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1949年後的中國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全盤蘇聯化運動。本書由全球研究中蘇關係史的最頂級學者合力完成,也是迄今為止對中國學習蘇聯運動最重要、最全面的研究,幾乎覆蓋該題材的所有方面。
> 全部原文摘录
3.5,跟阅读期待稍有差距。集子里文章涉及面比较广,但质量也参差不齐。不过不少论文论多了点,新材料少了点,给人以见木不见林之感。有几篇文章还是比较有启发性的。
白思鼎,
算是打开研究面了,同时也更为细致地辨析了不同时段地苏联因素。但感觉研究视角越高层就越不好看,越单调的权力分析。也有一些研究虽然用了新的口述材料,但意识仍然在八十年代的。。。
参差不齐,不少论文相当浮泛。
选择性阅读。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突出了两国之间的互动性。对中国而言,俄的重要性更体现在两国转型模式选择与调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上。其中对苏联解体历史教训的总结,始终联系着当下的基本政策,持续影响着自身的政治选择。本质上,中国有一套应变的世界观,脱离苏联后的俄罗斯,很难摆脱苏联的格局。
這本書豆瓣評分一般,可能和部分論文和沈志華《脆弱的同盟》收錄內容重合,因而感覺讀著無新意有關。但若沒看過沈志華主編那本,看一下這本倒是也還可以。新意確實不大,有些篇目看下來也是老生常談,熟悉那段歷史的話看著沒什麼意思。蘇聯人一句話笑死我,說中國想要得到西方技術來實現經濟發展,又沒有什麼可回報的,能回報的就只有反蘇了(大意)。另外百度網盤屏蔽了此書,我懷疑與前言有關。
@2020-08-14 08:41:17
研討會論文集。有些論文的問題意識很有意思,比如1950年代的留蘇學生、1950年代中蘇學術交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蘇聯電影對中國人的影響、《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對CCP的影響、1990年代對蘇共亡黨亡國教訓的探討、近幾十年對蘇聯民族政策的繼受,不過不少篇章的論述都失之太淺了。以及,這本書是這個書系中唯一一部能在豆瓣上還保存有條目的。
> 更多短评 25 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篇
值此懿泽深
2020-08-19 23:39:56 3人喜欢
> 34人在读
> 78人读过
> 1047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國學習蘇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懒兔的兔 2020-03-14 21:43:26
3.5,跟阅读期待稍有差距。集子里文章涉及面比较广,但质量也参差不齐。不过不少论文论多了点,新材料少了点,给人以见木不见林之感。有几篇文章还是比较有启发性的。
0 有用 爱尔兰的摩羯座 2022-01-31 19:03:20
白思鼎,
5 有用 (⌒-⌒; ) 2019-07-16 23:11:03
算是打开研究面了,同时也更为细致地辨析了不同时段地苏联因素。但感觉研究视角越高层就越不好看,越单调的权力分析。也有一些研究虽然用了新的口述材料,但意识仍然在八十年代的。。。
0 有用 值此懿泽深 2020-09-02 22:36:06
参差不齐,不少论文相当浮泛。
0 有用 田间行走 2021-12-07 17:03:26
选择性阅读。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突出了两国之间的互动性。对中国而言,俄的重要性更体现在两国转型模式选择与调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上。其中对苏联解体历史教训的总结,始终联系着当下的基本政策,持续影响着自身的政治选择。本质上,中国有一套应变的世界观,脱离苏联后的俄罗斯,很难摆脱苏联的格局。
0 有用 Ninotchka 2022-08-02 16:35:26
這本書豆瓣評分一般,可能和部分論文和沈志華《脆弱的同盟》收錄內容重合,因而感覺讀著無新意有關。但若沒看過沈志華主編那本,看一下這本倒是也還可以。新意確實不大,有些篇目看下來也是老生常談,熟悉那段歷史的話看著沒什麼意思。蘇聯人一句話笑死我,說中國想要得到西方技術來實現經濟發展,又沒有什麼可回報的,能回報的就只有反蘇了(大意)。另外百度網盤屏蔽了此書,我懷疑與前言有關。
0 有用 火車大巴扎 2022-05-11 16:11:07
@2020-08-14 08:41:17
0 有用 爱尔兰的摩羯座 2022-01-31 19:03:20
白思鼎,
0 有用 朱颐钊 2021-12-08 10:49:49
研討會論文集。有些論文的問題意識很有意思,比如1950年代的留蘇學生、1950年代中蘇學術交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蘇聯電影對中國人的影響、《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對CCP的影響、1990年代對蘇共亡黨亡國教訓的探討、近幾十年對蘇聯民族政策的繼受,不過不少篇章的論述都失之太淺了。以及,這本書是這個書系中唯一一部能在豆瓣上還保存有條目的。
0 有用 田间行走 2021-12-07 17:03:26
选择性阅读。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突出了两国之间的互动性。对中国而言,俄的重要性更体现在两国转型模式选择与调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上。其中对苏联解体历史教训的总结,始终联系着当下的基本政策,持续影响着自身的政治选择。本质上,中国有一套应变的世界观,脱离苏联后的俄罗斯,很难摆脱苏联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