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终于有出版方慧眼再版了,十八年了。
居正救时似姚崇,褊礉则似赵普,专政似霍光,刚鸷则类安石。假令天假之年,长辔获骋,则吏道杂而多端,治术疵而不醇,斯岂贞观之房、杜,而元祐之司马乎? ——清初人谷应泰
厚厚两本,总有百万字吧,一口气读下来。都说时代无大师,未必吧。给韦先生打个call。他是人大档案系扛鼎老教授,可惜在校时居然没留意。
作者一方面声称自己不偏不倚,不诬不谀,并强调以往不少学者对张居正过于褒奖。而自身在行文中又不遗余力的为其辩护,动辄使用伟大、巨人、辉煌等语,每遇有非议居正之词,则情不自禁的论证其非。甚至感情用事到直接说“事实胜于雄辩”,还包括一些没有考证的猜想式论断。这种前后矛盾处颇多,不知作者何以在修改中没有更定历史学研究中的过于感情化和个人化的表达?虽然引经据典,但似有识见不足之短,主观臆断之弊。
叙述性的废话太多,凡是和张居正所经历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关重要政治事件、政治人物都要事无巨细提及,详略不当,主次难分。作者对张居正饱含深情,但史观依旧是马克思主义那套,称呼张居正为江陵人民的儿子,亦处处为其辩护。所引用史料多半来自张居正文集。大处可观,瑕疵太多。
纵有旷世大才,仍为裱糊匠
目前最全面的张居正传记
集前人之大成,极力避免“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还原尘封中在史籍中有血有肉的张居正!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贵在精简,文风真切,开现代传记文学之先河他应记一功;本书则胜在详实,探赜钩玄,点线面体无不涵盖,同时做到切中肯綮,严格意义上定位为学术专著会更恰当。但将二书进行比较,我认为本书更胜一筹。其中,花费大量笔墨去论述高拱、张居正之异同与得失,这段尤为精辟,大传却没作深入分析。正统以降,政事日敝,高张二人皆意识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足以解国厄,唯有行法家、务实学方能挽救时局,而为了稳定人心,又必须以“阳儒阴法”行事。高拱的可悲,一方面是隆庆帝骤然驾崩顿失支柱,另一方面是个性骄盈自满所致,但他在隆万大改革中作出的贡献却不应予以忽视,有时候他的一些见解甚至比张居正看得还要透彻。
细读毕。结构极整饬,行文极雅驯,用力极深厚,太岳诸传魁首。然《张居正大传》仍是我初恋……读明史,最吊诡的体验,乃五百年前政局之于今日,竟多有互见处,思之令人扼腕。我为太岳一恸哭。
张居正真是集传统官僚主义恶习于一身的人物。揽权、奢豪、好谀、裙带关系、用人唯亲、排斥异己。恰巧是这么一个人物,有理想、有远见、有魄力,硬是把一个濒临崩溃的大萌朝挽救回来。救时宰相,救时宰相。
醇厚,透譬,流畅。读朱子学之余看这个书看得我见到晦庵就难过2333比起已经相对熟悉的张居正,看完这个书以后我最想再深入一下的是高大胡子。
陆续读了二个月,内容确实够厚实,韦氏治史有点絮叨,对张居正看似持平,实多有曲护。读完一个感受:张氏和高拱权力欲都太盛,可悲的是传统政治下,无权无作为。争得相权,倒在皇权。悲夫!读完对阳明末流更没兴趣了,虚谈空寂,炫人名实。宜哉江陵用法家手段镇之。“古今兴废事,掩卷三太息”
这书我刚入门明史的时候,读了以后很佩服作者所下的文献功夫。最近为写论文重读,才发觉满篇不少感情与逻辑转折生硬的诛心之语,感到欣赏无能……作者虽欲对历史人物做一平论,实则未能做到知人论世,始终与那个时代隔了一层。作为上个世纪的作品尚属一时杰作,但当不起过分的美誉。
他不是孔明,他也不是阿斗
