器折叠刀没有指纹。只知道唐梨是因为被欺凌才去往天台。警方以自杀草草结案。 2.5年后,一群住校的女生决定重新调查此案。她们查出,唐梨死亡当天,只有少数的学生和老师在校。并且,天台雪地靠窗的位置,发现了一排脚印,脚印是雨鞋留下的。而雨鞋是放在卫生间的公共雨鞋。 3.通过现场的痕迹,得出两个结论——凶手不怕唐梨临死前在雪地留...2017-07-04 14:53 1人喜欢
1.5年前,唐梨死于学校。现场是天台雪地,并且天里外上锁,是密室。雪地上没有脚印。凶器折叠刀没有指纹。只知道唐梨是因为被欺凌才去往天台。警方以自杀草草结案。
2.5年后,一群住校的女生决定重新调查此案。她们查出,唐梨死亡当天,只有少数的学生和老师在校。并且,天台雪地靠窗的位置,发现了一排脚印,脚印是雨鞋留下的。而雨鞋是放在卫生间的公共雨鞋。
3.通过现场的痕迹,得出两个结论——凶手不怕唐梨临死前在雪地留下自己的名字,由此,唐梨不认识凶手;如果密室成立,那住校生有重大嫌疑。
4.5年后,吴莞死于雪地。凶手是冯露葵。动机是她羡慕吴莞无拘无束的生活。她还通过误导推理,证明罪案没有动机,没有凶手。
5.叶绍纨是杀害唐梨的凶手。动机是怕自己被欺凌,所以杀了唐梨把事情闹大。
回应 2017-07-04 14:53 -
悲剧都是这样的,要凑齐很多因素才会发生,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倒是跟奇迹没什么区别了。 还是有区别的,就算概率相近,悲剧也总在发生,而奇迹就一次也没。 普通有什么不好吗,也有人费了很大力气才变普通的。 友情这种东西果然就是这样,从开始猜忌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在进行推理的时候能成为切入点的往往是两类东西——不应有却出现了的和本应有却不见了的。 我希望你能明白,勇气也好,改变自己也好,并不应该是“偶尔...
2019-07-07 23:47
-
安东。 (因为你勇敢,我也必须勇敢)
◆ 3 >> “总会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至少不会让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 ◆ 4 >> 明明已经不是学生了,却也做不成大人。 ◆ 第二章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 >> 小说也好,诗歌也罢,感觉都已经离我很远了。它们只是选取了一些作者觉得有意思或者有意味的片段,拿给读者看,而把平庸、烦冗、无趣的部分都割舍掉了——他们写的并不是人的生活,而是抽取了生活里难得一见的、有文学性的时刻而已。但...2020-08-04 00:40
◆ 3
>> “总会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至少不会让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
◆ 4
>> 明明已经不是学生了,却也做不成大人。
◆ 第二章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
>> 小说也好,诗歌也罢,感觉都已经离我很远了。它们只是选取了一些作者觉得有意思或者有意味的片段,拿给读者看,而把平庸、烦冗、无趣的部分都割舍掉了——他们写的并不是人的生活,而是抽取了生活里难得一见的、有文学性的时刻而已。但是我的生活里已经不会再有那样的时刻了。
>> 这是一种epiphany——”吴筱琴犹豫了一下,还是补上了中文翻译,“顿悟,也可以说是幻灭,因为某个契机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结束了。
◆ 2
>> 友情这种东西果然就是这样,从开始猜忌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 3
>> 我很喜欢《伯里克利传》里的一段话——‘另有一类情况是,当我们爱慕一件事物时,随之产生的并不是一种想要模仿它的冲动。恰恰相反,情况往往是,我们喜欢一件工作,却看不起做这件工作的人。’
◆ 第三章 哦,死亡,你是多么辛酸
>> “我要给出的结论非常简单,甚至有点无趣。但是要得出这个结论还有很多步骤要走。虽然大家都看过档案的复印件了,但我觉得有必要先简单回顾一下案情。只要稍做整理,就会发现这起不幸的事件里有很多难以解释,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地方。而我要给出的结论,恰好可以解释全部这些疑点,而且没有任何自相矛盾之处。”
◆ 4
>> 杀人的冲动,说到底是种非常情绪化的东西。”冯露葵沉默了片刻,“突如其来的绝望,突如其来的自我否定,突如其来的自我厌恶,分不清那到底是悲伤还是愤怒,那大概是一种epiphany——顿悟。这是五年前事件里的一位当事人教会我的单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也不太清楚。她的解释是‘因为某个契机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结束了’,这个说法也未必准确,但是我当时,确实有这种感觉。我发现自己从没生活过,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真的生活。
>> “下手之前,我一直深信着,杀害吴莞的瞬间,将成为我一生中绝无仅有的‘星光闪耀的时刻’。然而,当我把她的尸体放倒在地上的时候,无意间抬起头,却只见到了漆黑的夜空,除了乌云还是乌云,没有一线星光。就算杀了她,我的生活也没有任何起色。我还是要度过平庸的一生。我的反抗根本就毫无意义,只是白白地断送了她的生命。现在也断送了我自己。”
“你现在明白了吗?”站在她身后的顾千千说,“普通……也是很珍贵的东西。而且若不珍惜,很快就会失去。这个道理,大家都是经过很多挫折和屈辱才明白的。你现在应该也明白了吧?”
