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四部居士 2018-06-01 17:28:55

    面面俱到,然商代金文本身內容無多,揚揚篇幅屬實不易。

  • 2 靖不渝 2021-11-08 17:51:44

    读完就被偷了。此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严老师的学问很深,且谦逊低调,是年轻学子的楷模。关于商代族氏较完整的认识最初都来自这本书,受益匪浅。

  • 2 韧勉 2022-11-24 17:09:42 北京

    本作乃“甲骨三兵”之严志斌研究员的博论,也算是成名之作。全书贡献有三。其一指出金文这一文体形成略晚于甲骨文,现在所见武丁以前青铜器所见铭文应为族徽刻符,并非文字序列,可以出现语法结构、以八九字成句子的金文只出现在商末两代帝乙和纣王时期。其二商代金文分布无地域差别,而是全国各地考古遗迹都有。其三,商代金文的语法结构与同时期的甲骨文语法结构大致相同,但是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特定的语法结构,严志斌认为这与古代礼制要求有关,刻在不同器物上的语言代表了不同用途的文献,决定了他们的套语与语式不同。这一观点打破了过往认为金文乃周人文字系统,甲骨乃商人文字系统,两种语言是不同族属的同源语言的观点,而是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字书写材质的面积扩大这些更为科学的研究方向加以论证,逻辑严谨、论证有力。

  • 0 天池一苇 2022-09-27 23:13:48 浙江

    搜集之功居多,发明创见略显不足,启发性有限。行文风格四平八稳,对于器形类别、职官种类的区分极细致,引用诸家观点、资料较全面,并善于使用统计的方法。族氏一章较有帮助,不仅能够了解商代重要的族氏,还能强化对方国地理的认识。族氏铭文则具备极强的象形性,对于探索字源帮助不小。人名、族名、官名的复杂联系既能对某些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作用,又会影响对某些问题的论断(如私名与族名的区分)。利用卜辞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反过来分析和验证商代铭文,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从“牧”字中“羊”、“牛”的不均衡性(包括卜辞“牢”中牛与羊的区别)可看出文字起源有其内在不同的背景。而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如商人日名的来源、“亚”的含义、商代诸子族群间的关系、复合族氏问题等等,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

  • 0 サカナ 2022-09-14 16:41:23 天津

    资料非常详尽,是翻完之后会想买一本常备案头的程度。比起其他一些博论的选题来说,不是个特别宏大的题目,但胜在扎实。

  • 1 观复道人 2017-07-12 20:41:38

    本书作者有考古学的知识背景,在铜器断代的基础上对商代青铜器铭文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本书第二章与第三章创新性强,价值最大;第四章探讨商代铜器铭文语法比较鸡肋;对复合族氏铭文的探讨令人眼前一亮,颇有新意。

  • 1 乙二胺四乙酸 2018-07-21 23:27:13

    已经有电子版还专门买了本收藏,严老师专注于商代金文分期,这是以往比较难找到资料的。不仅着眼于青铜器本身的造型特征,更提到亚、戈等字的特征,足以区别出是哪一期的字形。第四期包含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字形和甲骨文一样连续。

  • 0 万历四十六年 2021-08-11 12:07:00

    为什么对一版的书评分不高?严老师这本书我认为写的非常好了,对比其他关于商代铜器、族徽的书,写的可以说是非常可观,资料详实,而且有考古、古文字多个角度论证,用类型学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时研究,可以说打破了之前商代铜器铭文“一锅粥”的研究情况。其所列表以及类型学分析都有很高的价值,个人认为仍是研究商代铜器必读的一本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