对于张太岳这一明代最毁誉参半的人,前有朱东润大传,后有熊召政小说,按说做一般了解和认知已然足够,后人也较难写出新意。但读完韦庆远先生上世纪末这部力作之后才明白,真想对太岳做相对全面乃至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暮日耀光》远胜其余。这就要说到韦先生对史料的遴选和运用了。韦老之名在母校读书时就有耳闻,因为兴趣原因选修档案学院清代政治制度时常听授课老师提到韦老大名,可惜早已退休,无缘亲聆(就像本院老师常提起王小波一样),但他灵活、合理及多维度利用档案以研究历史的功力和风格在他六十年代起就完成的《明代黄册制度》《清代奴婢制度》等著作中多有体现。而本书更是收集运用了大量官书、实录之外的丰富史料,尤其是与太岳有关的诸多同僚书信、文集,以及嘉隆万时期的多种地方志,其对细节的梳理令人叹服。
前半部是宫斗,后半部是改革。 非常详细的记录和评价了张居正的事迹,非常耐看。 张居正功劳不小,但人品确实有问题。
其实90年代值得再版的历史书有很多,然而现在的出版社就只知道《万历十五年》,可悲啊。
张居正和王安石都证明一件事,强相弱君的局面不可能获得士大夫阶层的足够支持,因此最终必然陷入任人唯亲不唯贤的尴尬局面,人亡政息也就不可避免了
不是针对谁,我是说,所有的明朝皇帝,都是变态&垃圾
毫无疑问最好的张居正传记,也不单是传记,还叙述时局。大量史料古文引用。正德为防止朱猪同因,禁止百姓吃猪肉 ,可见猪王朝不是浪得虚名。看了此书再会认同江北猪奴为汉族中国代言者,其连猪也不如了
> 暮日耀光
96 有用 周明河 2017-05-15 15:01:20
终于有出版方慧眼再版了,十八年了。
92 有用 汉唐阳光 2017-05-02 14:16:09
居正救时似姚崇,褊礉则似赵普,专政似霍光,刚鸷则类安石。假令天假之年,长辔获骋,则吏道杂而多端,治术疵而不醇,斯岂贞观之房、杜,而元祐之司马乎? ——清初人谷应泰
67 有用 旅店 2017-10-19 16:11:10
厚厚两本,总有百万字吧,一口气读下来。都说时代无大师,未必吧。给韦先生打个call。他是人大档案系扛鼎老教授,可惜在校时居然没留意。
34 有用 郝迟 2020-04-15 23:45:45
作者一方面声称自己不偏不倚,不诬不谀,并强调以往不少学者对张居正过于褒奖。而自身在行文中又不遗余力的为其辩护,动辄使用伟大、巨人、辉煌等语,每遇有非议居正之词,则情不自禁的论证其非。甚至感情用事到直接说“事实胜于雄辩”,还包括一些没有考证的猜想式论断。这种前后矛盾处颇多,不知作者何以在修改中没有更定历史学研究中的过于感情化和个人化的表达?虽然引经据典,但似有识见不足之短,主观臆断之弊。
47 有用 夕颜 2018-07-04 09:48:49
叙述性的废话太多,凡是和张居正所经历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关重要政治事件、政治人物都要事无巨细提及,详略不当,主次难分。作者对张居正饱含深情,但史观依旧是马克思主义那套,称呼张居正为江陵人民的儿子,亦处处为其辩护。所引用史料多半来自张居正文集。大处可观,瑕疵太多。
13 有用 长歌皓月 2018-05-31 20:18:52
纵有旷世大才,仍为裱糊匠
7 有用 流惜子 2017-11-16 00:07:02
目前最全面的张居正传记
11 有用 letdouman 2019-01-31 00:16:03
集前人之大成,极力避免“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还原尘封中在史籍中有血有肉的张居正!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贵在精简,文风真切,开现代传记文学之先河他应记一功;本书则胜在详实,探赜钩玄,点线面体无不涵盖,同时做到切中肯綮,严格意义上定位为学术专著会更恰当。但将二书进行比较,我认为本书更胜一筹。其中,花费大量笔墨去论述高拱、张居正之异同与得失,这段尤为精辟,大传却没作深入分析。正统以降,政事日敝,高张二人皆意识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足以解国厄,唯有行法家、务实学方能挽救时局,而为了稳定人心,又必须以“阳儒阴法”行事。高拱的可悲,一方面是隆庆帝骤然驾崩顿失支柱,另一方面是个性骄盈自满所致,但他在隆万大改革中作出的贡献却不应予以忽视,有时候他的一些见解甚至比张居正看得还要透彻。