“这也是一种epiphany——理解了它,你的人生就真的结束了。然后就只是拼尽全力活下去,挨过顿悟之后的日日夜夜,直到连肉体也死去的那一天。”
回应 2020-08-04 00:40 -
因为大家都见惯了‘现实主义’的杀人动机,自然会认为这种‘感伤主义’的理由缺乏真实性。况且,情绪、冲动、顿悟这些东西,都很私人化,旁人也不太能感同身受。 她对才能的认识,说到底是一种流俗的观点,是种非常悲观的前定论。这种观点认定有一些人天生就是璞玉,另一些人天生就是瓦砾,瓦砾不管怎么打磨自己都永远是瓦砾。 发现自己是个庸人又如何呢?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本就很不公平——这就是一个庸人不断取得胜利的世界。
2020-05-09 13:37 1人喜欢
-
是不是应该和喜欢的东西保持一点距离呢。 不要带着恶意揣测任何人。 普通也是很珍贵的东西。而且若不珍惜,很快就会失去。这个道理,大家都是经过很多挫折和屈辱才明白的。 理解了它,你的人生就真的结束了。然后就只是拼尽全力活下去,挨过顿悟之后的日日夜夜,直到连肉体也死去的那一天。
2020-05-09 13:28
-
悲剧都是这样的,要凑齐很多因素才会发生,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倒是跟奇迹没什么区别了。 还是有区别的,就算概率相近,悲剧也总在发生,而奇迹就一次也没。 普通有什么不好吗,也有人费了很大力气才变普通的。 友情这种东西果然就是这样,从开始猜忌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在进行推理的时候能成为切入点的往往是两类东西——不应有却出现了的和本应有却不见了的。 我希望你能明白,勇气也好,改变自己也好,并不应该是“偶尔...
2019-07-07 23:47
论坛 · · · · · ·
这本书顶多也就6分吧 | 来自拾荒者丶 | 1 回应 | 2020-02-10 |
我认为推理小说的凶手杀人动机很重要——无因哪里... | 来自仲龙 | 1 回应 | 2019-08-22 |
结局的疑问 | 来自YaLuQ | 1 回应 | 2019-08-22 |
(可能有泄底)有几个小问题 | 来自氵工一秒 | 2 回应 | 2019-08-22 |
请问为什么叫作者姐姐? | 来自bianbian | 2 回应 | 2018-05-06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9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早川書房 (201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推理典藏书架 (宁微君)
- 拥有的推理小说(中国篇)【其之1 A~W】 (yasha001)
- 豆瓣红人出的书补遗 (newleft)
- 谋杀手册③: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编号501~750 (王多功)
- 【小蠹书箱】推理·犯罪·惊险【原创】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当且仅当雪是白的的评论:
feed: rss 2.0
19 有用 运笔于心 2017-04-13
在四分之三处猜到凶手,假答案的推理逻辑还是不错的,硬伤在于动机的设置,虽然适合书名的隐喻,但还是稍显薄弱,较难让人信服。
26 有用 DLZ 2017-09-20
国产评分向来不靠谱,这本明显是针对初中生写的超现实(扯淡)推理
22 有用 关口关 2017-04-18
「私たちみんなの苦しみを、ほんとに誰も知らないのだもの。」看完之后想起了这一句,这一种如垂死的水仙般的苦楚大概只会被已经‘死去了’的大人们看作是无意义的少女闲愁吧。而当苦楚更进了一步,当她们发现她们的星辰被无意义的‘生’所掩盖、甚至被击落了,失去了繁星照耀的她们察觉到或许只有在死亡当中才能复见那些有意义的、灿烂的事物。这是一种古典的对死亡的幻想。然而所谓的灿烂与纯粹的美亦只是一层涂抹在外表的艳丽颜... 「私たちみんなの苦しみを、ほんとに誰も知らないのだもの。」看完之后想起了这一句,这一种如垂死的水仙般的苦楚大概只会被已经‘死去了’的大人们看作是无意义的少女闲愁吧。而当苦楚更进了一步,当她们发现她们的星辰被无意义的‘生’所掩盖、甚至被击落了,失去了繁星照耀的她们察觉到或许只有在死亡当中才能复见那些有意义的、灿烂的事物。这是一种古典的对死亡的幻想。然而所谓的灿烂与纯粹的美亦只是一层涂抹在外表的艳丽颜色罢了,剥落后、实质上‘死’同样是无意义的、惨淡的……构图依旧是极为精巧,两代侦探的对位法,苦恼侦探的另一种写法,两个密室的互相倒影,反复出现的对于死者们的分析和推理、对仗压迫着生者们的某种沉重事物……金石气浓烈,并且还有些陀老的意味。从最后的河边的场景中感到了近似「この庭には何もない。」的清冷。 (展开)
18 有用 雪·法妮奥 2017-04-09
青春呀,就是因为看不清前路又自以为已经能够Handle一切,所以才特别带有美丽的危险。
22 有用 z55250825 2017-04-12
密室部分中规中矩,更出彩的还是尝试探讨“唯一解的推理”(逻辑流某些过程严谨性的探讨?),阅读前就很期待对于推理小说的“推理”本身的讨论了,不过遗憾的可能书里更多的还是表现“建立在本身可能就被诡计给伪造的线索的推理,终究只是烟花表演罢”这一点而已,直到最后让咱觉得,可能逻辑推理到最后,还是得悲观到只有靠犯人自己才能如实说出“真实”了【总之就是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讨论吧。比较有趣的是原文既有日系的影子,但... 密室部分中规中矩,更出彩的还是尝试探讨“唯一解的推理”(逻辑流某些过程严谨性的探讨?),阅读前就很期待对于推理小说的“推理”本身的讨论了,不过遗憾的可能书里更多的还是表现“建立在本身可能就被诡计给伪造的线索的推理,终究只是烟花表演罢”这一点而已,直到最后让咱觉得,可能逻辑推理到最后,还是得悲观到只有靠犯人自己才能如实说出“真实”了【总之就是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讨论吧。比较有趣的是原文既有日系的影子,但更多的地方还是能看到属于中国自己的细节,以及一些的确是青春时咱与文中人物共性的东西(比如才能与普通?)。【谜面:五年前的办公楼的后门两点一刻停雪的雪地一少女被刺杀,死于三点,后门是从外面闩上门闩,折叠刀落在旁边可是雪地上却没有脚印。现在,同样地点,又发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密室,死去的是另外一个少女。 (展开)
0 有用 芝士奶油布丁🍮 2021-01-26
——“因为大家都见惯了‘现实主义’的杀人动机,自认会认为这种‘感伤主义’的理由缺乏真实性。况且,情绪、冲动、顿悟这些东西,都很私人化,旁人也不太可能感同身受。”推理过程太过密集,多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
0 有用 兯 2021-01-14
角色还是塑造得那么没有个性,日系不管是推理还是轻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了。 剧情推进得相当生硬,除了设计的密室,连杀人动机都莫名其妙。陆姐姐要是只在日本出版,然后翻译回中文版我接受度或许更高点。
0 有用 不爱改名的棂子 2021-01-13
意外的很不落俗。推理及手法本身并不出彩,甚至有点随便,到最后都没有把第一案说的很清楚,只是提出了很多可能性,但是在动机上却很新颖,把十几岁少女复杂的心理描述的相当透彻,而并非简单的套用人设,挺特别的。
0 有用 Mini Misaka 2021-01-10
平心而论是很好的推理小说,逻辑完整,推理篇幅足,反转也很多,但不知为何就是读起来没什么感觉。这本应该属于解构类推理,剧情全程基本无推进,大段的家访也对案件没有任何帮助,全靠几条零碎的线索不断重构推翻重构,结构上很像毒巧克力,主要也是想探讨后期奎因问题。大概是终于对这类作品有一点审美疲劳了吧。感觉相比用不断地反转来刺激,还是一击必杀无懈可击的逻辑更让我过瘾,大概就像氢气的体育馆那样。
0 有用 玩偶山庄 2021-01-05
书名和封面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