16 有用 焱之 2019-10-31 14:02:14
细读毕。结构极整饬,行文极雅驯,用力极深厚,太岳诸传魁首。然《张居正大传》仍是我初恋……读明史,最吊诡的体验,乃五百年前政局之于今日,竟多有互见处,思之令人扼腕。我为太岳一恸哭。
16 有用 脉望 2019-07-20 17:26:46
张居正真是集传统官僚主义恶习于一身的人物。揽权、奢豪、好谀、裙带关系、用人唯亲、排斥异己。恰巧是这么一个人物,有理想、有远见、有魄力,硬是把一个濒临崩溃的大萌朝挽救回来。救时宰相,救时宰相。
6 有用 枕流 2017-07-14 21:18:33
醇厚,透譬,流畅。读朱子学之余看这个书看得我见到晦庵就难过2333比起已经相对熟悉的张居正,看完这个书以后我最想再深入一下的是高大胡子。
11 有用 周青崖 2017-12-27 10:42:21
陆续读了二个月,内容确实够厚实,韦氏治史有点絮叨,对张居正看似持平,实多有曲护。读完一个感受:张氏和高拱权力欲都太盛,可悲的是传统政治下,无权无作为。争得相权,倒在皇权。悲夫!读完对阳明末流更没兴趣了,虚谈空寂,炫人名实。宜哉江陵用法家手段镇之。“古今兴废事,掩卷三太息”
9 有用 蓮花去國一千年 2021-02-20 21:59:33
这书我刚入门明史的时候,读了以后很佩服作者所下的文献功夫。最近为写论文重读,才发觉满篇不少感情与逻辑转折生硬的诛心之语,感到欣赏无能……作者虽欲对历史人物做一平论,实则未能做到知人论世,始终与那个时代隔了一层。作为上个世纪的作品尚属一时杰作,但当不起过分的美誉。
4 有用 ∅ 2024-04-02 19:17:56 广东
他不是孔明,他也不是阿斗
5 有用 bookbug 2022-01-11 09:30:18
对于张太岳这一明代最毁誉参半的人,前有朱东润大传,后有熊召政小说,按说做一般了解和认知已然足够,后人也较难写出新意。但读完韦庆远先生上世纪末这部力作之后才明白,真想对太岳做相对全面乃至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暮日耀光》远胜其余。这就要说到韦先生对史料的遴选和运用了。韦老之名在母校读书时就有耳闻,因为兴趣原因选修档案学院清代政治制度时常听授课老师提到韦老大名,可惜早已退休,无缘亲聆(就像本院老师常提起王小波一样),但他灵活、合理及多维度利用档案以研究历史的功力和风格在他六十年代起就完成的《明代黄册制度》《清代奴婢制度》等著作中多有体现。而本书更是收集运用了大量官书、实录之外的丰富史料,尤其是与太岳有关的诸多同僚书信、文集,以及嘉隆万时期的多种地方志,其对细节的梳理令人叹服。
5 有用 tiiiiin 2017-12-02 12:05:32
前半部是宫斗,后半部是改革。 非常详细的记录和评价了张居正的事迹,非常耐看。 张居正功劳不小,但人品确实有问题。
9 有用 张名振 2018-11-30 16:36:50
其实90年代值得再版的历史书有很多,然而现在的出版社就只知道《万历十五年》,可悲啊。
5 有用 wizard 2018-10-19 07:49:45
张居正和王安石都证明一件事,强相弱君的局面不可能获得士大夫阶层的足够支持,因此最终必然陷入任人唯亲不唯贤的尴尬局面,人亡政息也就不可避免了
2 有用 卫三er 2024-12-09 12:43:03 北京
不是针对谁,我是说,所有的明朝皇帝,都是变态&垃圾
4 有用 Tradition 2017-10-01 23:54:38
毫无疑问最好的张居正传记,也不单是传记,还叙述时局。大量史料古文引用。正德为防止朱猪同因,禁止百姓吃猪肉 ,可见猪王朝不是浪得虚名。看了此书再会认同江北猪奴为汉族中国代言者,其连猪也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